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起吉祥的哈達,我們來了。踏上天驕的故鄉,我們來了。唱著悠揚的讚歌,我們來了。聆聽冬天的故事,我們來了。相約在銀色世界,相約在遼闊雪原,陽光下歡聚一堂,放飛金色夢想……”全國第十四屆冬季運動會(以下簡稱“十四冬”)會歌《冰雪之約》曲調氣勢恢宏,旋律優美動聽,把冰雪運動特色與內蒙古人文底蘊、時代風貌巧妙結合,表達了內蒙古人民對“十四冬”成功舉辦的美好祝願,抒發了冰雪健兒相約“十四冬”的喜悅心情。11月23日,《冰雪之約》的創作者、作曲家烏蘭托嘎接受記者採訪,講述了歌曲背後的創作故事。
烏蘭托嘎講述創作歷程(攝影:牛天甲)
不拘泥于蒙古族曲風
作為一名蒙古族音樂家,在烏蘭托嘎創作的歌曲中,蒙古族曲風的歌曲尤為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如《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呼倫貝爾大草原》《天邊》等廣受讚譽。但是為冰雪運動作曲,對於烏蘭托嘎來説還是第一次。“在創作《冰雪之約》時,我第一想到的是體育運動,第二是冰雪運動,第三是在內蒙古召開的大型的體育盛會,所以我想寫一首並不是純粹的蒙古族風格的歌曲,變成一種類似《我和我的祖國》《我愛你中國》等這樣一種大氣的風格。” 烏蘭托嘎説。
敖日其楞(左)與烏英嘎唱響《冰雪之約》(攝影:牛天甲)
烏蘭托嘎是我區著名作曲家, 1958年4月1日出生於海拉爾,受家庭文化環境熏陶,8歲時他就譜出自己第一首曲子。1978年,他考入哈爾濱師範大學音樂系學習作曲和指揮,後到中央音樂學院深造。1984年創作第一部交響曲《騎士》,開始受到業內同行的關注。1988年為蒙古語歌曲集《濛濛細雨》作曲成名。
十四冬會歌是從2018年開始徵集的,今年3~4月份,一些朋友問烏蘭托嘎是不是應該給冬運會寫一首歌。烏蘭托嘎想到內蒙古第一次舉辦這種全國冬季運動會,也是冬奧會之前的大練兵,呼倫貝爾是他的家鄉,是賽事的主賽場,很多朋友也跟烏蘭托嘎説,希望能夠聽到有民族特色的會歌。烏蘭托嘎覺得如果用蒙古族風格寫,顯得小氣了,顯得全國的活動就變成了地方性的了,所以就決定用西洋大小調的風格寫。在寫這首歌的過程中,冰上運動讓烏蘭托嘎想到了滑行,所以他就用圓舞曲曲風進行譜曲。這首歌的特點是抒情、歡快、流暢,在旋轉中體現出青春活力。烏蘭托嘎説到興起,不由得哼唱起來。
“這首歌的旋律經過了多次修改。歌詞作者是烏蘭那日,這是筆名,因為有很多人在歌詞中做了大量的修改,我記得修改到第七版或第八版的時候,又乾脆否定重寫。這樣的工作做了很多,最後在反覆斟酌過程中,徵求了很多人的意見敲定這首歌,可謂是好事多磨。”烏蘭托嘎説。
歌名多次修改
“這首歌最早叫《光榮夢想》,更多的時候叫《我們來了》,最終才確定為《冰雪之約》。”烏蘭托嘎説。
聽烏蘭托嘎講述這首歌的創作過程。他這樣形容他的創作心路歷程:“我熱愛冰雪,欣賞冰雪。呼倫貝爾漫天大雪的美,冰雪覆蓋這片大地時的美,大雪融化時的美,跟純粹的草原的美是不一樣的。我欣賞冰雪運動,欣賞體育健兒,他們在運動中的動感、青春、激情、活力,都帶給我極大的鼓舞。我在創作中把這種心情、這種精神儘量表現出來。”
《冰雪之約》的創作過程極為艱辛。三易歌名,數易其稿,前後歷時七八個月,才最終呈現給大家。該首歌最先叫《光榮夢想》是因為內蒙古有這樣的大的運動會,是實現光榮夢想的機會。後來改成《我們來了》,因為全國的冰雪運動員,全部來到了我們美麗的內蒙古,來到呼倫貝爾,《我們來了》可以體現拼搏、體現勇敢和運動的激情。
