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8337”理論思考】發掘草原文化資源 打造特色旅遊品牌
在內蒙古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中,把內蒙古建成體現草原文化、獨具北疆特色的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基地作為八個發展定位之一,充分肯定了旅遊業發展的戰略意義,也體現了草原文化對內蒙古旅遊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內蒙古自治區草原文化博大精深,文物古跡恢宏久遠,宗教文化歷史悠久,民族風情渾樸濃郁,民族工藝琳瑯滿目,口岸異國風情別具一格。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憑藉豐富的草原文化,極大推動了旅遊業發展,但是,旅遊業仍不能走在全國前列。當前,需要深入發掘草原文化資源,打造獨具特色旅遊品牌。
一、進一步認識發掘草原文化的必要性
內蒙古自治區是一個自然風光旖旎、物産資源富饒、歷史文化悠久、民族風情濃郁的少數民族地區,遼闊的草原、蒼茫的森林、浩瀚的沙漠、迷人的阿斯哈圖石林、神奇的阿爾山溫泉、莊嚴肅穆的成吉思汗陵、恢弘的文化遺産、豐富的遼代遺跡、燦爛的民族文化、多彩的民族風情展示著內蒙古旅遊獨有的魅力和風采。
1、蒙古文化博大精深。內蒙古是中國古代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草原文化與黃河文化、長江文化一起,構成中華文明史,馳名中外的“河套文化”、“大窯文化”、“紅山文化”、“扎賚諾爾”,有著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2、民族文化豐富多樣。內蒙古有49個民族,即使同一個民族在不同地域,民族文化風俗也各不相同,“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在蒙古民族中,因地區及所屬部落不同,又分為科爾沁文化、察哈爾文化、鄂爾多斯文化。此外,鄂倫春文化、達斡爾文化、鄂溫克文化具有鮮明的特色。還有在呼倫貝爾市的俄羅斯民族自治鄉,就是中國唯一的俄羅斯民族鄉,文化異質性特強,文化旅遊發展空間極大。
3、文物古跡歷史久遠。現保存有遼文化遺址、元氏文物古跡、明清時期的召廟、各種衙署,如將軍衙署。鄂爾多斯有成吉思汗陵,錫林郭勒草原有元上都,阿拉善、喀拉沁有王爺府舊址,喇嘛教有五當召、大召、席勒圖召、美岱召、王愛召,以及昭君墳、白塔等。
4、宗教文化歷史悠久。薩滿教和喇嘛教對內蒙古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現保存的寧城縣大明塔、呼和浩特的白塔、舍利寶塔,歷史價值、文化價值極高。包頭的五當召,是喇嘛教三大聖地之一。
5、民族風情渾樸濃郁。蒙古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風情表現在服飾、飲食、居住、待客、婚嫁、禮儀、節慶、競技等方面,有很強的民族特色。
6、民族工藝琳瑯滿目。內蒙古北方遊牧民族用品有著悠久的歷史,每件民族用品都凝聚著民族的智慧,飽含著民族文化特色,比如馬頭琴、蒙古刀、結盟杯等。
