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布其沙漠綠生金

發佈時間:2020-11-19 15:38:47丨來源:《瞭望》新聞週刊丨作者:馮瑛冰 任會斌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生態産業化,沙漠資源化,既帶動沙漠增綠、經濟發展,又讓庫布其人認識到生態的價值,真正體會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展開中國地圖,一條長近400公里、寬5~65公里的大沙帶,自西向東橫亙在陰山南麓、鄂爾多斯高原北緣,就像一根金色的弓弦,將滔滔黃河拉出一個大大的“幾”字彎。這就是庫布其沙漠——我國第七大沙漠。

庫布其沙漠主要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達拉特旗、準格爾旗等5個旗區境內。過去,沙漠裏植被稀少,風沙肆虐,“地不打糧畜無草,做飯取暖沒柴燒”,當地百姓生活窮苦,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受困。

南鎖、北堵、中切割。經過近70年治理,桀驁不馴的庫布其沉靜下來,片片不毛之地煥發出勃勃生機。黨的十八大以來,沙區幹部群眾踐行生態文明思想,貫徹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要求,從單純治沙轉為治用結合,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産業,昔日的不毛之地正變成綠色發展的“金山銀山”。

沙海中奏響田園牧歌

杭錦旗巴音溫都爾嘎查位於庫布其沙漠北部。2014年以來,水利部門統籌防淩和荒漠治理,每年在黃河淩汛期向庫布其北部的洼地分淩引水,至今已在沙漠中形成近60平方公里的濕地。登高遠眺,波光粼粼的水面宛如一面面鏡子,鑲嵌在座座金色的沙丘之間。

令人吃驚的是,濕地裏不僅生長出一叢叢蒲草和蘆葦等水草,從遼寧盤錦、江蘇蘇州兩地引種的螃蟹也在這裡安了家,成群結隊地在水邊爬來爬去。“今年撈了3萬多斤商品蟹,賣得不錯,四兩規格的批發價在每斤50元左右。”入秋以來,51歲的牧民那仁滿達呼和兒子呼斯勒圖格外忙碌。

那仁滿達呼家有8800多畝牧場,過去近半被低矮的沙丘盤踞,分淩後出現了1000多畝水面。眼看著水面越來越大,他琢磨著養點什麼。2017年,他試投了一批蟹苗,一年多後賣了近10萬元。“養一年半就能出售,去年6月新投了28萬元的蟹苗,預計今年毛收入接近80萬元。”在分揀螃蟹之餘,他樂滋滋地算起了賬。

近幾年,庫布其沙漠濕地裏已經建起多處螃蟹、魚養殖場,品種也不斷豐富,由於水質純凈品質高受到市場歡迎。

目前,庫布其沙漠治理面積已超過6000平方公里,其中綠化面積達3000多平方公里,沙漠裏形成連片成帶的綠洲,耕地牧場不再受流沙侵襲,草木多了,飼草料豐富了,特色農林牧漁等産業也蓬勃發展起來。

“7000多畝已經進入盛果期,按畝産1噸左右算,畝均收入近5000元。”看著枝頭橙紅色的沙棘果,達拉特旗白土梁林場場長張俊生沉浸在豐收的喜悅裏。

為了治沙,達拉特旗于1958年創建了白土梁林場,面積達20.94萬畝。過去,這裡植被覆蓋率不到10%,到處是流動沙丘。經過治理,目前森林覆蓋率達到76%,到處是茂密的林木和平整的農田。

張俊生介紹説,過去幹林場,總想走賣樹的路,近十來年,林場探索發展特色生態産業,已種植沙棘、桑樹、棗樹等果林1萬多畝,林間種植麻黃、艾草、蒼術等藥材和苜蓿、燕麥等飼草1萬多畝。“既能固沙,還有經濟效益。挺多著名的中藥、飲料企業採購我們的産品,供不應求。”

近期,白土梁林場又在試種一批藥材、飼草和觀賞樹品種,力爭幾年內將特色種植面積擴大到5萬畝。張俊生笑著説,流沙固住了,有一陣子我們以為除了護林,沒了用武之地,現在感覺迎來了又一個春天。

哞……走近達拉特旗展旦召蘇木道勞村的康泰侖牧場,耳畔傳來陣陣牛叫聲。牧場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樣的牧場共在當地建了3處,養殖奶牛、肉牛近萬頭。當地政府在庫布其沙漠邊緣配置飼料地3萬多畝,過去很多是荒沙,經過平整、綠化,已經改造成飼草基地,年産苜蓿等飼草2萬多噸,形成集沙地治理、飼草種植、養殖和乳製品加工為一體的産業鏈。

