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科左後旗:脫貧致富有“門路”

發佈時間:2020-11-23 16:05:00丨來源:通遼日報丨作者:王諾敏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穿行在內蒙古通遼市科左後旗片片綠洲之間,不僅能見到“沙窩窩”變“金窩窩”,更能感受到民心向好、幹群同心的精氣神。

住進安居房、喝上清潔水、享受公平優質教育……一件件看似簡單的點滴小事,匯聚起來令人無比振奮。如今,穿行在內蒙古通遼市科左後旗片片綠洲之間,不僅能見到“沙窩窩”變“金窩窩”,更能感受到民心向好、幹群同心的精氣神。

科左後旗于2011年被確定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旗、革命老區,2014年,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3065戶34261人。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該旗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為目標,舉全旗之力、集全旗之智,著力構建大扶貧格局,七年不懈奮鬥換來貧困群眾全部如期脫貧。

産業支點撬起貧困之基

找準路子,趕著黃牛奔小康。科左後旗把黃牛産業作為群眾脫貧的主導産業來抓,鼓勵貧困戶貸款飼養基礎母牛,利用項目資金幫助建棚舍、窖池,圍繞提高養牛經濟效益搞服務、作配套,引導群眾種草養畜、養牛致富。目前全旗黃牛存欄82.3萬頭,貧困戶養牛6.86萬頭,每人平均2.4頭,養牛成為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的主導産業。2017年,科左後旗被列入全國首批養殖大縣名錄。

治理風沙,修復生態拔窮根。該旗持續開展科爾沁沙地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農牧民生産生活條件顯著改善,通過生態治理工程吸納貧困農牧民參與生態建設,年每人平均工資2萬元左右。同時堅持生態惠民,鼓勵引導貧困群眾通過發展林果經濟、培育樹苗等渠道,實現年每人平均增收742元,讓“沙窩窩”變成“金窩窩”“銀窩窩”,實現了治沙與致富同步,美麗與發展雙贏。

民生實事綻放幸福笑臉

脫貧攻堅不僅讓貧困群眾吃穿不愁,實現老有所養、幼有所教,也讓貧困鄉村村村有歌聲、戶戶有笑臉,更讓生長於此的草原兒女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該旗積極回應群眾關切,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強化教育保障,先後投資5.3億元,改善農村牧區辦學條件,落實教育扶貧資助政策。強化醫療保障,在全區率先推行“家庭病床”服務,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服務,惠及群眾21155人次,為患41種慢病的貧困人口開展送醫送藥服務,有效解決了看病難問題。強化住房保障,改造、維修危房16288戶。強化飲水安全保障,堅持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相結合,全旗858個村屯水質、水量全部達標。強化社會兜底保障,貧困戶中享受低保人員達7147人,佔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25.1%,為符合條件的19682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代繳了養老保險,創設“精準防貧保險”,築牢“防護墻”。深化京蒙扶貧協作和中央機關定點扶貧,北京市懷柔區、北京交通大學、中國石油大學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1063萬元,1.1萬名貧困群眾直接受益。

2019年4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科左後旗退出貧困旗縣序列,成為通遼市首批摘掉“貧困帽”的國家扶貧開發重點旗。同年10月榮獲“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生態扶貧案例”“黃牛産業精準扶貧案例”入選2019全球最佳減貧案例,應邀參加在義大利羅馬舉行的“2019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並作交流發言。這一系列成績和榮譽,是對科左後旗改天換地、涅槃重生的生動寫照,更是對科左後旗生態立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富民強旗發展經驗的高度認可。在中國這場舉世矚目的脫貧攻堅戰中,科左後旗用實際行動書寫出了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答卷,更向世界展現了中國扶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