7、口岸異國風情別具一格。內蒙古是中國的北疆地區,發展旅遊業具有地域優勢,可以引進外域文化,增添旅遊特色。二連浩特是中蒙邊境口岸,滿洲裏是中俄的邊境口岸,可以引進俄羅斯文化,建立口岸旅遊區。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沒有文化的旅遊是沒有生命力的,兩者互融共進、互相促進。使自治區旅遊業形成品牌效應,必須對草原文化進行挖掘、整合、創新,凸顯文化的靈魂作用。
二、進一步認識發掘草原文化的緊迫性
內蒙古自治區的草原文化創新顯然不足,缺乏高端文化策劃與設計,旅遊業品牌效應不強,進一步發掘草原文化時不我待。
1、文化挖掘開發不夠。我區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文化資源,如果深度挖掘,完全可以提高旅遊檔次。但是我們不論對自然景觀的人文改造上,還是對文化資源的發掘上,只在觀光、飲食上簡單地淺層次地挖掘民族文化,在深度方面欠挖掘,在廣度方面欠擴展。
2、文化産品雷同單一。旅遊就是一種感受異質文化,尋求刺激的“獵奇”過程,特色的東西才有吸引力。我區自然景觀和文化資源很有特色,如果整合得好,可以創建品牌旅遊産品。但是,我們在旅遊業的開發中,旅遊資源特點不突出,只注重數量的增加、規模的擴張,不注重文化的策劃設計和品牌效應,導致低水準重復建設,初級産品居多,景點雷同現象嚴重,節目表演大同小異,互相模倣,不能把自身文化特色東西凸顯出來,形成個性化的旅遊文化産品。
3、文化設計簡單守舊。在旅遊業的策劃中,沿襲舊有的傳統方式,不能與時俱進地培育發展先進的東西,吸收國內外先進的經驗。創新力不足,初級産品居多,使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動力不足,旅遊發展難有競爭力。大部分景區缺乏文化內涵、藝術風格、民族習俗、地區特色。在一些景點,只能是一菜(手扒肉)、一湯(酒)、一首歌,白天看草原,晚上睡覺,民族文化風情單薄。
4、民族文化異化嚴重。少數民族文化特色性強的地方,往往是經濟文化相對落後地方,容易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並異化。在旅遊交往過程中,很容易丟失本具旅遊特色的文化,使民族文化漸近蛻變:建築特色文化失色、服飾文化失色、飲食文化失色、習俗文化失色、宗教文化失色等。
5、旅遊宣傳缺失文化。旅遊宣傳習慣於參加國內外旅遊交易會、召開旅遊推介會。最近幾年雖然啟動了面對公眾的宣傳,增加了電視廣告、網路宣傳,但是旅遊宣傳基本沒有突破傳統的觀念,思路不廣,方式單一,文化設計不夠,文化創新不足,不能很好利用文化資源,整合各方文化力量形成宣傳合力。
6、服務文化創新不足。在旅遊的六要素:食、住、行、遊、購、娛中,不論是物的“硬實力”設施上,還是旅遊文化的“軟實力”應用上,我們的旅遊服務都難上檔次。
三、探索發掘草原文化的新途徑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要使旅遊形成品牌效應,必須進行文化策劃設計,通過對文化的挖掘、整合、創新等方式,凸顯文化的靈魂作用。
1、充分發揮文化的“六化”作用。文化的“六化”作用是發掘草原文化重要方法,通過對文化本身內在功能的發掘,來提升旅遊業檔次和品位。
一是充分發揮文化的點化作用。文化對旅遊資源的整合具有畫龍點睛、點石為金的作用。首先,文化對自然風光的點化作用。文化對自然風光開發、包裝,自然風光就會因文化而具魅力,例如在草原景點可以舉行賽馬表演、馬隊迎賓、搏克表演、祭敖包、牧戶做客、射箭、射弩、騎馬、篝火晚會、民俗表演。品嘗特色民族食品:手扒羊肉、烤全羊、奶茶以及其他蒙古風味食品。在沙漠旅遊景區可以騎駱駝、滑沙、沙漠沖浪、篝火晚會、民族歌舞表演、沙漠探險等,以及新型的如沙漠滑翔傘、沙漠太空球、沙漠沖浪等項目。在水上可以遊覽、垂釣、捕撈、水上野炊、游泳、漂流等。在森林可以開展療養、健身、科普等旅遊項目。通過文化的挖掘和注入,使自然風光大放光彩。其次,在旅遊景點發掘蒙古族的民族風情文化,開發包括飲食、服侍、居住、節日、婚嫁、民間歌舞、遊戲競技等參與性、娛樂性的旅遊項目。在森林旅遊中增加達斡爾族民俗、鄂溫克族民俗、鄂倫春族民俗活動。再者,在自然風光中注入現代時尚的旅遊文化。比如,環境優美的鄉村、草原開發農家樂、牧家樂旅遊,在風景絢麗的地方可以開展生態觀光、健康娛樂、度假休閒、商務會議會展等旅遊。
