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赤麻鴨正向河中走去。綠染江源。
曾幾何時,冬日的玉樹給人的感覺荒灘枯草一片;而今,目睹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和長江源園區的大美風光,往日的印象被徹底改觀。
走進雜多縣的昂賽鄉,隨處一瞥,都能有林海茫茫的感覺。奔流的瀾滄江,冬夏分明,落葉喬木與灌木共生;西部的曲麻萊大草原,牧場連片,即使是雪後,放眼望去,裸露處也儘是充滿生機的厚厚草甸。
客觀地説,由於高原氣候和地理環境原因,尤其在冬季,玉樹的大部分地方缺少綠。物以稀為貴,就是因為綠的稀缺,玉樹兒女才對綠有著特別的鍾愛。
有了對綠的渴望,就有了保護綠色的行動。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啟動,玉樹人和眾多青海人民,遵照習總書記“將國家公園建成青藏高原生態保護修復示範區,三江源共建共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先行區,青藏高原大自然保護展示和生態文化傳承區”的囑託,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全力以赴保護好三江源,保護好“中華水塔”,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用嚴格的制度守護綠水青山
與我國其他地方相比,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玉樹藏族自治州既有氣候因素的制約,又有天然的優勢。這種優勢,在於這裡不搞工業,也不搞大開發,一直將生態、生産、生活融合在一起。也就是説,這裡在直接造綠。
當然,做好“綠色”這篇大文章,努力走出生態美好、經濟發展、群眾富裕的生態小康之路,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情。國家公園體制建設尚屬新鮮事物,青海又是第一個試點省份。沒有可借鑒的經驗模式,亦沒有成熟的方法路徑。
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啟動以來,玉樹不斷完善園區組織機構,明晰園區和州縣各職能部門的權責分工,發揮“條塊結合”作用,積極構建各盡其責、協調運作的體制機制。堅持保護與收益相掛鉤,通過剛性約束機制,讓群眾就像經營自家生計、辦自家事情一樣開展管護。建立健全生態項目實施監督管理體系,不斷完善相應的責任考核評價機制,實現“自然生態”和“政治生態”互促共贏。
時間的指針撥回2016年9月24日,在曲麻萊縣舉行玉樹州生態保護區民兵建設試點現場觀摩會,將民兵隊伍建設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統籌謀劃,將分散在各鄉鎮、村社的生態管護人員,按照“縣建連、鄉建排、村有班”的編制模式,全部納入民兵編組,探索具有地域特點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新模式,實現生態管護員組織管理和民兵隊伍建設雙促共贏。
同時,玉樹認真貫徹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推進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落實生態文明建設黨政“一把手”負責、屬地化管理責任、績效評價、離任審計、問責和責任終身追究機制。
用底線、紅線捍衛碧水藍天
生態,還是生態,生態是玉樹的命根,更是玉樹的自豪。
作為“中華水塔”,這裡維繫著全國乃至亞洲水生態安全命脈。
不管以何種方式解讀玉樹經濟社會發展的理念,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早已深深紮根在牧民群眾心裏,用玉樹當地牧民群眾樸實的話語表達,那就是生態就是民生,雪山就是美麗,藍天就是幸福。
在“雪豹之鄉”的雜多縣,昂賽鄉年都村老支書羅軍多了一份工作,那就是成為一名三江源國家公園的生態環境“管護員”,每個月有1800元的補助,對於破壞生態環境的事情,如同眼睛裏揉進沙子一樣,羅軍一刻也不放過。
2017年8月,《玉樹州河道“河長制”管理工作實施方案》出臺,全州共設立河長142名,承擔轄區主要河流、湖泊的日常巡查管護。
“扎紮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努力實現從經濟小省向生態大省、生態強省的轉變”,玉樹作為三江源重要的守護地,緊抓生態文明建設不放鬆,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的必學課目,營造懂生態、學生態、講生態、愛生態、護生態的良好工作氛圍。
同時,緊緊圍繞“四個轉變”落實“四個扎紮實實”重大要求,在推進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程、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和可可西裏自然保護區申請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的實踐工作中,把生態文明理念教育作為新玉樹轉型發展的一項系統工程,“家園美化”行動、校園“垃圾換文具”等,通過厚植生態文化,在推動生産生活方式的轉變中,讓生態文明理念內化於心,外化于形。
用綠色行動構築生態安全屏障
過去的一年,玉樹和北京大學的專家、三江源的老百姓一起搞了一個項目——自然觀察。
在瀾滄江源園區雜多昂賽一個很不起眼的地方,發現了7隻金錢豹、24隻雪豹,還有熊、猞猁等一些大型食肉動物,甚至還有水獺。這在過去的幾十年裏都不曾見到,且數量很多,這在世界上都十分罕見。
消息傳出後,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來了10個體驗和觀察團。參與項目的15戶老百姓,每家掙了6000元錢,年都村掙了31萬元,村裏用這些錢把全村的養老保險都交上了。基層群眾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雪山冰川也是金山銀山。
而另一方面,根據全省水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部署,在加快境內河道治理的同時,玉樹連續兩年舉辦三江源水文化節,初步搭建起三江源頭與入海口及其流域的水文化合作平臺,讓越來越多的地區關注三江源生態、參與三江源保護。同時全力推進藏族文化(玉樹)生態保護實驗區項目,讓文化積澱中的生態傳統得到傳承和弘揚,把生態文明理念教育作為新玉樹轉型發展的一項系統工程,堅持算生態賬、打生態牌、吃生態飯,讓生態文明理念內化於心、外化于形。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為實現三江源生態保護活力有序而持久釋放,玉樹全域開展環境治理、有序推進“衛生城鎮”創建活動。“生態文明縣(市)”“生態文明鄉(鎮)”“生態文明村(社區)”建設,生態保護的社會潛在因素激活激發,生態文明價值理念不斷鞏固。
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
為使得“中華水塔”堅固又豐沛,玉樹州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産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