種植的甘草等道地藥材享譽南北,沙地瓜果香甜可口,奶牛、肉牛和肉羊、獺兔、鵪鶉等特色養殖規模日益壯大,沙柳苗遠銷寧夏、甘肅、新疆等地……在庫布其沙漠一帶,類似的特色生態産業項目不勝枚舉。

僅達拉特旗,現已建設優質飼料地200多萬畝和一批奶牛、肉牛養殖基地,每年利用灌木枝條養殖獺兔近500萬隻、生産食用菌150多萬斤,在沙地上種植棗、沙棘、枸杞等經濟林近2萬畝。

達拉特旗林草局局長劉錦旺説,黨的十八大以來,旗委政府在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從過去的單純治沙追求生態效益,向生態建設、生態經濟齊頭並進轉型,在沙地上奮力書寫綠富同興的新篇章。

綠色工業漸成集群

不久前,達拉特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二期1號項目建成。登上發電站旁邊的一座沙丘眺望,只見藍天白雲下,一排排藍色的太陽能光伏板矗立在平緩的沙地上,與周圍連綿起伏的沙丘相映成景。

“光伏板角度調整、清洗均自動完成,每天能發電400多萬千瓦時。”達拉特旗發展和改革局局長李銳介紹説。

達拉特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位於庫布其沙漠東南部,現有中廣核、華能、中電投等7家能源集團參與建設,規劃容量200萬千瓦,佔地10萬畝。2017年1月啟動以來已完成投資60多億元,建成並網100萬千瓦,每年可發電20多億千瓦時,成為全國最大的沙漠集中式光伏發電基地。

庫布其沙漠年均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度高,是一類太陽能資源區,加上沙漠裏村莊、人口極少,不涉及佔用耕地、林地和牧場,徵地成本低,太陽能開發條件得天獨厚。李銳説:“正是有這麼多優勢,基地成為全國首個把光伏上網電價降到平價水準的項目。”

通過應用新技術,達拉特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的發電效率提升15個百分點,與燃煤電站相比,全部建成後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320萬噸、粉塵90萬噸。特別是基地採用“林光互補”建設模式,在南北兩側建設沙障和喬灌結合的鎖邊林,基地道路兩側種植楊樹、柳樹、樟子松林帶,光伏板之間則密植黃芪、黃芩、甘草、苜蓿、沙打旺、紅棗等沙生藥材、牧草和矮化經濟林,實現治沙、清潔能源開發和生態經濟發展多贏。

李銳説,目前已種植沙障1.75萬畝、防護林0.3萬畝,藥材、經濟林等植被1萬多畝。隨著植被增多,正規劃配建肉牛養殖和工業旅遊項目,目標是建成20萬畝有機農林種植基地和年接待遊客15萬人次的沙漠研學教育基地。

目前,庫布其沙漠裏已經建起3個大型生態光伏發電項目,建成規模近200萬千瓦,新落地的項目不斷增多。“光伏+生態”開創了治沙用沙的新模式,也給當地農牧民帶來增收的機遇。

楊鳳祥是杭錦旗獨貴塔拉鎮杭錦淖爾村人,2018年,他與億利集團簽訂協議,在生態光伏發電站的光伏板下發展特色養殖,目前養殖著80多只羊和700多只雞、鵝和大雁、大鴇等禽類。

記者看到,散養的羊和禽鳥時而覓食,時而嬉戲,在光伏板下跑來跑去。“主要是在草地裏找食,輔助喂些玉米和麩皮。”楊鳳祥説,現在都認綠色食品,今年共出售羊和禽類1000多只,純收入8萬多元。

沙柳、羊柴、檸條等沙生灌木易成活,生長快,是造林固沙的先鋒樹種,在庫布其沙漠種植廣泛。每隔3~5年,這些灌木就要平茬復壯,否則就會枯死。以達拉特旗為例,去年末全旗森林面積368萬畝,其中近300萬畝為灌木林。杭錦旗共造林400多萬畝,其中灌木林佔90%以上,每年可供利用的灌木資源量達50多萬噸。

冬春兩季是給灌木平茬的季節,眼下,庫布其沙漠一帶的部分治沙戶已在雇人手,備工具,準備為灌木平茬。

達拉特旗烏蘭壕村的郝來治沙1000多畝,大部分是灌木林,今年他計劃平茬100畝左右。他告訴記者,砍下的灌木枝條送到當地的人造板廠,1噸能賣200多元,平均一年能收入1萬元左右。

