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草原生態> 焦點關注

保護草原生態 牧民心中築起了綠色屏障

2015-08-10 16:36:41 | 來源: 中華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許浩成
摘要: 在另外一家奶食店,女店主娜仁高娃漂亮能幹,他們一家是2007年從牧區遷來的,靠做奶酪、奶豆腐、酸奶為生。在另外一家奶食店,女店主娜仁高娃漂亮能幹,他們一家是2007年從牧區遷來的,靠做奶酪、奶豆腐、酸奶為生。

生態獎補機制牧民點讚

保護草原生態 牧民心中築起了綠色屏障

  龔志明夫妻倆看著比自己還高的樟子松十分欣慰

“草原生態保護獎補機制挺靈活的,草場多的牧民每年按每畝6.36元補貼,草場少的牧民每人每年給5000元,這樣每個人都能受益。”深秋時節,記者來到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吉仁高勒鎮吉仁嘎查,嘎查長布和巴特爾用不太流利的漢語向記者介紹著,“這幾年我們生活好過了,雖然收入和享受獎補前差不多,可草原生態確實是好多了。作為牧民,草原沒了,我們生活的來源就沒有了。只有草原好了,我們後輩子孫才有未來。”

同住在一個嘎查的牧民阿榮圖古斯今年32歲,共産黨員,他家有4口人,每人有1200畝草場,全家每年能夠享受草原獎補近3萬元。這一政策,大大地調動了阿榮圖古斯保護草原的積極性,從2011年國家建立實施“草原生態保護獎補機制”以來,他積極轉變畜牧業生産方式,採取小畜換大畜、土種換良種的辦法控制牲畜數量,促進減畜增收。“我們家現在養了150隻羊、7頭牛,日子過得還不錯。”阿榮圖古斯説。

作為我區草原生態保護獎補機制政策實施大戶,錫林郭勒盟獎補機制項目總規模達2.7億畝,基本覆蓋了全盟可利用草場。涉及牧民7萬多戶23萬多人,落實生態獎補資金8.6億元。

草場輪牧好處多

在草原深處,記者聽到牧民最多的話就是“日子越來越好過了”。

在離西烏珠穆沁旗90多公里的都日布勒吉嘎查,今年41歲的牧民斯琴圖正在忙著裝修自己的新房子。“我們準備國慶節喜遷新居了”。指著離舊房子大約500米的一處標準化建築,斯琴圖滿面笑容。

原來,鎮裏今年扶持10戶重點養殖戶,通過牧民自籌1/3,政府出2/3的資金,幫助牧戶改善居住和養殖環境,建成的新型家庭牧場,包括居室、棚圈、草料房全部是統一標準,就連外墻用的塗料顏色、採光板的顏色全部一樣。遠遠看去,就像一座小別墅。

“現在這個舊房子用的是風力發電,只夠照明用,想用個冰櫃都帶不起來,有點好吃的也儲存不住。”斯琴圖感覺只用奶茶招待客人,有點不好意思。“明年草原最綠的時候,你們一定要來,那時候不僅吃住沒問題,通訊也會更方便,因為家裏要安無線網。”斯琴圖憧憬著。

斯琴圖一家有5000畝草場,又租了別人家5000畝,養著1000多只羊,每年出欄羔羊近500隻,成年母羊保持在500隻左右。他是當地實施草畜平衡的大戶,不僅嚴格按照政策要求,以每20畝草場養殖1隻羊的單位來經營。而且還實施草場劃區輪牧建設,草場按照實際劃分成幾個小區輪牧。斯琴圖還細數了劃區輪牧帶來的好處:草場植被恢復得好,每畝可增産乾草10公斤;節省勞動力,不用雇羊倌,節省開支;牲畜不與其他畜群接觸,可減少疫病感染……

“雖然今年比往年旱,但是飼草肯定夠吃。我是夏秋兩季把羊趕到租賃的5000畝草場上放牧,冬春兩季靠自己草場打的草喂食”。斯琴圖説起自己的經營策略,總是很自信。

沙中找綠變綠中找沙

發展生態,保護和建設永遠分不開。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