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梭林和蒙古野驢的守護者們

發佈時間:2019-09-09 11:27:52丨來源:內蒙古日報丨作者:施佳麗 張慧玲丨責任編輯:阿藝思

​初秋,在距離中蒙邊境線約4公里的一處半荒漠化草原上,我們見到了集中連片的野生梭梭林。“你看那些枝條發白的,只要下一點雨就又能頂起來,它們已經活了200多年了。”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資源保護科科長鄭平一邊帶路一邊介紹。烏拉特草原梭梭叢生、沙丘連綿,沒有任何路標,而他卻對這裡的溝溝壑壑瞭如指掌。

初秋,在距離中蒙邊境線約4公里的一處半荒漠化草原上,我們見到了集中連片的野生梭梭林。“你看那些枝條發白的,只要下一點雨就又能頂起來,它們已經活了200多年了。”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資源保護科科長鄭平一邊帶路一邊介紹。烏拉特草原梭梭叢生、沙丘連綿,沒有任何路標,而他卻對這裡的溝溝壑壑瞭如指掌。

我們的汽車走走停停,最後到達了內蒙古烏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最東緣。站在沙丘上遠眺,方圓幾十公里荒無人煙,除了綿延不絕的梭梭林,不時會看到奔跑的狐狸、鵝喉羚……

採訪就是從這片梭梭林開始的。“這一片梭梭林有45萬畝,保護區內集中連片的有3處,加起來100萬畝左右。”一談到梭梭林,鄭平的話匣子就打開了,“這裡要建一個監測塔,以後保護它們就更科學了!”

烏拉特草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蒙古野驢和珍稀植物梭梭的集中分佈區,位於中蒙邊境線上的內蒙古烏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處於我國典型荒漠類型區的最東端,是梭梭林分佈的最東界,位置十分重要。

據鄭平講,自然保護區成立之初,條件非常艱苦,交通工具只有一輛四面漏風的北京吉普,加之當時當地農牧民對建設保護區認識不高,説服牧民搬遷、減少牲畜飼養量的難度非常大。

上世紀80年代,邊境旗縣的大學生非常稀罕,都是各個單位搶手的“金疙瘩”,本可以有更好選擇的鄭平認準了林業這一行。“我當時剛從林學院畢業,學的就是森林保護,就應該到基層工作。2011年,調到這個崗位後,我每天打交道的就是這些梭梭了”。

“在我們保護區,這不算什麼,我們餵養蒙古野驢的管護人員閆巴雅爾,現在大家甚至都不記得他姓閆,只知道他是養驢的那個巴雅爾……”鄭平邊説邊帶著大家往保護區的薩拉管護點走去,那是閆巴雅爾和一頭蒙古野驢的“家”。

眼前的閆巴雅爾很樸實,個頭不高,圓臉盤,皮膚曬得黝黑。他是烏拉特後旗巴音前達門蘇木阿布日達圖嘎查的一位牧民,2012年保護區救助了一頭受傷的蒙古野驢,從此,閆巴雅爾就成了它的守護者。

“這裡挺像無人區的。一開始,沒有電也沒有水,更別説新鮮的蔬菜了。我想著自己種點菜,種了幾年都沒成,風沙太大了。”閆巴雅爾憨憨一笑,騎上摩托往遠處馳去。約摸15分鐘後,一頭灰白色的蒙古野驢跟著他一起回來了。

野生動物警惕性強,很少跟人類親近。7年多的相處,閆巴雅爾不但成了養驢專家,也是蒙古野驢唯一的朋友。“前幾年想把它送回大自然,放了幾次,它都不走。”鄭平笑著説,“也只有巴雅爾能把它叫到跟前,我們一走近,它就走遠了。”

曾經,蒙古野驢數量龐大,2000年從蒙古國境內遷移過來2萬多頭蒙古野驢,曾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但由於氣候變遷、生態環境惡化等因素,蒙古野驢的數量急劇減少,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近幾年,隨著生態環境的穩步恢復以及相關部門的強有力保護,蒙古野驢才重新回歸人們的視野。

“2009年,經自治區邊防委員會同意,我們在保護區境內開通4條野生動物遷徙綠色專用通道,這是我區8000里邊防線上首次為野生動物開闢的專用通道,也是全國首例開放式野生動物通道。”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肖興嘎介紹,“在保護區境內,還設有5處固定飲水點和飼草料補飼點,會有專人定期拉水補草料喂飲野生動物。”

鄭平告訴記者,清苦、孤獨,是這個保護區工作人員的常態。如若不是心中的執著,常人是很難在這樣的條件下堅守。

“守護好這片梭梭林和這裡的野生動物,是我們的職責。”鄭平説出了所有守護者的心聲。

記者補記:

一棵不起眼的小草滅絕,也許就意味著,一種糧食作物在人類生活中消失,抑或是一種疾病失去了主要的藥材來源……

這就是生物多樣性,它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保護野生動物和植物,就是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身。

內蒙古烏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1985年建立以來,對保護區內原始生態系統的完整保存、原生古老植被的復壯更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時,“候鳥二號”“綠劍”“暢通候鳥遷徙通道”等專項行動的強力實施,使得保護區內亂採濫挖野生植物和亂捕濫獵野生動物的非法活動基本禁絕。

保護區建設是保護生物多樣性免受威脅的關鍵路徑。截至目前,我區已建成森林類型、濕地類型、野生動植物類型、荒漠類型等多種類型的保護區143處,面積達1.58億畝,為維護生態安全、推進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作者:施佳麗 張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