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讓牧民成為極地江源生態守護的重要力量

發佈時間:2021-04-28 10:44:15丨來源:青海日報丨作者:宋明慧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得益於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深入推進,生活在這片高山厚土的牧民放下牧鞭,成為生態管護員,在海拔高、自然條件惡劣的極地江源,用前行的腳步守護著萬物生靈。

《青海·我們的國家公園》近日在央視熱播,來自三江源腹地的牧民群眾走上熒屏,展示著守護“中華水塔”的青海“草根”形象。得益於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深入推進,生活在這片高山厚土的牧民放下牧鞭,成為生態管護員,在海拔高、自然條件惡劣的極地江源,用前行的腳步守護著萬物生靈,用自然樸素的生態觀念決心保護好自己的家園,讓“一江清水向東流”。

近年來,青海省堅決扛起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政治責任,深入貫徹落實“四個扎紮實實”重大要求,奮力推進“一優兩高”戰略,有效推進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取得積極成效。到目前,國家公園內共有17211名生態管護員持證上崗,生態管護公益崗位實現“一戶一崗”。

4月23日,祁連山國家公園沙龍灘管護站生態管護員羅藏次成(右)在巡護途中使用望遠鏡監測野生動物(攝影:吳剛)

習近平總書記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青海對國家生態安全、民族永續發展負有重大責任,必須承擔好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對國家、對民族、對子孫後代負責。”牢記殷殷囑託,當三江源國家公園步入建園關鍵時期,這將賦予江源兒女更加艱巨又光榮的使命。

生態管護實現“一戶一崗”

隨著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啟動,大美青海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的焦點,必須要走出具有江源特色、符合青海實際的路子。但立足保護和發展實際,最主要還得尋找人類發展與自然保護的平衡點,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就這樣,積極引導當地農牧民群眾加入到國家公園建設成為新的嘗試。

卓瑪加來自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曲麻河鄉多秀村,如今是三江源生態管護隊伍中的一員,自從他所在的村子成為三江源國家公園重點保護區域,他就積極報名成為了國家公園內一名生態檔案員,肩負著常規巡護和記錄生態變化的雙重任務。保護生態初心不變,鏗鏘前行一直在路上,他還因此獲得了三江源國家公園首個“斯巴魯生態保護獎”。

因地制宜,不斷強化牧民群眾在生態保護中的主體作用,青海先後印發《關於下達新增草原濕地生態管護員指標任務》《關於青海省生態保護和服務脫貧攻堅行動計劃的通知》等,園區內的生態管護公益崗位陸續增加,並逐步實現從精準扶貧建檔立卡“一戶一崗”到國家公園內生態管護公益崗位“一戶一崗”全覆蓋的提升。

今天的三江源國家公園內,已構建起“生態管護+基層黨建+精準脫貧+維護穩定+民族團結+精神文明”六位一體的生態管護模式,推進組織化管護、網格化巡查,組建鄉鎮管護站、村級管護隊和管護小分隊,利用馬隊、摩托車隊、流動帳篷及多媒體收視系統,構建遠距離“點成線、網成面”的管護體系。同時,52個行政村已成立村級生態保護專業協會,發揮村級社區生態管護主體和前哨作用,並建立生態管護公益崗位機制,推動牧民成為生態守護者。

社區共建成保護新模式

三江源國家公園範圍涵蓋12個鄉鎮53個行政村,內有19109戶、72074人,基本形成了“大散居、小聚居”的定居格局。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內的原住居民,身處實地,他們不僅享受著大自然給予的恩賜,也親身感受、親眼目睹了高原生態系統的退化過程,飽嘗了生態系統脆弱所致生存生活的艱辛,因此也就更加懂得自然資源的珍貴。

加快推進國家公園建設,理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不斷激發牧民群眾成為國家公園建設的內生動力。隨著生態管護公益崗位制度實施,社區成為了三江源國家公園內保護主體,農牧民群眾成為生態保護最直接利益相關者和最有積極性的保護者。自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青海省積極探索構建國家公園體制下的新型社區,推廣社區共管協議,實施聯戶經營,發展家庭牧場等。

不斷強化社區支撐國家公園保護建設的管理能力,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內開展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村鎮試點,選擇在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鄉年都村、曲麻萊縣葉格鄉紅旗村、治多縣扎河鄉瑪賽村、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扎陵湖鄉擦澤村和可可西裏索南達傑保護站展開試點。

同時,先後投入大量資金,著力改善社區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提升産業發展水準;率先實行了建檔立卡戶和全體牧戶生態管護公益崗位“一戶一崗”試點,並進一步加強國家公園理念和環境教育,強化生態保護意識。

青海省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社區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編制中,充分體現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和基本原則,及時在各種政策、體制機制中深度挖掘、創造條件,以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草原生態保護獎勵補助等重大工程為抓手,努力改善鄉村生態環境,增加群眾收入,充分發揮社區在國家公園建設中的積極作用,推動社區向現代化邁進。

不僅如此,隨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深入,青海省全面落實草原獎補政策,落實限牧、禁牧要求,與地方政府配合,加大文化、教育、衛生、醫療、養老、扶助、電商等公共服務能力建設。

生態惠民增進福祉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中,青海積極探索生態保護和民生改善共贏之路,將生態保護與牧民充分參與、精準脫貧、增收致富相結合,多措並舉探索生態、生産、生活“三生”共贏發展之路。

如今,瀾滄江源園區的昂賽大峽谷特許經營成為了很多人嚮往的生態新體驗。隨著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縱深推進,昂賽大峽谷開展漂流、自然觀察等生態體驗項目被納入特許經營範疇並進行規範,不僅得到國家相關資金的支援,更為當地牧民帶來可觀收入。才旺多傑就是其中之一,他不僅是一名生態管護員,還是一名生態宣傳員,得益於特許經營的實施,他切切實實受了益。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青海積極引導牧民群眾充分參與、增收致富、轉崗就業、改善生産生活條件,組織實施産業扶貧、安居扶貧、社會扶貧、脫貧保險及農牧民轉産就業培訓,通過扶持園區畜牧合作社,支援搬遷牧民産業發展等手段,多渠道開發提供就業崗位。同時,積極鼓勵引導並扶持牧民從事公園生態體驗、環境教育服務以及生態保護工程勞務、生態監測等工作,使他們在參與生態保護、公園管理中獲得穩定長效收益。

在青海省開設的“三江源生態班”,招收的三江源地區農牧民子弟接受中職學歷教育,在園區開展民族手工藝品加工、民間藝術技能培訓等。鼓勵牧民以投資入股、合作勞務等多種形式從事家庭賓館、旅行社、民族演藝、交通保障、牧家樂、餐飲服務等經營項目,促進發展適應國家公園建設、生態保護的第三産業。

積極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從無到有的探索路徑中積極引導群眾成為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守護者和受益者,極地江源的生態環境在得到最嚴格保護的同時,也正在反哺人類實現高品質發展。守護三江源、守護“中華水塔”,青海任重道遠,牢記殷殷囑託,青海兒女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切實履行源頭責任,堅決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青海的優勢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