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隊查看冬羔生長情況。
“工作隊來了以後,村裏的精準扶貧産業越來越多,老百姓的錢袋子越來越鼓,文化活動越來越豐富,群眾的精神面貌也越來越好,我們村幹部的‘腰桿子’也挺起來了。”提起新疆伊犁州文廣局駐昭蘇縣烏尊布拉克鄉哈勒哈特村“訪惠聚”工作隊,村黨支部書記沃特卡·巴依爾打開的話匣子就收不住了。駐村以來,工作隊結合當地實際,堅持精準施策,以“七個一批”為抓手,實現救濟扶貧向開髮式扶貧轉變。
旅遊業開啟村民致富門
“我們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機遇,依託優美的風光資源,大力培育一批特色星級鄉村牧家樂,帶動農牧民發展旅遊産業。”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何澤虎信心十足地説。
哈勒哈特村緊鄰國道577線,靠近昭蘇縣“東大門”白馬旅遊接待區。按照昭蘇縣全域旅遊總體發展規劃,工作隊圍繞哈勒哈特村安居富民房、賽馬場、停車場、演藝廣場等已有的硬體設施,修繕30余公里牧道,為16戶貧困戶發放16匹旅遊專用騎乘馬和10頂氈房,並成立了牧民文藝隊、足球隊,鼓勵村民開辦牧家樂、小超市、洗車場等旅遊服務産業。
在工作隊的幫助下,村民阿依波拉提·木黑的商店開始營業了,每天收入80-150元不等;貧困戶阿曼·開勒德和妻子在工作隊的幫助下,在旅遊點開起了烤包子店,同時還經營著涼皮、酸奶、水果等商品,收入越來越高,夫妻倆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村民艾合買提·阿迪力的農家樂,旺季時每天最高收入有近萬元。貧困戶娜孜木·木拉提江在工作隊的幫助下,她和村裏的婦女們一起發展刺繡産業,縫製哈薩克小花帽、民族服飾等旅遊紀念品出售,現在每月有1000余元的收入。
為了讓村民共用發展“紅利”,工作隊和村“兩委”商議,對賽馬場進行升級改造,新建牧道,鋪柏油路、安裝路燈,種植各類林木,水源地實施永久性工程圍護……農牧民群眾的致富路在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帶領下越走越寬。
小庭院托起村民脫貧夢
工作隊為每戶貧困家庭制定了“一戶一策”專項幫扶方案,理清基礎設施建設、産業發展、農民增收、集體經濟發展等思路,大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
村民家的庭院面積較大,為幫助村民利用好“一畝三分地”,工作隊與村“兩委”通過實地考察、請專家指導、市場調研,決定將投資小、風險小、見效快的庭院經濟作為幫助貧困群眾增收的突破口。工作隊對55戶貧困村民庭院進行整治,清理出閒置土地82畝,購買優良蘋果、杏、李子等苗木,現場開展培訓,讓村民學習掌握果樹栽培技術。
工作隊還為村民發放了番茄、辣子、茄子等菜苗,為30戶貧困戶發放1200隻雞苗。村民賽爾江·木合買江説:“在工作隊的幫助指導下,我把院子整理出來養雞種菜建拱棚,養的土雞、綠色蔬菜都成了脫貧小産業,日子越過越紅火。”
馬産業助推村民創業路
産業扶貧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關鍵舉措和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保障。馬産業作為昭蘇縣獨具特色的傳統優勢産業,成為工作隊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
哈勒哈特村存欄馬匹800匹,工作隊結合村情實際尋找項目,主動聯繫昭蘇馬場等單位,購買2匹優質種公馬,幫助牧民改良馬匹品質。目前,採用精液冷凍技術已繁育優質馬駒133匹,力爭三年內形成擁有400匹良種馬的核心種群。牧民吉拉汗·布穀力家的一匹8個月大的雜交馬賣到了4萬元,收入是本地普通馬的4倍。
為適應現代旅遊業賽馬、賞馬需要,鼓勵貧困戶圍繞草原旅遊發展馬産業,工作隊引導村民成立了馬奶合作社,實現氈房促創收。在工作隊的推介下,哈勒哈特村在伊犁州博物館、旅遊服務區等處設立展銷專櫃,宣傳馬産品和民族傳統刺繡紀念品。工作隊針對熏馬肉、牛奶、羊肉製品銷售門路不廣的情況,爭取到對口援疆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的大力支援,搭建了電商平臺,拓寬銷售渠道,直接帶動62名農牧民群眾參與到旅遊産業中,每人平均月收入達到1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