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送暖,萬物復蘇。眼下,走進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突泉縣各鄉鎮、村屯、園區,一片片新栽植的果樹經濟林已扎深根、發新芽。今年突泉縣為集中力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將生態建設與精準扶貧相結合,在植綠、護綠的過程中,迸發綠色力量,托起增收希望。
“感謝政府的信任,讓我當上了我們村的護林員,我一定會做好這份工作,最近正是火災的高發期,我得高度警惕,每天都會爬上山頭看好幾次,觀察是否有著火的地方,避免發生重大火災。”突泉縣突泉鎮東發村貧困戶蘇文龍笑呵呵對記者説,這份護林員的工作讓他多了1萬元的收入,靠著這筆錢,今年他們家的脫貧就有希望。
突泉縣現有林地總面積308.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8.53%,為了保護好多年來林業發展成果,使山更青、林更密,今年,在全縣原有379名生態護林員的基礎上,又選聘了符合條件的300名貧困戶做生態護林員,每年享受護林補助1萬元,實現山上就業,家門口脫貧。
“感謝政府幫助我協調貸款,今天我種了5畝地的葡萄,在政府的幫助協調下,我跟寶潤紅酒公司簽訂了回收訂單,保證了銷路,我今年準備好好幹一年,把貧困戶這個帽子摘掉。”突泉縣突泉鎮新生村盧金貴信心滿滿地説。
今年,突泉縣計劃新增果樹經濟林面積近1.16萬畝,其中以寶潤紅酒為依託,通過“企業投資+扶貧貸款”,採取“公司+基地+貧困戶”模式,鼓勵支援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優質葡萄0.2萬畝,促進貧困戶脫貧1000戶。為加強林果産品轉化,增加産品附加值,促進農民增收,該縣還對已培育成型的果樹經濟林提檔升級,健全産業鏈條,全年計劃發展專業合作社30個、果園350個;選擇重點村建設每個不超過600平方米保鮮庫40個;培育和引進果品加工龍頭企業1家;發展林果示範村9個;建設規模化林果示範基地18個;發展林果科技示範戶100戶。力爭使林果業從育苗、種植到基地建設、加工、儲存銷售形成産業鏈條,為貧困戶穩定增收開闢渠道。
此外,根據貧困戶對林業技術的需求,突泉縣還強化科技在林業發展中的支撐地位,聘請專家、生産技術能手,組建林業服務專家團隊,成立林果業聯盟,解決貧困戶在林業生産建設中出現的技術難題。並圍繞林業生産中的關鍵技術環節,制定培訓計劃,開展實用、實效、通俗易懂的科技培訓,指導農戶種植撫育,為農戶實現林業生態脫貧提供技術支撐。
剛剛聽完專家授課的突泉縣學田鄉貧困戶孫文俊激動地説:“老師們講的非常貼近我們實際,前年我在園子裏栽了70多棵桃樹和沙果樹,然而之前對種植果樹沒啥經驗,剪枝、施肥、噴藥都是摸著幹,這次專家一講我真是受益匪淺。”
荒山增綠,群眾增收,辛勤的突泉人正在通過生態扶貧,抒寫山青、業興、民富的脫貧新篇章,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脫貧的靠山。
(原標題:生態扶貧——讓荒山增綠,群眾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