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要聞>

錫林郭勒盟太仆寺旗:依託美麗鄉村建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2018-05-08 11:44:08 | 來源:內蒙古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阿藝思
摘要:從2013年起,在新“兩委”班子帶領下,村裏一方面爭取國家項目,一方面自己籌錢打井,全村近8000畝地全部改造成了水澆地。緊接著,村裏大部分土地實現了流轉,建起了農業園區。

  養殖合作社裏膘肥體壯的安格斯牛。

  蔬菜市場裏配貨。

 駐村工作隊入戶了解情況。

  脫貧戶趙淑紅在超市裏整理貨架。

  種植基地裏熱火朝天。

樟子松育苗基地。

錫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寶昌鎮邊墻村曾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全旗倒數的“尾巴村”,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到2014年,全村常住465戶村民中仍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64戶。

短短3年裏,邊墻村築牢基層黨建根基,依託林苗産業、畜牧養殖、中草藥種植等8大脫貧攻堅“利器”,159戶貧困戶脫貧摘帽,全村每人平均收入從2013年的不足2000元一躍增加到2017年的1.7萬元。

從精準脫貧,到奏響奔小康華章,邊墻村開動脫貧攻堅最強雙“引擎”,成為黨建引領産業扶貧的樣板。

脫貧摘帽快 特色産業帶

一處處産業發展新圖景構成了邊墻村可喜的脫貧攻堅畫卷。

立夏節氣剛過,邊墻村的林苗種植基地裏已是一派忙碌景象。50多名工人有説有笑,正忙著給樟子松樹苗裝杯。45歲的孫樹霞正在一旁監工。

“在林苗基地,一個女工一年就能掙個一萬七八,男的能掙兩三萬。再加上其他季節性務工收入,兩口子一年能掙個四五萬。”孫樹霞説,2014年,她家還是貧困戶,家裏的收入就靠種植五六畝大田農作物,夠全家4口人溫飽。在基地工作三四年,她升了職,工作越幹越有勁,現在,她一天能掙100元錢,而且還是當日結算。孫樹霞把自家的土地流轉到林苗基地,夫妻倆都在林苗基地打工,一年四季夫妻倆都沒有閒的時候,生活大大改觀。

邊墻村現有350多畝育苗基地,年輸出各類苗木達120多萬株。太仆寺旗全旗綠化工程有40%的苗木從這裡輸出,每年可提供季節性務工崗位1.5萬人次,帶動貧困戶50多戶。

“去年冬天,村裏建設蔬菜交易市場,我就在這裡幹活了。活兒不累,一個月還能拿2400元的工資。早晨7點上班,下午5點下班,中午還有兩個小時的休息時間。咱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成了上班族。”説起現在的工作,68歲的劉旭禁不住豎起了大拇指。

2017年,邊墻村以招商引資形式,新建蔬菜交易市場和蔬菜恒溫庫,帶動30多戶貧困戶種植菠菜、西蘭花等特色蔬菜,不僅為村民提供蔬菜交易場所,還保證了農民種菜的效益。當年12月,春蕾蔬菜市場在邊墻村投入運營,劉旭成了第一批到蔬菜市場打工的村民,每個月2400元的收入讓劉旭心裏樂開了花。

過去,劉旭一家僅靠6畝地的大田農作物為生,一年收入不足一萬元。3年來,他通過養牛、種田以及農閒時在村裏的蔬菜交易市場打工,收入逐年增加。説起前後生活的對比,老人流下了激動的淚水。“我哭是因為那幾年沒這麼好的條件,我有3個兒子,娶媳婦都困難。現在條件越來越好,兒子們都結婚單過了,我還養了3頭牛,土地也流轉到合作社,還有退耕還林補貼,加上每月打工收入,我和老伴一年能收入七八萬元。”劉旭擦了擦眼淚,繼續説道。

在邊墻村南2公里,光伏發電項目正成為邊墻村和附近地區的“聚寶盆”。由青島昌盛日電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太仆寺旗光伏農業科技示範産業園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該項目總裝機容量10萬千瓦,一期工程佔地1500畝,投資6億元。據項目業務經理介紹,園區以光伏設施農業大棚為載體,棚頂可發電,棚底一年四季可種植食用菌、蔬菜、茶葉等特色植物,建成後可帶動當地就業500余人,實現每人平均年增收2萬餘元。村裏僅剩的5戶無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可以通過這一項目獲得穩定分紅。

項目已從邊墻村以一畝地500元的價格流轉土地1042畝,和村民簽訂了25年的合同,其中就有邊墻村村民高瑞英牽頭建立的蒙農種植專業合作社的830多畝地。高瑞英現在急切地期盼著項目快點建起來,好從企業租回光伏大棚,種植蔬菜、食用菌等特色植物。“光伏大棚不僅可以種植,園區還負責代售租戶種植的産品,並且以高於市場價格進行收購,這真是個好項目。”高瑞英説。

此外,還有馬鈴薯種植、畜牧養殖、蔬菜種植、中草藥産業,邊墻村為村民提供更多發展産業“功能表”,群眾通過“點菜”的方式,都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産業。