二是充分發揮文化的催化作用。文化對旅遊資源的整合,象化學反應的催化劑一樣,對旅遊産品升級換代、品位提高,具有加速放大作用。影視劇、歌舞、詩歌、節慶等文化表現形式,都可以充當催化劑,提升旅遊的文化檔次。比如,《少林寺》、《喬家大院》、《麗水金沙》等電視劇和大型歌舞,對河南的少林寺、山西的喬家大院、雲南的麗江等景點的文化內涵有很好的放大作用。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節和呼和浩特的昭君文化節,很好地擴大草原文化和蒙古傳統文化的感染力。《鄂爾多斯婚禮》把蒙古族的民俗風情的獨特魅力盡展世人面前,鄂爾多斯成了內蒙古旅遊勝地的一顆明珠。繼續發掘、光大無伴奏合唱、呼麥、馬頭琴演奏、蒙古族長調、草原那達慕、烏蘭牧騎以及滿洲裏的俄羅斯風情歌舞,形成民族特色旅遊業。
三是充分發揮文化的孵化作用。應用文化整合旅遊資源,可以使旅遊增添新的文化內涵。其一、人造景觀、主題公園的建立,是人文精神的創造活動,深圳的錦繡中華、中華民俗村、世界之窗、歡樂谷,就屬此列。其二、利用高科技的聲、色、光、氣等先進技術,打造景點、劇場、餐宿等地點,使它們的藝術效果、文化氛圍産生質的飛躍。象雲南的《麗水金沙》、《蝴蝶之夢》就是利用聲、光、電、氣來渲染藝術表演。其三、文化創意。美國大片《花木蘭》取材于河南的民間傳説,進行藝術創新,形成藝術典範。同樣,好萊塢的科幻巨片《侏羅紀公園》是從網上獲得了河南西峽恐龍蛋和雲南祿侏羅紀恐龍化石資料後,受到極大啟發而創意成功。其四、創辦並完善新型旅遊項目,比如商務旅遊、會展旅遊、休閒旅遊、體育旅遊、自駕車旅遊等旅遊形式。其五、實景表演也是旅遊文化一種創新。在這一方面,雲南的《雲南印象》、《麗水金沙》和河南的《禪宗少林·音樂大典》都獲得了成功,具有國際聲譽。
四是充分發揮文化的感化作用。文化對人的心靈具有一種撫慰、安寧、感悟的作用。我區不僅有浩瀚的森林、廣博的湖泊,還有美麗遼闊的草原,都是人們心目中的世外桃園,人們精神療養的好去處。同時,我區擁有成吉思汗陵、五當召、美岱召、席力圖召、大召、昭君墓、烏素圖召、五塔寺、南寺、北寺、成吉思汗廟等,是人們可以參拜、拜謁、闡悟的地方。再者,我區還有烏蘭夫紀念館、烏蘭夫故居、武川縣大青山抗日根據地舊址、滿洲裏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線遺址和中共五一會議舊址。這些地方是緬懷革命先烈豐功偉績,學習革命先烈崇高精神的紅色旅遊地。
五是充分發揮文化的美化作用。不論是美麗的自然風光、多彩的人造景觀,還是優質的服務態度、淳厚的民風民俗,都給人一種精神愉悅的美的享受。藍天、白雲、綠草與那裏的蒙古包、牧民、駿馬、羊群融合在一起,就是一幅風景畫。自然美需要我們用文化來點化、催化、優化,人文精神也要借助旅遊文化來發掘、光大、美化。一次成功的旅遊就是一次美的享受,精神的昇華。
六是充分發揮文化的優化作用。文化對旅遊資源的整合過程就是旅遊産品的優化提質過程,對靜態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如此,對動態的服務態度、民俗民風也如此。通過旅遊吸收外界先進的文化理念思想意識,用現代文化理念思想意識滌除傳統文化中消極和落後的思想觀念和生活習慣。
