“春種夏耘,秋收冬藏”,春天本來是播種的季節,但最近一段日子,家住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薩如拉圖雅嘎查的廷·巴特爾可是忙壞了。這不,前來他家看牛、買牛犢的牧民接踵而至,一批又一批,剛送走一撥,又來一撥兒,來了一次反季節“出欄”。
春季的原野上,遠處的渾善達克沙地雲蒸霞蔚,晨霧迷茫中,廷·巴特爾家的牛欄裏較往常異常熱鬧起來,牧民們看牛的看牛,拍照的拍照,不時交談著。這已經是他家今年迎來的第二批買牛犢的客人了。牧民在挑選牛犢時,有要公的,有要母的,選好的牛犢被裝車、啟運、拉走。等到了五六月份,他家還要再賣第三批牛犢。
也是在這幾天,一對兒可愛的雙胞胎牛犢湊熱鬧一般地降臨到了這片暖風習習的草原上,因為剛剛出生,離家又有一段距離,走不回來,廷·巴特爾夫婦就開車把這雙胞胎哥倆拉回來,一路上,哥倆坐在車上,似乎還很享受的樣子,可做了母親的牛媽媽真的很辛苦,一步不離地緊跟在車後走,一邊還不時伸長脖子朝著車廂裏張望。天使般投胎的這對兒小花牛犢,著實給這戶勤勞的牧人家帶來了很多驚喜。廷·巴特爾夫婦情不自禁地把降生的全過程拍攝下來,曬到了微信朋友圈兒裏,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又過了兩天,這對雙胞胎哥倆已經在草原上快樂地撒歡兒跑跳了。
廷·巴特爾家共有5926畝草場。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他們就開始了“減羊增牛”的艱辛嘗試,並且付諸行動。
經過三十多年的反覆實踐和努力奮鬥,如今他們已經進入了收穫期。他家的西門塔爾優質良種牛平均每年都保持在50頭左右,從不超過這個規模。可是,在不斷提高牲畜個體産值的前提下,他家的牧業養殖成本卻不見增加多少,這正體現了廷·巴特爾一貫倡導的“四點理論”,即:“牧業投入少一點兒,勞動強度小一點兒,經濟收入高一點兒,生態效益好一點兒”,而他家也借助這一正確的指導思想提前實現了小康目標。這樣的智慧型牧業經營方式和休閒式現代家庭牧場模式,也帶動當地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牧民增收雙贏。
(來源:錫林郭勒日報 作者:于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