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熱點新聞>

人民文藝為人民 哪需要到哪——來自內蒙古大草原的報告⑥

2018-03-12 10:28:18 | 來源:正北方網-內蒙古日報 | 作者:王靜宇 趙丹 李倩 | 責任編輯:蘇文彥
摘要:烏蘭牧騎是指常年活躍在草原上的紅色文藝工作隊。農牧民親切地稱為“瑪奈”(我們的) 烏蘭牧騎,把隊員喚作“瑪奈呼和德”(我們的孩子)。當年那些唱完歌再頂碗跳舞、報完幕又拉響馬頭琴的第一代隊員,如今都已經是白髮蒼蒼的老人。

“春天你好,春天你好,布穀飛來聲聲歡叫……”元宵節這天,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們來到旗敬老院,穿好演出服,化好舞臺粧,把一個個精心排練的節目獻給這裡的老人。演員們演得激情洋溢,老人們看得滿心歡喜,薩仁滿都呼和蘇伊拉表演的歌伴舞《春天你好》讓老人們情不自禁地跟著節奏拍起手來。

這場在敬老院小小的演出,拉開了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今年惠民演出的序幕。

烏蘭牧騎,漢語是紅色的嫩芽,是指常年活躍在草原上的紅色文藝工作隊。農牧民親切地稱為“瑪奈”(我們的) 烏蘭牧騎,把隊員喚作“瑪奈呼和德”(我們的孩子)。當年那些唱完歌再頂碗跳舞、報完幕又拉響馬頭琴的第一代隊員,如今都已經是白髮蒼蒼的老人,烏蘭牧騎已經走過60個春夏秋冬。

去年10月9日,正值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成立60週年之際,16名隊員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彙報烏蘭牧騎的成長和進步。11月21日,是一個讓所有人永生難忘、感到驚喜和振奮的日子——習近平總書記回信了。

總書記回信了,這一喜訊迅速傳遍內蒙古118萬平方公里大地,像浩蕩的東風吹遍千里草原。飽含著拳拳關愛和殷殷囑託的總書記回信,體現了黨中央對烏蘭牧騎成長進步的高度肯定和對內蒙古各族人民的親切關懷。

總書記的回信,成為全區文藝工作以人民為中心、紮根基層、服務人民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為自治區發展烏蘭牧騎事業、建設民族文化強區提供了重要遵循,為推進內蒙古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烏蘭牧騎旗幟高高飄揚

“烏蘭牧騎是全國文藝戰線的一面旗幟,第一支烏蘭牧騎就誕生在你們的家鄉。60年來,一代代烏蘭牧騎隊員迎風雪、冒寒暑,長期在戈壁、草原上輾轉跋涉,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臺,為廣大農牧民送去了歡樂和文明,傳遞了黨的聲音和關懷。”

——摘自習近平總書記回信

伊蘭老人今年83歲,是首批烏蘭牧騎的9名隊員之一。當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長孟克吉日嘎拉打電話把回信內容念給她時,孟克吉日嘎拉的聲音有些顫抖,那邊念,這邊聽,電話兩頭,兩個人都心潮澎湃淚濕雙眸。

收到回信當晚,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們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連夜編創了舞蹈《一封回信》。在烏蘭牧騎工作了41年的瓦·剛寶力道一邊回味著回信的內容,一邊拿起四胡含著熱淚創作了好來寶《烏蘭牧騎的花要開遍草原》。

收到總書記回信當天下午,自治區黨委召開常委會,專題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的回信,研究部署貫徹落實工作。

第二天上午,全區宣傳思想文化系統召開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烏蘭牧騎重要指示精神視頻會議。隨後,自治區黨委書記李紀恒到蘇尼特右旗調研烏蘭牧騎工作,強調要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託,讓烏蘭牧騎這面旗幟永遠高高飄揚。

調研次日,發佈《內蒙古自治區黨委關於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烏蘭牧騎事業發展重要指示精神的通知》……

