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頭圖>

成吉思汗與呼倫貝爾的歷史淵源(組圖)

2015-06-18 12:26:11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王金梅 | 責任編輯:王金梅
摘要:成吉思汗是震撼世界的歷史名人,這位蒙古族巨人已經超越歷史時空,衝破民族和國家的界限,成為世界性熱門話題。在我國,與成吉思汗之名相關的建築、著作、影視作品、雕塑等層出不窮,不計其數。在呼倫貝爾,就有成吉思汗廣場、成吉思汗文化旅遊節、成吉思汗論壇等。作為呼倫貝爾出現的成吉思汗現象,是因為成吉思汗與呼倫貝爾有著深刻的歷史淵源和千絲萬縷的聯繫。

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是震撼世界的歷史名人。正如我國學者講的那樣,在中國眾多的帝王中,大概只有成吉思汗是最具有世界性影響的人物。因此,對整個世界來説,他死後的影響遠比他生前更大。成吉思汗這位蒙古族巨人已經超越歷史時空,衝破民族和國家的界限,成為世界性熱門話題,美國最有影響的媒體《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分別評成吉思汗為“千年風雲第一人”、“千年偉人”。

在我國,與成吉思汗之名相關的建築、著作、影視作品、雕塑等層出不窮,不計其數。在呼倫貝爾,就有成吉思汗廣場、成吉思汗文化旅遊節、成吉思汗論壇等。

七八百年過去了,為什麼至今世界上還是這樣強烈地關注成吉思汗,各家當有各自的原因,而作為呼倫貝爾出現的成吉思汗現象,則是因為成吉思汗與呼倫貝爾有著深刻的歷史淵源和千絲萬縷的聯繫。

成吉思汗的國基

當金國統治北方草原的時候,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部繼承各遊牧部族長期分化和融合的歷史,把各個部族融成了一個民族—蒙古族。這是一個偉大的創舉,這個創舉結束了一個舊時代,開闢了北方草原遊牧民族史上的一個新紀元。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作為遊牧民族搖籃的呼倫貝爾大地又譜寫出了波瀾壯闊的歷史新篇章。

據中外文獻記載:蒙古民族的發祥地就是在呼倫貝爾草原上的額爾古納河東岸的山林地帶。《舊唐書》稱之為“蒙兀室韋”,他們是蒙古族的先民。“室韋”即蒙古語“森林”之意。蒙兀室韋在大興安嶺東北部的森林裏從事狩獵生産。大約在八世紀中葉,為了適應由狩獵經濟轉向畜牧業經濟的需要,成吉思汗的祖先乞顏·孛兒只斤氏族的首領孛兒帖赤那便帶著自己的部落南遷到以騰汲思海(呼倫湖)為中心的呼倫貝爾草原,在這裡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然後又繼續西遷,進入了蒙古高原的斡難河、土拉河、克魯倫河發源地肯特山區,同生活在那裏的突厥語族的各部落不斷融合,加速了那裏的蒙古化過程,為後來成吉思汗的興起和統一蒙古草原奠定了重要基礎。此次遷移,還留下了“熔鐵出山”的傳説。陳巴爾虎旗西烏珠兒和海拉爾區謝爾塔拉室韋墓葬,就是當年西遷肯特山區的蒙兀室韋部的遺存。

成吉思汗的建國基地

呼倫貝爾的森林和草原、是孕育蒙古民族誕生的溫床,是哺育其長大的搖籃,是促使其發展壯大的母親。

成吉思汗得名於呼倫湖

在西元十世紀以前,今呼倫湖的名稱被稱為“騰汲思”,突厥語“大海”之意。在《蒙古秘史》中第一章便有這樣的記載説,成吉思汗的祖先“渡過騰汲思海子來到斡難河源頭的不峏罕·合勒敦山前住下…”。此“騰汲思海子”即今呼倫湖。

我國古代北方遊牧狩獵民族數千年來分佈、居住、生活在今蒙古高原、西伯利亞及附近地區。我國古代北方遊牧狩獵諸民族所操語音基本上屬於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與蒙古語族。

西元十世紀左右,在呼倫湖以西地區,居住著突厥語族的遊牧民,而在呼倫湖以東,則是蒙古語族的遊牧民。此前,作為強大的突厥語族的突厥、回紇等部族曾長期統治過呼倫湖地區。所以呼倫湖區的地名和山、河、湖名等有許多是突厥語。但目前所存不多,只有呼倫湖的古稱“騰汲思”在史書中留有了記載。

當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建立大蒙古國時,在尊號問題上頗費一番週折,許多稱號都不能令鐵木真滿意,最後選定用“騰汲思”(大海)來作他的尊號——騰汲思汗,即“大海汗”,“汗”意為“皇帝”、“君主”。後來轉寫成了“成吉思汗”。

“騰汲思”這個突厥語詞語蒙古語“達賚”(海)意義相同。成吉思汗以後,蒙古皇帝常有“大海汗”的尊號。元太宗窩闊臺的稱號為“大海汗”,元定宗貴由於1246年致教皇英諾森四世的國書中自稱為“大海汗”,十四世紀居庸關八思巴字石刻蒙古皇帝為“大海君主、國之合罕”。

1  2  3  4  5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