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熱點新聞>

下鄉手記——初到烏拉蓋草原

2016-04-26 14:45:39 | 來源:錫林格勒日報 | 作者:羅岩峰 | 責任編輯:許允兵
摘要:      三月的草原披著金黃色的紗幔,走在她的脊背上,在這美麗的季節,由於工作的需要我踏上了早已嚮往的烏拉蓋草原。這裡是《狼圖騰》的故鄉,這裡山美、草美、水美,人更美。
下鄉手記——初到烏拉蓋草原

三月的草原披著金黃色的紗幔,走在她的脊背上,在這美麗的季節,由於工作的需要我踏上了早已嚮往的烏拉蓋草原。這裡是《狼圖騰》的故鄉,這裡山美、草美、水美,人更美。作為自治區調研督導成員,我知道身上肩負的使命,正是這神聖的使命讓我來到這既陌生似乎又熟悉的地方。概括講主要是三項重點工作,即黨的建設、“十個全覆蓋”和産業結構調整,這當中黨建工作是關鍵,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證,“十個全覆蓋”和産業結構調整,是自治區黨委政府全面協調推進黨中央提出的“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和全面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重要抓手,也是解決制約自治區發展短板,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主戰場,因此它具有一定的戰略意義和緊迫性。任務大、時間短,進程中一定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矛盾,這些矛盾如何解決、怎樣解決,這就要看我們的幹部做工作的辦法多不多,作風好不好,與群眾的關係緊密不緊密。

迎著朝陽,在烏拉蓋管理區負責同志的陪伴下,我們一行開啟了逐戶調研的行程。路上,管理區負責同志向我一一介紹沿路兩側的牧戶,這戶叫什麼,哪家主要是養羊的,哪家是養牛大戶,哪家是黨員中心戶。他們對牧戶就像對自己家人一樣了解,令我十分詫異,對他們的敬意油然而生。這裡的群眾對他們是那麼的熟悉,好像是多年的朋友,熱情打招呼、拉家常、嘮生活,談笑風聲中,牧民提出的問題能解決的當場解決,解決不了的也有了明確的答覆。最難忘懷的是一件小事,一個牧民老漢説他今年養羊沒掙錢,還有不少貸款。管理區書記白永春聽後笑了笑,掰著手指給他算起了帳:今年賣了多少只羊,不雇羊倌,草場是自己的,每只羊的成本有多少,算來算去還是掙了錢,那你的貸款是幹啥用了?老漢嘿嘿幾聲:“啥也瞞不過白書記,掙是掙了,這不孩子要辦事了,給兒子在鎮裏買樓房了嘛。”聽後大家哈哈大笑。一連數日,我又和管理區其他同志走訪了他們聯繫的農場,所見所聞都十分令人感動。他們對牧戶家的情況如數家珍。駐村包扶的幹部住在牧戶家,分不清他們是牧戶家的成員還是駐村包扶幹部,和群眾打成一片,群眾的訴求足不出戶就得到了解決,“最後一公里”在這裡要變成名副其實的“零距離”。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刻,我想到了我們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繼而想到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提出的“為民、務實、清廉”,以及“三嚴三實”基本要求。當前我們在全黨開展“兩學一做”,學是基礎,做是關鍵。我也是一名共産黨員,為牧民們做點什麼呢?一步一個腳印,時刻把群眾的利益裝在心裏,實事求是做好每一件事吧。

【作者係內蒙古自治區幹部走訪基層調研督導組(東烏旗、烏拉蓋管理區)組長】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