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嘎旗防沙治沙探索與實踐:為了草原多綠色

發佈時間:2019-09-11 11:43:36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楊凝 愛麗思 李藝新 蘇德 蘇德畢力格丨責任編輯:阿藝思

有一片“沙地”,夏季碧綠如茵,到了秋季,卻染上一片醉人的“中國紅”。它位於阿巴嘎旗查幹淖爾鎮西南15公里處,成就這片美麗的一團團、一株株蔓延開來的鹼蓬,也如同這裡的人一樣對治沙有著頑強奮鬥、生生不息的執著……

有一片“沙地”,夏季碧綠如茵,到了秋季,卻染上一片醉人的“中國紅”。它位於阿巴嘎旗查幹淖爾鎮西南15公里處,成就這片美麗的一團團、一株株蔓延開來的鹼蓬,也如同這裡的人一樣對治沙有著頑強奮鬥、生生不息的執著……

很難想像,半個世紀前,這片“沙地”是葦草茂盛、數萬隻候鳥繁衍生息的查幹淖爾湖的大湖。“查幹淖爾湖由一大一小兩湖組成,兩湖之間由自然形成的粘土壩基分割,小湖是淡水湖,而大湖為鹹水湖,由於氣候原因,大湖面積逐年縮減最終乾涸,湖盆便留下了一層厚厚的鹽鹼殼。”居住在查幹淖爾湖東面的牧民胡玉龍告訴記者,在大風的裹挾下,這些湖盆表面的鹽鹼塵如“漫天白沙”飄落到周邊的草場,把草場破壞成荒蕪的沙地,並且對當地牧民的皮膚、呼吸系統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2008年5月,胡玉龍與周邊十幾戶牧民開始在乾涸的湖盆上大面積種植耐鹽鹼植物鹼蓬,用植被壓住鹽鹼塵,改變幹湖盆的土壤結構。然而,一場沙塵暴把地表土壤刮走了至少3釐米,剛剛種植的鹼蓬也幾近被席捲而空。“後來,我們就採用深溝播種方式種植鹼蓬,避開風沙和霜凍的危害,防止春季大風刮走種子。目前,鹼蓬已經覆蓋了乾涸湖盆三分之二的面積,每年10月份左右,鹼蓬呈赤紅色,於是便有了那片肆意狂野的紅色‘海洋’。”説到這裡,胡玉龍臉上仿佛露出了勝利的微笑,現在,大批鳥兒逐漸回歸,查幹淖爾湖又恢復了勃勃生機。

離開查幹淖爾湖,我們隨阿巴嘎旗林業和草原局林業工作站工作人員來到了地處渾善達克沙地腹地的查幹淖爾鎮烏蘭圖雅嘎查,這裡有一片長勢旺盛的梭梭樹基地。梭梭樹是一種具有抗寒、抗旱、抗熱、耐鹽鹼特性的防風固沙樹種,一株梭梭樹可以固沙幾十立方米甚至上百立方米,因此被稱為“沙漠植被之王”。

“快看!多漂亮!這裡還是沙窩子的時候,鳥兒都很少來的。”阿巴嘎旗林業和草原局林業工作站站長鄭圖婭看著遠處成群的鳥兒高興地説:“2012年,我們引進梭梭樹苗在烏蘭圖雅嘎查開始試種,結果長得特別好,現在梭梭樹基地已經有14000畝。這一切離不開周邊牧民的悉心呵護,他們積極調整畜群結構,並且自發地來澆樹,由於路途顛簸,有時候水在半路灑了,就返回去拉上水再來,他們知道保護生態有多麼重要,他們對這片‘綠土地’愛得深沉。”

從探索治沙到科學治沙,從分散治沙到統一規劃,阿巴嘎旗因地制宜,統籌規劃,以渾善達克沙地為主,積極採取封、飛、造、圍等綜合措施進行治理,經過歷年的連續治理,沙源區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草原植被逐步恢復,治沙總面積達到了209.97萬畝,其中,飛播造林80.5萬畝,封山育林94.06萬畝,人工造林33.31萬畝,工程固沙2.1萬畝。廣大群眾的生態意識顯著提高,大家轉變生産經營方式,調整産業結構,大力植樹造林,積極投身於生態建設當中。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上,阿巴嘎旗上下走得從容而堅定。

 (來源:錫林郭勒日報 作者:楊凝 愛麗思 李藝新 蘇德 蘇德畢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