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春舞者到“斯琴奶奶” 她讓民族舞從草原走向世界

發佈時間:2020-10-29 19:00:32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趙明霞丨責任編輯:趙明霞

“我覺得我沒有虛度人生。”

在明快的蒙古族樂曲伴奏下,年近九旬的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蒙古族舞蹈家斯琴塔日哈在舞臺上輕快地舞動著:行雲流水般的碎步,風擺楊柳般的手部動作……她的舞蹈感情充沛、質樸豪放、剛勁有力,將蒙古族舞蹈獨特的風韻揮灑得淋漓盡致。

舞臺上的斯琴塔日哈

“為解放戰爭的勝利貢獻力量” 拉開舞蹈藝術人生序幕

斯琴塔日哈于1932年出生於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一個傳統蒙古族家庭。家庭的熏陶為斯琴塔日哈人生中的第一個重大選擇——離開家鄉到更廣闊的世界去學習——播種了一顆亟待開花的種子。

斯琴塔日哈與弟弟合影(50年代)

1947年,斯琴塔日哈為了追隨和自己從小一起長大的堂姐去烏蘭浩特讀書,便向父母提出外出求學的要求。但由於當時社會還不安定,父母擔心她年紀小,出門在外不安全,便予以阻攔。眼看堂姐就要啟程,斯琴塔日哈卻説服不了父母,於是她便以絕食的方式抗議,接連兩天不吃不喝,最後父母終於讓了步。每當回憶起這段往事,斯琴塔日哈總是慶倖自己做出的選擇:“如果當時沒有堅持去求學,我的人生也許就是‘圍著鍋臺’轉的另一種道路。”

走出家鄉,斯琴塔日哈開始在索倫青年學校(後合併到內蒙古軍政大學)接受革命教育,但結業時因不滿18歲不能參加工作,便被分配到內蒙古軍政大學文工團。從小熱愛舞蹈的斯琴塔日哈成了文工團的積極分子,“當時正是解放戰爭時期,大家都想為解放戰爭的勝利貢獻力量,我心裏也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想法。”斯琴塔日哈説。於是,至今已70餘年的舞蹈藝術人生序幕就此拉開。

“我只是一滴水” 用舞蹈見證新中國成立

早期,斯琴塔日哈先後受到著名舞蹈家賈作光和吳曉邦的啟蒙教導。1949年,憑藉精湛舞技,斯琴塔日哈與烏雲合演的雙人舞《希望》(學名《蒙古舞》)被選入中國代表團,參加了“匈牙利第二屆世界青年聯歡節”。精彩表演不僅向世界展現了蒙古族舞蹈的獨特魅力,更讓斯琴塔日哈經歷了終生難忘的時刻:歸國時在莫斯科停留,正趕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夜。當時的蘇聯友人和留在莫斯科的中國代表團全體人員,通宵唱中國歌曲,迎接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輪朝陽。“每個人都熱淚盈眶,尤其是參加過抗日戰爭的一些老同志。這是我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一個場景,現在回想起來,依然歷歷在目。”斯琴塔日哈説。

經歷過這樣偉大的歷史性時刻,斯琴塔日哈對家國有了不一樣的理解:“一個人只不過是一滴水,一滴水落在沙漠上,風一吹就沒了;一滴水落在海洋裏,就為海洋增加了一滴水的容量。我只是一滴水,千千萬萬的中國舞蹈藝術從業者才匯成我們國家舞蹈藝術的海洋,我離不開我的國家和民族。”

青年時期的斯琴塔日哈

有了這樣的認識,斯琴塔日哈更堅定了用舞蹈藝術為人民服務、為國家服務、為民族服務的信念:“幹什麼事都要做精做好,只有這樣才能為國家爭光。”

“我不能翅膀硬了就遠走高飛” 為民族舞蹈事業回到草原

1951年,斯琴塔日哈被選入世界級朝鮮舞蹈家崔承喜的舞蹈研習班中深造,開始系統學習芭蕾舞、朝鮮舞、中國古典舞、現代舞等。兩年以後,斯琴塔日哈以優異成績結業並考入剛成立的北京舞蹈學校(現北京舞蹈學院)繼續深造。在這裡, 她有更多機會觀摩外國文藝團體的演出,開闊自己的眼界:“對於舞蹈藝術,我從最開始的不懂,到後來慢慢明白舞蹈是一種文化,而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明的一種標誌。學習得越久,思考得越多,理解得越深,我對舞蹈藝術也産生了一種真正的熱愛之情。” 斯琴塔日哈稱其為“熟能生情”,並立志在舞蹈藝術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

