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熱點新聞>

《愛在胡楊》在呼和浩特隆重上演 謳歌草原人植樹治沙壯舉

2016-01-08 12:02:45 | 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 | 作者:王金梅 楊臻 | 責任編輯:許浩成
摘要:      生態環境是中國夢的一部分,衣食住行無不與環境有關,是老百姓最基礎最現實的考慮,所有人概莫能外。
《愛在胡楊》在呼和浩特隆重上演

【摘要】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這些重要論述包含尊重自然、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價值理念和發展理念,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指明瞭方向。生態環境是中國夢的一部分,衣食住行無不與環境有關,是老百姓最基礎最現實的考慮,所有人概莫能外。保護生態環境,關係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關係中華民族發展的長遠利益,是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事業。

中國網1月8日訊(記者 楊臻)7日晚,由內蒙古德德瑪藝術職業學院新創的,以真人真事、時代楷模蘇和為原型的大型公益環保題材音樂劇《愛在胡楊》在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劇場隆重上演,觀眾反響熱烈。

據悉,該公益環保題材音樂劇由我國著名歌唱家德德瑪發起、投資製作並出任藝術總監。德德瑪將自己對家鄉的熱愛和眷戀的血液融入了其中,以其畢生對蒙古族音樂文化的深厚造詣投入劇目創作,其曲目編排恢弘大氣、震撼人心,唱出蒙古人乃至各族人民對綠色的呼喚與追求。這也開啟了蒙古族音樂劇個人投資製作的先河。

劇情介紹:據一位土爾扈特蒙古人種樹治沙真人真事改編

該劇根據時代楷模、感動內蒙古人物—— 一位土爾扈特蒙古人蘇和同志真人真事改編創作。劇中,以主人公孟和在大漠深處堅守十餘年種植梭梭樹的善舉為主線,以孟和與那森的老友情誼為副線,不僅再現了蒙古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天性,還站在人文的角度,將人與人之間的真實情誼表現得淋漓盡致。

劇中主人公孟和本來是盟政協主席。可在一次歸鄉時,看見家鄉自然環境被嚴重破壞,沙塵肆虐的情景。故鄉母親的呼喚,使他毅然決定放棄衣食無憂的生活,要回鄉種樹造林,抵擋風沙。他毫不猶豫地回到盟裏辦理了提前退休的手續,與妻子一起將家搬到了額濟納黑城附近,開始了風餐露宿,但對他來講充實快樂的種樹生活。他將故鄉當做母親,將自己栽種的樹苗當做孩子,以無私奉獻的精神,竭盡全力,為故鄉、為祖國、為人類的綠色之夢付出了一切。而往往好事多磨,隨著他深居沙漠,人的流言蜚語、金錢的誘惑、沙塵暴的瘋狂、朋友的離開接踵而至,使他一次次陷入困境……

該劇劇情跌宕起伏,以不同地區的蒙古族風格的歌、舞、器樂,表現了充滿正能量,又不失幽默風趣的故事情節。

創作背景:德德瑪有感於家鄉草原植樹人治沙壯舉傾情力作

在自然環境不斷被破壞的今天,著名歌唱家德德瑪有感於其家鄉植樹人蘇和同志的感人事跡,以及阿拉善SEE環保組織一直以來致力於阿拉善荒漠治理的奉獻精神,和許許多多為草原綠色無私奉獻的人們,希冀以其畢生藝術生命創作一台展現草原植樹人這一特殊群體的舞臺劇作,從一個獨特的角度,以舞臺劇這樣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宣傳發揚時代楷模精神,喚起公眾對環境的關注、對人類未來的關注,呼籲更多人參與環境保護,真正實現戈壁的綠色夢!該劇還打算以漢語排練演出,旨在不僅要讓每一位觀眾看到這位時代楷模對大自然的關愛和付出,更要讓人們將熱愛大自然、關心人類未來的理念付諸行動。

創作團隊:四面八方優秀藝術創作者為保護生態共同發力

本劇創作團隊來自四面八方,但是每個人都懷著對蘇和同志的崇敬之情走到一起,不為名不為利,克服很多並不屬於他們的困難,以蘇和同志堅韌不拔的時代精神全力投入到了這一新的創作、嘗試中。

該劇作曲由德德瑪老師的好朋友、蒙古國著名作曲家納•佔欽諾日布先生擔任,阿拉坦胡亞嘎編曲,蒙古國編劇蘇和道爾吉先生原創編劇,拉西尼瑪、圖力古爾、阿如娜修改提高,賽興嘎、烏日吉圖擔任導演。

每位演職人員克服種種困難,集中精力,努力向觀眾呈現更完美的藝術作品,更希望以這一充滿正能量的劇目影響人們意識到大自然的變化,投身於環保事業,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精彩劇照:努力向觀眾呈現更完美的藝術作品

現場花絮:德德瑪等藝術家觀看《愛在胡楊》綵排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