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熱點新聞>

清水河名稱由來

2016-04-01 11:36:03 | 來源:內蒙古文化藝術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許浩成
摘要:      清水河縣古來河水潺潺,森林茂密,山清水秀,是個風景迷人的好地方。”清水河古名叫樹頹水,追溯此水之名,緣于山西省平魯縣西北境土頹山而得。即吐頹山也,與地形志神武郡之殊頹縣(北魏設殊頹縣,在今清水河東南距平魯、右玉境)皆一名。
清水河名稱由來

  

清水河縣古來河水潺潺,森林茂密,山清水秀,是個風景迷人的好地方。但此地原不叫清水河而叫榆樹梁。

清水河這個名稱是後人給它命名的。據《綏乘》雲:“清水河縣之山,西限大河(黃河),北連緣胡山(今摩天嶺山),東南與五州塞接,古雲中(今托克托東北)南境,定襄(今和林格爾南)西境,而遼金之寧邊州也。其地谷川漫衍,崗嶺回合,有連嶺,自殺虎口循中陵川水(今之渾河)而西,抵縣治之北,古長城遺址在焉;俗名榆樹梁也。”

清水河縣大約建於西元前475年戰國時代,屬戰國管轄地區,這一地帶林胡遍野,松林榆樹生長茂盛,特別引人關注的是榆樹參天立地,至今全縣榆樹遍地生長,素有大榆樹灣村、小榆樹灣村、榆樹溝村之稱。故命名這一地帶為榆樹梁。朔平府志:“榆樹梁,在府境邊外,高三里,盤踞十里,通平魯邊外,大榆樹灣、小榆樹灣,險峻及多。”清水河古名叫樹頹水,追溯此水之名,緣于山西省平魯縣西北境土頹山而得。樹頹水清澈透頂,故改名清水河。《綏乘》雲:“迤而南曰吐頹山,因樹頹水而名,即清水河也。”據《山西通志》:“樹頹水,今清水河,並出平魯縣邊內”。《魏書列傳》:“太延五年,蠕蠕犯塞,是樹頹水所出之東山。即吐頹山也,與地形志神武郡之殊頹縣(北魏設殊頹縣,在今清水河東南距平魯、右玉境)皆一名。今水經平魯縣界西北流。經廳(清水河廳)治南,入紅(渾)河。”《綏遠省調查概要》謂:“清水河乃古之樹頹水,源出山西平魯縣四十里大頭山之大嘴溝,由大水口出邊墻,入于縣之東境七墩口之水,東來注之;鎮川口之水,南來注之;紅門口之水,自西南來注之,其會流之處,名三叉河;迤邐一百十里至此,舊名寧邊河;又西流經縣治南,出古邊墻(即隋長城)又北流三十里至裕民壯,即西嘴子,與紅河會;又西流在岔河口,入于黃河。”

清水河從古樹頹水得名。《綏遠省調查概要》謂:“案丸邊圖,有神水湖,即此水也。兩鎮三關志,謂之明水灣,今廳治即因水而名。”清水河從戰國時代的趙國就有了歷史記載,從西元前475年至元末西元1367年,在一千八百多年中歷代州、郡、縣、鎮名稱都有過史料記載,但疆域地名依據清水河得名的是從明朝開始。明朝稱清水河地為清水營。《萬里長城·山海關》一書記載:“延綏鎮(也稱榆林鎮)總兵駐在榆林堡(今陜西榆林)管轄的長城東起清水營,(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附近),西至花烏池附近(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全長一千七百七十里。”這裡的清水營就是明朝時給清水河縣的命名總稱。清乾隆二十五年(西元1760年)改理事廳,光緒十年(1884年)又改為撫民通判廳。即清水河廳署。起名清水河廳。中華民國元年(西元1912年)改縣設知事。從此清水河縣正式開始得名。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至今沿用此名。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