2、充分發揮文化的“六結合”作用。文化的“六結合”作用是發掘草原文化重要途徑,通過對自然風光的點綴、對不同種類文化的創新整合,使旅遊文化增添新的內容。
一是自然資源與文化資源相結合。自然資源是物質有形體,而文化資源可以使自然資源變為優質旅遊産品的一種精神力量,這種力量在産品形成過程中起主導力量。中國的萬里長城、埃及的金字塔,就是人類征服改造物質世界的力量表現,人們看到的不只是建築材料的堆砌,而是人類印證在自然物上的文化的符號。
二是民族文化與文化創新相結合。對民族歷史文化要依靠影視、文學、詩詞、歌舞、節日、雕刻、繪畫等多種藝術形式來創新傳播,這裡旅遊是各種藝術活動的載體。比如影視劇《成吉思汗》、大型歌舞劇《宋都·千古情》就如此。民族的就是特色的。特色的東西能夠永駐魅力,離不開文化的挖掘與開拓。
三是本能文化與純粹文化相結合。要把生理的舒適和心理的愉悅兼顧起來。觀光旅遊、健身旅遊、休閒旅遊、主題公園都能使人的眼、體得到舒適的滿足,但是僅此還是不夠的,我們還應提升文化層次的享受,即心靈美的愉悅和精神的陶冶。這種精神的享受來自山水、民俗、歌舞、服飾、雕刻、繪畫、建築以及居住在那裏的人們文化素養等。這種軟文化往往是旅遊的真正魅力所在,杭州西湖之靚、蘇州園林之美,不僅是自然風光美,更重要是沉澱在那裏的吳越文化透溢出一種吸引力。參拜成吉思汗陵,能夠激發人們征服一切的震撼心靈的精神力量。
四是本土文化與異域文化相結合。充分發揮我區地域優勢,把異域文化引進來,使本土居民在自己國土上“出一回國”。雲南文化旅遊中充分利用與南亞諸國接壤的便利條件,引進南亞諸國,特別是印度文化,讓中國人在雲南看到南亞諸國民族文化風情。在遼寧大連就有俄羅斯一條街、日本一條街。我們可以把周邊的俄羅斯等國的民族文化風情搬過來。異國文化具有特色性、差異性,對中國旅客具有更大吸引力。
五是設施的硬實力與文化的軟實力相結合。旅遊的基礎設施,主要體現在物質層面上的文化,必須受文化軟實力的點化作用,用行為層面文化和精神層面文化提升硬實力的文化檔次。同時,提高行為層面與精神層面的自身文化。具體講,旅遊産品的文化內涵一方面滲透在各旅遊部門的有形的基礎設施中,滿足旅客的求美、求新、求樂、求知的需求。另一方面又體現在旅遊服務人員和當地居民的文化素質上,他們的言談舉止、禮節禮儀都體現一個民族、一個區域的文化特徵,給人以鮮明的高品位文化形象。比如現代旅遊飯店,不是簡單提供膳食的場所,而是集食宿、社交、娛樂、審美、休閒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場所。因此,一個優秀的飯店,必須不斷提高餐飲、客房、娛樂等環節的文化品位,同時培養和提高服務人員的文化素質,提供有情調的個性文化服務。
六是文化生産者與文化消費者相結合。在旅遊活動中,遊客是上帝,我們的旅遊管理者要不斷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群體的不同文化需求和文化特徵,有針對性地滿足他們的文化消費。比如,外國旅遊者來中國,除了欣賞我國秀美的山川名勝、燦爛的歷史文化和品嘗中國的美味佳肴外,更希望了解中國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狀況,了解中華民族的生産、生活、信仰、娛樂等方面的習俗。再比如,現在生態旅遊、農家樂、牧家樂、農業觀光等應運而生,並成為時尚,也是迎合城市人的追求心靈寧靜、回歸自然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