短短幾天,全區迅速興起學習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熱潮。在內蒙古大草原上,從大漠戈壁到林海雪原,從烏蘭牧騎隊員到全區幹部群眾,到處涌動著沸騰的激情。

12月4日,自治區黨委、政府組織召開全區烏蘭牧騎工作會議暨烏蘭牧騎建立60週年表彰大會,隆重表彰了11支“十佳烏蘭牧騎”、10名“優秀烏蘭牧騎隊長”、20個“烏蘭牧騎事業特別貢獻獎”、64名“從事烏蘭牧騎工作30年以上優秀隊員”。相關部門組織系列紀念活動:舉辦“紅色文藝輕騎兵”——烏蘭牧騎建立60週年圖片展;組織召開內蒙古烏蘭牧騎學會會議,指導服務烏蘭牧騎文藝創作和人才培養;組織推出“紅色文藝輕騎兵”——烏蘭牧騎建立60週年經典作品專場晚會。隨後,出版圖書《“草原紅色文藝輕騎兵”——烏蘭牧騎60週年發展史》,拍攝錄製《永遠的烏蘭牧騎》《小隊伍大使命——“紅色文藝輕騎兵”》等專題紀錄片,《永遠的烏蘭牧騎》在中央電視臺播出。

1月21日,總書記回信兩個月後,在呼和浩特烏蘭恰特廣場上,來自全區75支烏蘭牧騎的代表滿心歡喜地領取了自治區政府配發的惠民演出大巴車鑰匙和流動數字電影放映機。

烏蘭牧騎自成立起,就紮根農村牧區的生活沃土,堅持演出同宣傳、輔導和服務相結合,為廣大農牧民送去歡樂和文明、傳遞黨的聲音和關懷,成為內蒙古文藝事業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成為全國文藝戰線的一面旗幟。在祖國北疆這道亮麗風景線上,如何讓烏蘭牧騎這顆明珠更加絢麗奪目?

自治區黨委、政府精心規劃,對烏蘭牧騎的發展進行全方位部署:

自治區黨委、政府出臺《關於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進烏蘭牧騎事業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烏蘭牧騎發展的指導思想、重要原則、職能定位和任務舉措。

自治區正在研究制定《內蒙古自治區烏蘭牧騎事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8年——2025年)》,將《烏蘭牧騎條例》列入自治區人大立法規劃。全區各級黨委、政府把烏蘭牧騎演出經費列入財政預算,自治區財政設立專項獎補資金,盟市、旗縣財政安排專項經費。

自治區政府和中央民族大學簽署了關於支援推進烏蘭牧騎事業發展的合作項目,雙方將在烏蘭牧騎理論研究、人才培養、創作指導和藝術交流方面展開深入交流與合作。

總書記的回信,在自治區文化建設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全區文藝工作者銘記總書記的深情囑託,堅持以農牧民群眾為服務對象和表現主體,聚焦“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生活、紮根人民,讓烏蘭牧騎這面旗幟永遠高高飄揚!

人民需要藝術  藝術也需要人民

“烏蘭牧騎的長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藝術,藝術也需要人民。在新時代,希望你們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大力弘揚烏蘭牧騎的優良傳統,紮根生活沃土,服務牧民群眾,推動文藝創新,努力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摘自習近平總書記回信

“穿過大風雪,走過大草原,我的勒勒車來到你面前,從此你會明白我的歌,為什麼永遠唱不完……”音樂劇《我的烏蘭牧騎》主題歌中的一句歌詞,正是60年來烏蘭牧騎隊員紮根生活沃土、服務農牧民群眾的真實寫照。

總書記在回信中,充分肯定了一代代烏蘭牧騎隊員為廣大農牧民送去歡樂和文明、傳遞黨的聲音和關懷所付出的艱苦努力,深刻揭示了“人民需要藝術,藝術也需要人民”這一烏蘭牧騎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在剛剛過去的元旦和春節前後,全區共有200多支烏蘭牧騎小分隊,到農村牧區、廠礦企業、校園社區、革命老區、邊防哨所等地演出800多場;各地各類文藝院團深入開展“百團千場走訪基層”“歡樂文明進基層”“春雨行動邊疆行”等特色活動,大力弘揚烏蘭牧騎優良傳統,踐行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的職責使命。