加工人造板,燃燒發電,生産顆粒飼料、食用菌棒……近些年,灌木的新用途不斷被發掘,一個沙柳資源開發的産業集群正在形成。

坐落在杭錦旗錫尼鎮的源豐生物質熱電廠,建有兩台熱電聯産機組,運轉時每年消耗灌木約20萬噸,集中供熱面積達100多萬平方米,年發電量近2億千瓦時。“灌木幾乎不含硫等雜質,是清潔燃料。”電廠技術人員介紹説,工廠以“公司+農戶”的運營模式,每年可帶動20多萬畝灌木林平茬,發放收購款近6000萬元。

旅遊休閒大做“沙文章”

站在達拉特旗境內的5A級景區響沙灣高處俯瞰,一座菱形房頂、藍白相間的鋼木結構酒店與周圍的沙丘渾然一體,就像綻放在金色沙海中的一朵蓮花。這座有380多間房間的酒店未使用磚瓦、沙、石、水泥等傳統建築材料,造型獨特,充滿自然氣息,2016年營業後迅速成為網紅打卡地。

纜車、電影廳、劇場、水上樂園、餐飲等設施一應俱全,滑沙、騎駱駝、沙地車、沙灘排球、蒙古族文化展示等娛樂休閒項目達上百項……景區負責人告訴記者,2019年,響沙灣接待遊客100多萬人次。今年國慶節期間,儘管受到疫情影響,房間仍然早早被預訂一空。

庫布其沙漠分佈著大面積響沙,毗鄰城鎮,交通便利,發展旅遊産業的條件得天獨厚。雄渾的大漠、豐富多彩的風俗文化,每年吸引眾多遊客前來休閒觀光。

響沙灣、七星湖、恩格貝、銀肯塔拉……如今,庫布其沙漠中已經涌現出七八個主打沙漠旅遊的景區,帶動相關産業項目聚集。

達拉特旗展旦召蘇木境內的邦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承包了9000畝荒沙,通過改良土質,恢復植被,如今這片已經被改造成林地和飼草地,青貯玉米和苜蓿、燕麥種植面積達5000多畝,飼養從美國、西班牙、法國等地進口的良種賽馬170多匹。2017年,這家公司聯合中國馬業協會成立馬術學院,面向社會提供專業馬術培訓,並提供餐飲、住宿等服務。

近水樓臺先得月,景區周圍的農牧民也順勢吃起了旅遊飯。

民宿、煙酒商店、蒙餐……杭錦旗七星湖景區位於庫布其沙漠腹地,記者在景區附近的獨貴塔拉鎮牧民新村看到,幾乎家家戶戶門上都挂著招牌。

42歲的牧民孟克達來家有5000多畝草場。30多年前,他家的大部分草場被流沙侵佔,房外10多米就是沙丘,一家人喂著幾十隻羊,連溫飽都難保障。2003年,地方政府組織生態移民,將包括他家在內的36戶牧民遷到了牧民新村。

隨著沙漠生態改善,七星湖一帶依託沙漠、湖泊等景觀建成了旅遊區。孟克達來瞅準機會提供騎駱駝服務,後來服務不斷豐富,包括民宿、餐飲和沙地車、騎駱駝、快艇等。2018年,他又聯合斯仁巴布等27戶牧民成立銀河旅遊公司。

2010年,孟克達來只有自建的2頂蒙古包,如今自建和租用的蒙古包增長到8頂,可同時容納30多人住宿、用餐。去年,他家來自旅遊的純收入超過20萬元。

“過去,這裡的人吃不飽穿不好,都千方百計往外走。近幾年,生態好了,富起來了,跑出去的人又回來了。”孟克達來説,僅在牧民新村,這幾年就回來近30人,他們之前有的打工,有的是教師,也有學音樂等藝術的,回鄉後都幹起了旅遊服務。

生態産業化,沙漠資源化,既帶動了沙漠增綠、經濟發展,又讓庫布其人認識到了生態的價值,真正體會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現在,庫布其沙漠地區構築起初具規模的生態産業體系,走出一條治沙、産業、扶貧多輪聯動的綠色發展之路,成為內蒙古西部經濟向高品質轉型的重要增長點,昭示著建設生態文明的美好前景。”鄂爾多斯市林草局局長韓玉飛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