最終將歌名定為《冰雪之約》還是來自蒙古族作詞家那順的倡議。烏蘭托嘎透露,因為這首歌要翻譯成蒙古語版,負責翻譯工作的那順提議,如果將《我們來了》直譯為蒙古語太平淡了,他建議意譯為“冰雪之約”,後來漢語版名字也順勢改為《冰雪之約》。
與冰雪運動擦肩
儘管創作了一首運動會歌曲,但烏蘭托嘎卻不是一個體育愛好者。“説實話,我年輕時很少參與冰雪運動,我最喜歡的是下圍棋,現在通過走路鍛鍊身體,再激烈一些的運動我就頂多是個觀眾了。”烏蘭托嘎笑著説。
烏蘭托嘎從小在海拉爾生活,烏蘭托嘎的很多同學和朋友都很喜愛滑冰。“有一次,我去一個燈光冰場,等我換上冰刀上了冰以後,燈突然就滅了,我就在場地中間,爬也不是,站也不是,稀裏糊塗地回到邊上,鞋也找不著了,狼狽極了。這次以後,我對滑冰就有點懼怕。再加上我那些喜歡打冰球的發小們經常受傷,因為我要演奏各種樂器,害怕手指受傷,就更加遠離這些運動了。”烏蘭托嘎説。
儘管是冰雪運動的門外漢,但烏蘭托嘎創作《冰雪之約》時,會回憶起很多兒時的冰上故事。“儘管我不會,但我能感受到冰雪運動的激情。那麼冷的天,他們卻冒著汗,玩得很開心,所以我覺得冰雪的魅力很大。在創作過程中,我很羨慕冰雪運動的愛好者,我覺得他們矯健的身體、健康的狀態給我很多素材。”烏蘭托嘎説。
希望得到公眾認可
烏蘭托嘎最受歡迎的歌曲可能還是草原歌曲,像《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呼倫貝爾大草原》等。這首《冰雪之約》運用的是西洋大小調的創作手法,與他創作的草原歌曲有很大的不同。當被問及為什麼要在這首歌的創作中放棄草原風格時,烏蘭托嘎説:“主要考慮的是這首歌的使命感。十四冬的會歌不能小氣,因為要上升到國家層面,要體現一些國際化的東西,我覺得這首歌的旋律就很國際化。但《冰雪之約》與蒙古族風格的歌曲也有很多一樣的地方,如大氣、遼闊、舒展、抒情等,這也是我一貫的創作手法。”烏蘭托嘎説。作為作曲者,烏蘭托嘎對《冰雪之約》是否滿意?在烏蘭托嘎看來,他創作的每一首作品,他是否滿意並不重要。“如果老百姓聽了我的歌曲感到滿意,我就滿意。如果他們喜歡哼唱我的歌曲,就證明他們喜歡聽,那我就滿意。如果誰也不唱,誰也不聽,誰也沒覺得好,那我就不滿意。”烏蘭托嘎説。
MV拍攝有遺憾
“作為十四冬會歌的MV,一定是邏輯性強,要有大的氣魄和大氣的演員,要體現出大部分冰雪項目特點,更要體現內蒙古的元素。在選擇演唱者時,我們選擇了兩位蒙古族年輕歌手,另外選擇了兩位冬奧會的冠軍……”烏蘭托嘎説。
《冰雪之約》的MV是在北京首鋼訓練基地拍攝的,由於國家隊的隊員們都在訓練,留給拍攝團隊的時間並不多。在拍攝冰上的場景時,也就用了兩個15分鐘便完成了冰上的拍攝。“拍攝時有很多困難,但困難不重要,重要的是完成了。”烏蘭托嘎説。
“我們從9月中旬開始拍MV,本來按照要求,國慶假期結束後就要成片,但是後來我們又進行了一些補拍,最終的版本完成已經是11月了。很遺憾由於時間原因,雪季沒有到來,沒能夠拍到少數民族運動員在冰上運動的畫面,如果MV中再有一些牧民在冰上的運動就會更好了,不過藝術就是要有一些遺憾的。總體來説,內蒙古首次舉辦全國冬季運動會,我非常開心、驕傲和自豪。”烏蘭托嘎説。
(文/圖:牛天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