人民文藝為人民,60年風雨兼程,全區烏蘭牧騎以廣闊草原為第一舞臺,以廣大農牧民群眾為第一觀眾,以豐厚的民族藝術底蘊為第一營養,以多姿多彩的草原文化為第一內容,創作演出13000多個節目。一大批聲樂、器樂、舞蹈、曲藝等方面的精品力作久演不衰。如今,內蒙古75支烏蘭牧騎的3000多名隊員仍然常年活躍在千里草原,每年為農牧民送去7000多場演出。

“他們是最炙手可熱的明星,演出36萬餘場,觀眾總數達2.6億人次,卻分文不取。” 2月11日,央視公眾號上一篇有關烏蘭牧騎的文章在朋友圈被瘋傳。

這是對60年來烏蘭牧騎精神的高度濃縮。

60載寒來暑往,烏蘭牧騎的足跡走遍了全區農村牧區,走遍了祖國各地,走過了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它的創立發展,是黨的民族政策和文藝方針同內蒙古自治區實際相結合的一個典範,是內蒙古自治區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大創舉。在不同歷史時期,烏蘭牧騎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烏蘭牧騎,是一朵黨的民族政策和文藝方針在內蒙古草原綻放的嬌艷之花。

光榮屬於過去的60年,內蒙古烏蘭牧騎以嶄新的姿態迎來了新時代。在新時代,烏蘭牧騎隊員應該如何繼承烏蘭牧騎傳統、履行好新的歷史使命?

剛剛當選內蒙古烏蘭牧騎學會首任會長的吉日嘎拉動情地説:“學會的成立為新時代烏蘭牧騎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平臺,我們將繼承老一代烏蘭牧騎隊員的優良傳統,帶領全區烏蘭牧騎隊伍立足新起點、明確新目標,為進一步繁榮內蒙古文藝事業、服務基層廣大群眾作出貢獻。”

朱嘉庚是內蒙古烏蘭牧騎協會原副主席,在全區烏蘭牧騎建立60年表彰大會上,他榮獲烏蘭牧騎事業特別貢獻獎。“黨的關懷始終照耀著烏蘭牧騎隊員,我們永遠做黨和人民的忠誠兒女,做好新時代的‘紅色文藝輕騎兵’。我熱切地期望,一代代烏蘭牧騎隊員高舉烏蘭牧騎旗幟,讓烏蘭牧騎精神永遠傳承下去。”朱嘉庚説。

“人民需要藝術,藝術也需要人民,我們一定不會辜負總書記的期望,到基層去,真誠地服務農牧民。”自治區直屬烏蘭牧騎隊長那順説。

烏蘭牧騎以其艱苦創業的豪邁、送歌獻舞的激情、奮發進取的拼搏、無私奉獻的熱忱,創造了自治區乃至全國文藝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創造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傳承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弘揚烏蘭牧騎優良傳統,就要學習他們不忘初心、保持本色的精神,不辭辛苦、風雨無阻的精神,不務空名、一往無前的精神。

朱嘉庚認為烏蘭牧騎精神的精髓要義就是長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植根基層心繫群眾,全心全意服務農牧民。這是烏蘭牧騎踐行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

是啊,正因為深深紮根群眾和火熱的生活,汲取著取之不竭的豐厚營養,烏蘭牧騎這顆紅色的小嫩芽才會長成枝繁葉茂的常青樹,歷久彌新、長盛不衰。

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中進行無愧於時代的文藝創造。要繁榮文藝創作,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相統一,加強現實題材創作,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摘自黨的十九大報告

