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義務植樹運動40週年:不斷凝聚起國土綠化的全民力量

發佈時間:2021-04-06 10:54:08丨來源:新華網丨作者:胡璐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十四五”時期,將重點解決好“在哪種”“種什麼”“怎麼種”“怎麼管”四個關鍵問題,進一步推動國土綠化高品質發展。

當春天的風拂過大地,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中植樹播綠的好時光。

今年是全民義務植樹開展40週年。1981年,一場由全國各族人民積極參加的植樹造林運動,在全國轟轟烈烈開展起來。

山川更綠,家園更美。近年來,我們不斷創新義務植樹盡責形式,因地制宜、科學植綠,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路上不斷前行。

開創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土綠化之路

1981年12月,我國通過《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次年,國務院頒布《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從此,全民義務植樹在中華大地蓬勃開展。

國家林草局副局長劉東生説,40年來,我國開創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土綠化之路,為促進我國森林資源持續增長、城鄉人居環境不斷改善發揮了重要作用。

20世紀80年代至今,我國森林覆蓋率由12%提高到23.04%,森林蓄積量由90.28億立方米提高到175.6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居全球第一。全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10.1%提高到41.11%,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由3.45平方米提高到14.8平方米,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創新盡責形式,把綠色種植在心裏

近年來,我國國土綠化不斷推進,愛綠、植綠、護綠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自覺行動。

近年來,全國綠化委員會出臺了《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形式管理辦法(試行)》,將盡責形式擴展到造林綠化、撫育管護、認種認養、捐資捐物、志願服務等八大類50多種。

目前已在15個省份開展了“網際網路+全民義務植樹”試點,建立了一批“網際網路+全民義務植樹”基地,“雲端植樹”“碼上盡責”讓隨時、隨處、隨願盡責逐步變為現實,全民義務植樹進入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新階段。

下一步,國家林草局將進一步完善相關法規制度,以滿足公眾多元化需求為目標,建立健全各級各類義務植樹基地,推動多種盡責形式落實落地。同時全面推開“網際網路+全民義務植樹”,研究開發義務植樹全國“一張圖”和管理應用系統,方便公眾隨時、隨地、隨願履行植樹義務。

走科學、生態、節儉的綠化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全國每年造林面積都在1億畝以上。我國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連續30年保持“雙增長”,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

劉東生説,但也要看到,我國仍然是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生態産品短缺的國家,國土綠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存在,與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十四五”規劃提出,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4.1%,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為應對氣候變化,我國此前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等目標承諾。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中最大的碳匯,將發揮重要作用。

劉東生説,“十四五”時期,將重點解決好“在哪種”“種什麼”“怎麼種”“怎麼管”四個關鍵問題,進一步推動國土綠化高品質發展。

具體來看,我國將依據國土空間規劃,科學劃定造林綠化用地,合理安排年度國土綠化任務;充分考慮水資源承載能力,以水定綠、量水而行,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荒則荒,推進林草一體化,積極採用鄉土樹種草種開展綠化;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走科學、生態、節儉的綠化之路。

此外,他説,還將堅持分類施策,南部、東部、中部地區著力鞏固現有成果,以調結構、提品質為主,積極開展森林撫育和退化林修復,提升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西部、北部地區充分利用適宜綠化空間,持續推進困難立地造林種草,加大新造林地管護力度,堅決打好生態脆弱區增綠擴綠攻堅戰。

(原標題:不斷凝聚起國土綠化的全民力量——全民義務植樹運動40週年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