建個好支部 致富就有譜

一座倣古的城門、整潔的小柏油路,一座座磚瓦房整齊地排列在街道兩旁,蜿蜒曲折的木棧道引人注目……

走在邊墻村,每個人都洋溢著不一樣的精氣神。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選個好的致富帶頭人。”邊墻村黨支部書記董斌山説,邊墻村的新變化歸根結底源於村子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讓黨的力量、群眾力量、市場力量有機結合起來,走出了一條脫貧攻堅的新路子。

“支部強不強,關鍵在頭羊,王文成就是村裏最有説服力的帶頭人。”寶昌鎮黨委組織委員、駐村工作隊隊員劉晶晶説, 2012年,邊墻村黨支部以“兩委”換屆為契機,拓寬選人視野,將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的優秀農民充實到支部班子。在外打拼多年、有著豐富經驗的王文成當選村委會主任。

有個好的黨組織帶頭人,支部就堅強、村裏就發展、群眾就滿意。王文成幹工作雷厲風行。2013年,全村1193人,其中49人因棄地外出打工而無地耕種,找政府、找信訪都不成,王文成給解決了。“小夥子娶了媳婦沒地種,這不公平,也沒法生活呀!”王文成召開全村大會,商量調整土地。“攤到1000多人頭上,不算個事兒。”他先拿自己開刀,父親去世了,兩個孩子考上了公務員,地都拿出來。“老人躺在山上了,孩子掙國家的工資了,還種那地幹啥?”大家都知道王文成不是為自己,個別人不樂意也不好説出來。

從2013年起,在新“兩委”班子帶領下,村裏一方面爭取國家項目,一方面自己籌錢打井,全村近8000畝地全部改造成了水澆地。緊接著,村裏大部分土地實現了流轉,建起了農業園區。“種馬鈴薯、收馬鈴薯、拔草都需要人,女人打工一天80元,男人打工一天130元,兩個人一年能掙五六萬;村裏還有養殖合作社、藥材基地、林苗基地,去那兒也能掙錢;鋼筋工、水暖工出去掙得更多!”王文成説。

邊墻村採取“黨員群眾提事,幹部班子理事,嘎查村民會議議事,幫扶單位及責任人承諾辦事,廣大嘎查村民群眾評事”的工作方法,從每個貧困戶家庭入手認真實施精準幫扶的“細胞工程”,精準“號脈”,及時開出“藥方”……新一屆支部班子立足邊墻村資源和區位優勢,提出了“支部+合作社+農戶”的黨建模式,通過黨支部引領、合作社服務、黨員示範帶動村,依託産業支撐、金融扶貧,走出一條獨具特色、集聚發展的新路子。

“我們緊扣脫貧攻堅認真落實‘黨員雙向培養計劃’,在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的同時,加大從農村外出務工經商人員、致富能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成員等群體中發展黨員的力度,通過回引黨員創業脫貧、黨員結對幫扶、黨員眾籌帶動社會資金投入等方式,引導動員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中的致富帶頭人、産業大戶帶動貧困群眾脫貧,推動廣大黨員在脫貧攻堅中當先鋒、作貢獻。”邊墻村第一書記、太仆寺旗旗委組織部副部長韓俊九説,在發展黨員過程中,村委會注重培養致富帶頭人和返鄉創業青年,一方面給黨組織注入活力,另一方面吸納他們的新理念、新思路,幫助村裏謀劃下一步發展。

村裏林苗基地的帶頭人是村黨支部的委員,養殖合作社和中草藥基地的帶頭人就是村委會主任王文成。村裏最年輕的黨員劉永剛在村委會的幫助下成為帶動村民致富帶頭人,致富帶頭人、貧困戶高瑞英被吸納為黨員,帶領更多村民通過工程建設增收。

“接下來,我們將依託蔬菜、馬鈴薯種植合作社,發展規模種植業,提升産品品質,通過建設凈菜加工基地,進行産品深加工,提高農産品附加值。依託成祺紅中藥材種植合作社,逐步擴大中草藥種植面積,同時,攜手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種植研究所和內蒙古農業大學,提升中草藥品質,打造太仆寺旗道地蒙古黃芪品牌,利用道地黃芪倣野生種植基地,規劃新建中草藥飲片加工廠、中草藥交易中心,實現中藥材規模化、産業化發展。依託昌祺紅養殖專業合作社,著力發展畜牧業,由村委會牽頭,整合項目資金,帶動貧困戶入股,建立利益聯結機制,養殖規模預計在300頭。”對邊墻村未來幾年的發展,王文成説,村“兩委”班子已經有了明確的思路。通過兩到三年的努力,全村可實現一二三産有機融合,形成集種養、生産、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産業鏈,提高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帶動農民穩定增收,為建成“田園綜合體”打下堅實的基礎。

“依託美麗鄉村建設,我們還要著力發展旅遊業,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現在正在建設濕地公園木棧道、休息區以及活動中心、接待宿舍等基礎設施。”村黨支部書記董斌山説,通過實施美麗鄉村等項目,邊墻村先後建成農史農耕文化體驗館、農家客棧,努力將邊墻村打造成集生態觀光、農俗體驗、特色餐飲住宿于一體的農俗旅遊示範村。“通過這些産業帶動,不僅讓貧困戶脫貧,更要讓大傢夥一起致富奔小康,讓我們邊墻村沒有一個貧困戶。”董斌山説。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