在中央電視臺今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在歌舞《中華手拉手》節目中精彩亮相,觀眾們一睹全國第一支烏蘭牧騎的舞颱風採。

“作為新時代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烏蘭牧騎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讓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 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長孟克吉日嘎拉説。

烏蘭牧騎既是一個耀眼的文藝品牌,也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自治區黨委、政府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光輝指引下,加快推進烏蘭牧騎事業發展,大力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讓全區各族人民從物質上到精神上都把日子過得更加紅火:

全區共有93支專業藝術表演團體,每年惠民演出1.2萬餘場,其中走訪基層惠民演出超過7000場。每年導向性、示範性文化活動1000多項,參與人數近3000萬人次。

全區已經形成“惠民演出全覆蓋”“百團千場走訪基層”“草原音樂週末”“草原戲劇演出月”“四季內蒙古舞蹈季”等系列惠民演出品牌,平均每年開展8000多場,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自治區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包括公益性文化産品創作、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公共文體活動組織與承辦等有5大類、33個項目。

全區藝術作品以及個人共獲得國內外各類獎項160多個,為民族藝術的繁榮發展和民族文化強區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這一組組令人欣喜的數字,展示著內蒙古各族人民日益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農牧民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的最好注解。

總書記的回信,全面激發了烏蘭牧騎隊員紮根草原、服務基層的幹事創業熱情,激勵著全區廣大文藝工作者以更大的激情積極投身到建設民族文化強區、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浪潮中。

去年,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蒙古族無伴奏合唱團完成了在亞歐7國12個城市的17場無伴奏經典曲目國外巡演。內蒙古民族舞蹈、蒙古族長調、呼麥、馬頭琴藝術等文化藝術符號成為世界對內蒙古文化認知的一部分。越來越多的文藝精品在“走下去”和“走出去”的探索中,以一種溫潤可人的姿態,講述著精彩的內蒙古故事。

目前,自治區推出了“歡樂春節”“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內蒙古文化周”等一系列對外文化交流品牌。先後派出包括烏蘭牧騎在內的300多個文化藝術團組,分別赴美國、英國、俄羅斯、蒙古、法國、丹麥、埃及、匈牙利等40余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文化交流活動。一個個文化品牌展示了自治區的文化軟實力,讓“文化內蒙古”在世界舞臺上綻放光彩。文化也在走出去的碰撞中,傳播著中國好聲音。

《綠色毛烏素傳奇》斬獲第6屆魯迅文學獎,填補了這一獎項的空白;《激情燃燒的歲月》《靜靜的艾敏河》《成吉思汗》等作品問世後創造了現象級的收視紀錄;內蒙古民族電影榮獲國內外各項大獎120余項,在全國少數民族電影中始終處於領先地位……每一件文藝精品都凝結著自治區文藝繁榮發展的飛躍,每一個獎項都是自治區文藝創作從“高原”向“高峰”邁進的鏗鏘腳步。

百花齊放春滿園,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自治區文化砥礪向前的進程中,內蒙古文藝在大發展大繁榮的新時代,不斷開創百花盛開姹紫嫣紅的生動局面。

在烏蘭牧騎精神的感召下,全區文藝工作者牢牢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紮根生活、紮根人民,不斷創作出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不斷推出更多謳歌黨、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糧獻給人民,更好地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  

“我從馬背上來,我從氈包裏來,生活源遠流長,藝術四季花開,哪需要到哪去,無私奉獻本色不改,送歌獻舞為人民,我們是烏蘭牧騎新一代。”多麼動情的《烏蘭牧騎之歌》,多麼豪邁的草原兒女,多麼無私的家國情懷。

伴著阿拉善大漠冰雪消融的滴嗒聲,伴著興安嶺漫山遍野的杜鵑花一場怒放前的孕育,內蒙古的茫茫草原上,烏蘭牧騎這支“紅色文藝輕騎兵”同內蒙古草原兒女肩並肩、手拉手,帶著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和著春天的節拍昂首踏上新的征程。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