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兒女>草原驕子>

“羊倌畫家”劉發:一雙糙手繪出多彩生活

2018-05-02 09:32:11 | 來源:北方新報 | 作者:張巧珍 | 責任編輯:阿藝思
摘要:劉發畫的大多是鄉村的景致和山水風光,隔壁鄰居家的大公雞,村東頭的放牛娃,喂羊的蒙古族姑娘,黃旗海的風光……畫風質樸,筆觸細膩,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有不少作品還參加過大大小小的畫展,有些還被外國友人收藏。

      

劉發在喂羊

聚精會神的繪畫

      遠山如黛,近水含煙……在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平地泉鎮南村的羊倌劉發筆下,山川之美被展現得淋漓盡致。他的作品多描繪鄉土風情和山水風光,質樸中透著一種世外桃源般的雅致。今年62歲的劉發是當地一個農民,畫畫、書法、種地和放羊,是他的日常。

  曾被嘲笑“不務正業”

  “這個羊倌不簡單,畫好看著哩!”走進南村,知道劉發的人無不對他豎起大拇指。劉發畫的大多是鄉村的景致和山水風光,隔壁鄰居家的大公雞,村東頭的放牛娃,喂羊的蒙古族姑娘,黃旗海的風光……畫風質樸,筆觸細膩,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有不少作品還參加過大大小小的畫展,有些還被外國友人收藏。

  小有名氣的劉發,早些年卻被鄉親們認為是“不務正業”的人。別人在忙著種地,他卻窩在家裏畫畫,侍弄莊稼的擔子就落在愛人趙敏肩上。每逢趙敏在地裏勞作時,其他村民用同情的目光看著她説:“你男人不好好種地,每天寫寫畫畫不務正業,能有啥出息?”但如今,大家開始叫他畫家,村裏的女人們甚至羨慕趙敏嫁了一個藝術家。

  從描摹開始自學

  “最近正在趕這幅作品,準備參加河北省一個美術展覽。”劉發在創作畫作《長城·黃河》。畫紙上,長城蜿蜒曲折,像一條巨龍盤旋在群山間,母親河與長城遙遙相望。

  劉發不修邊幅,由於常年放羊種地的緣故,手掌粗糙而寬厚,佈滿老繭。若不是看過劉發的作品,很難將他與“畫家”這個名詞聯繫在一起。

  劉發與繪畫結緣始於幾本小人書,看到上面活靈活現的人物,他開始照著畫。當時他上小學三年級,沒人啟蒙也沒人教。

  “小學四年級,我創作了第一幅畫《春灌》,內容是新打的機井水噴涌而出,一位婦女站在機井旁邊灌溉田地。之後又畫了一幅《憫農》,一位莊稼漢拿著鋤頭在鋤地。這兩幅作品參加了當時察右前旗中小學生畫展。”劉發説,他畫畫的天賦在學校嶄露頭角。之後,他更加勤奮刻苦練習。晚上回到家,當父母和兄弟姐妹睡下後,他拿出舊書本和廢紙,在透著微弱亮光的煤油燈下臨摹。天空中飛過的小鳥,路邊綻放的野花……他看到什麼畫什麼。

  在劉發的記憶中,由於家裏窮,他沒有機會去系統地學習繪畫,每年利用寒暑假步行到距離村子50多公里之外的集寧市(現集寧區)少年之家看畫展,通過觀察別人的作品學習。

  走村串戶畫窗花炕圍

  “我們家兄弟姐妹9個,靠著幾畝薄田日子過得很艱難。上初中後,我開始出去畫窗花、畫炕圍畫補貼家用。”劉發説,學會這兩門手藝也是出於偶然。

  當時,劉發的堂姐嫁到呼和浩特市小臺村,他有機會去堂姐家住了一個星期。在小臺村,誰家娶親辦喜事,會拾掇房子、貼窗花、邀請師傅去畫炕圍畫。劉發看到誰家有師傅在畫炕圍畫,就跟在後面觀察。再破舊的房子,有了炕圍畫也會顯得煥然一新。

  劉發跟著這些師傅後面看了幾天,回到家中便買來紙和水粉顏料開始練習,不到半個月,就有模有樣了。這之後,他利用學習之餘,靠著畫窗花和炕圍畫走村串戶掙錢補貼家用。

  1977年,劉發在讀高中時遇見了他的伯樂——集寧四中美術老師魏泉深。魏泉深發現劉發很有繪畫天賦,便鼓勵他學習中國山水畫。可惜的是,由於家庭貧困,劉發高中只讀了一年便輟學了。

  作品被博物館收藏

  上世紀九十年代,受打工潮影響,烏蘭察布盟(現烏蘭察布市)的許多農民選擇外出務工,劉發也抱著畫畫的夢想前往深圳。在深圳闖蕩兩年後,因為生活成本太高,又不忍和妻兒常年兩地生活,1995年他回到了家鄉,養了100多只羊,成了羊倌。

  這些年,劉發每天下地幹活,農閒時在家裏畫畫、研習書法。有時候在野外放羊,他也會一手拿著羊鞭,一手拿著畫筆和本子,隨時隨地作畫。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和不懈努力,讓他的繪畫技藝日漸成熟,終於在書畫圈打出名氣。

  2014年10月,劉發的作品《龍馬歌圖》《深山牧歌圖》《雙駿圖》榮獲了察右前旗成立60週年書畫展一等獎;2015年,他創作的國畫《鵬程萬里》和書法作品《貴在堅持》被烏蘭察布市博物館收藏。至此,“羊倌畫家”名聲響了起來。

  不過,雖然有了名氣,鄉親們逢年過節來向劉發要畫裝點門楣,他毫不吝嗇。他還多次為中國愛心慈善協會捐畫或現場作畫拍賣,捐贈給失學兒童和困難家庭。

  劉發告訴記者,他現在很享受這種平淡生活,未來,只要他能畫得動,他就會繼續畫下去。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