鄂爾多斯舞(60年代)

正是為國爭光的信念以及對舞蹈藝術的熱愛之情,支撐著斯琴塔日哈度過了一段最艱難的歲月。在崔承喜舞蹈研習班學習期間,她兩條腿的半月板出了問題,醫生建議手術切除。在利用暑假時間接受手術治療後,經過一個月的短暫恢復期,斯琴塔日哈便在開學時重返課堂。“練習從早上8點一直持續到晚上10點,那時候腿都沒有知覺了。休息時躺在床上,膝蓋火辣辣的感覺,放哪都不得勁兒。”斯琴塔日哈回憶説。她就那樣忍著疼痛,咬牙堅持,完成了學業。

從北京舞蹈學校畢業時因為表現優秀,中央民族歌舞團的領導非常希望斯琴塔日哈能留在團裏,但是在北京“學得多、看的多、條件好、發展會更好”的優越條件,也沒能讓斯琴塔日哈動搖。斯琴塔日哈説自己的想法很簡單:“當時是內蒙古歌舞團送我去學習的,我不能翅膀硬了,就遠走高飛。而且我是蒙古族,為自己民族的舞蹈事業做貢獻,這是應該的,所以我必須回去。”

從青春舞者到“斯琴奶奶” 投身教育讓民族舞蹈走向世界

80年代,斯琴塔日哈得到一個編寫蒙古舞教材的機會,同步開啟了自己的另一條人生路——舞蹈教學。1986年,《蒙古族舞蹈基本訓練教程》一書正式出版,填補了蒙古族舞蹈教學的空白,引起中央民族大學、解放軍藝術學院和香港、台灣等藝術院校的重視。他們很快運用這個教材開展教學,使蒙古舞在國內外廣泛傳播開來。這是讓斯琴塔日哈特別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教材可以一代一代傳承下去,這樣我們就可以培養一代一代的年輕舞蹈人,為中國的舞蹈藝術事業注入新鮮血液。”她認為,用教材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沒有理論研究和理論指導,沒有規範的、系統的、科學的教材,就培養不出藝術人才。

斯琴塔日哈教授學生《頂碗舞》

如今,斯琴塔日哈已經八十八歲高齡,但她仍然在舞蹈教學的領域奉獻著自己的力量。“我覺得我們老年人不應該總在家坐著,應該走向生活,走向社會。如果我還能做一些事情,並且別人也需要我做,我就一直做下去。”斯琴塔日哈直言這種生活才有意義。她提到自己現在到學校去,藝術學院的學生們親切地稱她為“斯琴奶奶”,她感到自己被尊重、被愛戴,心裏非常高興。

對於年輕一代,斯琴塔日哈想説:“金錢、榮譽、頭銜等,都是很虛的東西,一定要實實在在地對待自己創作的或者表演的作品,讓廣大群眾承認、接受、喜歡,這才是最重要的。”

回首自己走過的舞蹈藝術之路,斯琴塔日哈自豪地説:“我覺得我沒有虛度人生。”作為新中國的第一代舞蹈工作者,她參與了也見證了一些民族的舞蹈藝術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歷程。她為中國的舞蹈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而感到驕傲。

(文:中國網記者 趙明霞,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草原文化藝術“高峰”人物系列報道——斯琴塔日哈】

斯琴塔日哈

斯琴塔日哈:1932年出生於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著名蒙古族女舞蹈家,民族舞蹈教育家,國家一級演員。曾任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內蒙古文聯副主席、內蒙古自治區舞蹈家協會主席等。曾多次隨藝術團出國訪問演出。先後表演過雙人舞《希望》《韃靼》;群舞《鄂爾多斯》《哈庫夢》等;舞劇《獵人與金絲鳥》《烏蘭保》等;獨舞《土爾扈特》《盅碗獨舞》等。榮獲過中國文聯第九屆造型表演藝術成就獎、第二屆中國舞蹈藝術終身成就獎等獎項。

在蒙古舞教學方面也卓有成就。主持編寫過《蒙古族舞蹈基本訓練教程》《蒙古族舞蹈精品課基礎教程》等,撰寫了《民族舞蹈教學》《保護髮展民間舞蹈藝術》等論文。曾先後應邀赴內蒙古各盟及中央和地方歌舞團體、藝術院校以及香港、台灣地區授課,培養了一批批優秀的舞蹈人才。


推薦閱讀:

【草原文化藝術“高峰”人物系列報道】①“草原百靈鳥”金花:人民中間是創作熱土,舞臺是我生命力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