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重大決策部署。我們一定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為核心,以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重點,以防控生態環境風險為底線,以壓實地方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責任為抓手,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黨的十九大和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分別通過黨章修正案、憲法修正案,以黨內根本法和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實現了黨和國家指導思想與時俱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於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深刻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鮮明、邏輯嚴密、系統完整、內涵豐富,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佈局、戰略佈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涵蓋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統一戰線、外交、黨的建設等各方面工作,明確了新時代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政方針。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力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各項事業提供了思想指引、行動依據和實踐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集中體現為“八個觀”:
一是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深邃歷史觀。生態文明建設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二是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科學自然觀。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三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觀。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四是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觀。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産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五是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的整體系統觀。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和草。
六是實行最嚴格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的嚴密法治觀。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明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
七是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全民行動觀。生態文明建設同每個人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應該做踐行者、推動者,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人民群眾自覺行動。
八是建設清潔美麗世界的全球共贏觀。人類是命運共同體,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的歷史使命、執政理念和責任擔當,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新時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必須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轉化為生動實踐成果,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謀劃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長遠性、開創性舉措,思想認識程度之深、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臺頻度之密、執法督察尺度之嚴、環境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生態環境狀況明顯改善,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要步伐。
堅決向污染宣戰。國務院相繼出臺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全國累計完成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7億千瓦,佔煤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的71%,建成世界最大的煤炭清潔發電體系。淘汰城市建成區10蒸噸以下燃煤小鍋爐20余萬台,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2000多萬輛。開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供暖。開展長江經濟帶地級及以上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執法專項行動,排查清理整治490個環境問題。36個重點城市黑臭水體全部開工整治。13.8萬個村莊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約2億農村人口直接受益。啟動79個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項目。開展打擊進口廢物加工利用行業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對1000多家違法企業實施處罰。2017年限制進口類固體廢物進口量同比下降12%。
生態環保領域改革全面深化。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40多項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具體改革方案,初步建立“四梁八柱”性質的制度體系。實現中央環保督察31個省(區、市)全覆蓋,直接推動解決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8萬多個。開展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等改革試點。基本完成火電、造紙等15個行業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鋼鐵、水泥等高架源排污許可證核發。
生態保護修復持續強化。建成自然保護區2750處,總面積約佔陸地國土面積的14.9%。開展“綠盾2017”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關停取締非法企業2460多家,對1100多人進行追責問責。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啟動實施兩批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開展全國生態狀況變化遙感調查評估。
核與輻射安全切實保障。核安全頂層設計不斷完善、核安全監管能力顯著增強、核安全文化水準持續提升。38台運作核電機組、19座研究堆、24座核燃料迴圈設施保持良好安全運作記錄,18台在建核電機組建造品質受控,放射源輻射事故年發生率降至每萬枚1起左右,全國輻射環境水準保持在本底漲落範圍。
環境基礎支撐日益夯實。制修訂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環境保護稅法及其實施條例、核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完成1436個國控空氣品質監測站監測事權上收,2050個國控地表水環境品質監測斷面實施採測分離。發佈國家環保標準467項,現行有效標準達1843項。 2017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10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22.7%,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分別下降39.6%、34.3%、27.7%,珠三角區域PM2.5平均濃度連續三年穩定達標,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圓滿完成“京60”目標任務,《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確定的目標超額實現。全國地表水優良(I-III類)水質斷面比例增至67.9%,劣Ⅴ類降至8.3%,大江大河干流水質穩步改善。
這些成就的取得,最根本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在於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的推動指導,在於習近平總書記親力親為、率先垂范所彰顯出的強大感召力、標桿作用和榜樣力量。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黨的十九大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重大決策部署。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出明確要求。2018年4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明確目標任務,到2020年使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品質總體改善。我們一定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為核心,以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重點,以防控生態環境風險為底線,以壓實地方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責任為抓手,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幾場標誌性重大戰役。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渤海綜合治理、長江保護修復、水源地保護、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抓緊制定出臺實施相關方案,細化重點舉措。制定實施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作戰計劃,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為主戰場,強化區域聯防聯控。不斷調整産業結構,減少過剩和落後産業,增加新的增長動能;調整能源結構,減少煤炭消費,增加清潔能源使用;調整運輸結構,減少公路運輸量,增加鐵路運輸量。狠抓秋冬季重污染天氣應對,開展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等領域科技攻關,進一步明顯降低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明顯改善大氣環境品質,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同時,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紮實推進凈土保衛戰,調整農業投入結構,減少化肥使用量,增加有機肥使用量。
堅決完成好生態環境部組建任務。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整合原環境保護部職責和發改、國土、水利、農業等其他6個部門相關生態環境保護職責,組建生態環境部,統一行使生態和城鄉各類污染排放監管與行政執法職責,確保儘快實現新機構高效運作。同時,整合環境保護和國土、農業、水利、海洋等部門相關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執法職責、隊伍,統一實行生態環境保護執法,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堅強的機構隊伍保障。
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開展區域國土空間環境評價,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品質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硬約束。全面優化産業佈局,加快調整産業結構,推動産業轉型升級。發展壯大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推動建立健全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和完善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加大生態保護修復與監管力度。完成所有省份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路。深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推進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保護地體系。聯合開展好“綠盾2018”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
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馳而不息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對腐敗問題堅決做到“零容忍”。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打造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生態環保鐵軍。
(原標題:生態環境部部長在《學習時報》發表署名文章: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