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小吃”標準化:吃得放心,賺得開心!

發佈時間:2021-04-13 16:45:00丨來源:內蒙古日報丨作者: 馮雪玉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近日,由內蒙古自治區品質和標準化研究院與突泉縣餐飲協會共同起草的《煎粘豆包》《六戶幹豆腐》《手攥面》三項團體標準通過審定併發布。

內蒙古興安盟突泉縣的民俗傳統小吃可謂聲名遠播:傳統的粘豆包大小如鴨蛋,扁圓、嫩黃,一口咬下去,鬆軟滑潤,甜而不膩,清香滿齒;“幹、薄、細、嫩”的六戶幹豆腐,可炒可燉,久煮不變形不變色,百吃不厭;而口味爽滑微酸的突泉手攥面,製作工藝更是別具一格,極具地方特色。

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指導下,由內蒙古自治區品質和標準化研究院與突泉縣餐飲協會共同起草的《煎粘豆包》《六戶幹豆腐》《手攥面》三項團體標準通過審定併發布。

地處大興安嶺南麓的興安盟曾是我區貧困程度最深、脫貧難度最大的地區,突泉縣又是其中的困中之困,曾經是國家級貧困縣,是內蒙古市場監督管理局定點扶持縣。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進程中,突泉縣聚焦産業脫貧發展,發揮市場和餐飲業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提出了通過標準化助力精準脫貧的創新思路。

此前,民俗特色地方小吃口味好、種類多,但往往因為操作手法不同而産生味道差異。《煎粘豆包》、《六戶幹豆腐》、《手攥面》三項團體標準的出臺,使突泉縣的民俗特色地方小吃有了統一標準,通過規範的工藝流程和嚴格的選料要求,讓消費者更好地了解欣賞突泉縣民俗特色地方小吃的製作工藝,品嘗這一美味。

以標準規範傳統小吃製作工藝,進一步擦亮了突泉味道這張名片,這些特色美食很多成為消費者眼中的“綠色菜”“健康菜”,也展現了突泉縣的魅力。搭上京蒙扶貧協作的“順風車”,突泉縣農特産品“紮根”北京市場。突泉手攥面入駐北京以來,很受消費者青睞,不但提高了突泉縣的美譽度和影響力,突泉縣特色小吃也正以品牌化、主流化、標準化的全新模式得以薪火傳承。

突泉縣還通過直播帶貨“快車”,利用《餐協直播間》平臺進行現場網路直播銷售。據突泉縣餐飲協會統計,直播帶貨以來,六戶幹豆腐實現線上線下銷售4350斤,突泉煎粘豆包線上線下銷售7565斤。據悉,今年突泉縣將舉辦餐飲行業協會2021年度標準化培訓課,以地方標準化體系為目標,開展地方特色産業煎粘豆包、六戶幹豆腐、手攥面的標準化培訓,提升學員就業技能,預計培訓人數高達800人。

突泉名小吃在標準化的助推下,推動了傳統特色小吃規模化經營。將地方小吃打造成貨真價實的地方名牌,必將帶動突泉特色餐飲行業的崛起,也將帶動産業鏈各個環節的共同發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以産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