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科創板喜迎開板四週年。
四年來,作為註冊制改革的第一塊“試驗田”,科創板堅持以資訊披露為核心,在發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資、並購重組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制度創新,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為創業板、北交所、主機板等市場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鑒,推動了註冊制改革在全市場的平穩落地。
四年來,科創板堅守“硬科技”定位,打造服務科技創新的良好市場生態,戰略性新興産業集聚效應凸顯,科創企業持續加碼研發投入,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勇立創新潮頭,交出了一份“硬核”成績單。
展望未來,作為我國“硬科技”企業上市的首選地,科創板肩負著引領經濟發展向創新驅動轉型的使命,必將永攀科技高峰,為推動科技創新提供不竭動力,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強自立,助推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彰顯“硬科技”底色
研發投入持續加碼
科創板作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增強了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包容性,更好地服務了一眾具有核心技術、行業領先、有良好發展前景和口碑的企業。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6月12日,科創板共有上市公司534家,IPO融資總額達8365.17億元,分別佔同期A股市場的10.26%和16.83%,總市值為6.65萬億元,累計成交金額達37.88萬億元。
自開板至今,科創板著力支援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如今已集聚了一批新一代資訊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以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硬科技”成色漸濃。具體來看,截至6月12日,科創板共上市218家新一代資訊技術公司、108家生物醫藥公司、88家高端裝備製造公司、62家新材料公司、28家節能環保公司和25家新能源公司。此外,還包括1家數字創業産業企業和4家相關服務企業。
廣西大學副校長、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堅守“硬科技”定位,助力我國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是科創板“初心”所在。在全面註冊制下,科創板的“硬科技”定位更為清晰,將促成更多“含科量”充分和符合上市標準的企業登陸資本市場並謀求更大的發展。
科創板作為連接資本市場與技術要素市場的紐帶,其“硬科技”底色還體現在持續推動形成技術引領産業發展、産業引導資本投入的有效迴圈中。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6月12日,上述534家科創板企業合計擁有專利66938個,平均每家公司擁有約125項專利。此外,擁有“專精特新”屬性的企業有320家,佔比約六成。
同時,科創板公司始終保持高強度研發投入。一方面,研發投入持續增長,2022年合計金額達1312.42億元,同比增長32.10%。其中,包括亞虹醫藥、海創醫藥等在內的70家公司的研發投入佔比超過30%。另一方面,研發隊伍不斷擴容,截至2022年底,科創板研發“大軍”已超19萬人,平均每家公司超過370人,佔公司員工總數的比例超三成,中國通號、傳音控股等34家公司的研發團隊規模在千人以上。
蘇州科技大學商學院教授王世文在談及研發投入保持高強度的實際效用時表示,這可為企業保持戰略穩定性與提升戰略執行力提供保障。
資金“活水”精準滴灌
企業成長凸現投資價值
四年來,科創板堅持“硬科技”定位,加快産業集聚和品牌效應顯現的同時,進一步引領資金流向關鍵領域、節點企業,從而構建起全覆蓋、可持續的資本支援體系。
例如,在再融資審核方面,科創板不再將盈利要求作為發行條件,而主要關注上市公司的規範運作,重點審核其是否充分披露公司經營面臨的風險因素等。同時,為了進一步提高審核效率、縮短審核時限,將採取差異化的審核程式。
數據顯示,截至6月12日,科創板公司通過增發募集資金841.21億元,通過發行可轉債募集資金527.93億元,合計再融資規模達1369.14億元。此外,據上交所官網顯示,今年以來,共有50家科創板公司披露再融資計劃,其中18家已註冊生效。
在融資環境日益優化背景下,科創板企業整體業績保持較快增長。2022年,科創板公司共計實現營業收入1.28萬億元,同比增長30.65%;實現歸母凈利潤1183.38億元,同比增長8.70%。其中,有24家企業營收增幅在100%以上,最高達56倍。
也正是得益於企業業績保持良好發展態勢,相關企業價值愈加凸顯。同時,科創板積極引入做市商制度,提高市場流動性、保持交易活躍度、平抑市場波動,進一步提升了市場價值發現能力。
在田利輝看來,在資金支援上,科創板暢通了資本生態鏈,實現了早期場外資金、專業創投資本、社會公眾資金的全鏈條發展,有力地支援了高品質科創企業的股權融資。在股權融資提升的同時,科創板上市企業實際上也獲得了債券發行機會和更多的銀行信貸。同時,作為公眾市場,科創板為上市公司提供了跨期定價機會,從而凸顯科技創新的長期價值。
新陳代謝進退有序
市場生態日益優化
四年來,科創板市場生態日益完善,多元化的上市條件以及愈加嚴格的退市機制共同打造了科創板進出有序的良好生態。
“科創板深化了關鍵制度創新,助力創新鏈加快轉化。”巨豐投資首席投資顧問張翠霞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科創板深化了發行制度改革,提升了審核效率,完善多元包容上市條件,健全交易機制,優化融資融券機制,一系列舉措進一步提升了市場定價效率和流動性,科創板已成為境內機構化程度最高的板塊。
科創企業因自身成長路徑和發展規律,往往在創立初期會呈現出投入和收益不匹配的特點。基於此,科創板設置了多元包容的上市標準,允許符合科創板定位、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的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允許符合相關要求的特殊股權結構企業和紅籌企業在科創板上市。
數據顯示,科創板目前已存在一批特殊類型上市企業,包括8家特殊股權架構企業、6家紅籌企業、19家第五套標準上市企業、1家轉板上市企業。此外,科創板目前累計有18家公司實現“摘U”。
“科創板更多注重企業的成長潛力和核心技術創新能力,而非傳統的盈利能力要求。”華鑫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嚴凱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使得更多有潛力的科創企業能夠通過上市獲得融資,並受到市場的關注,進而有助於發現和推動企業價值,進一步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和成長動力。
在設置多元化上市條件,把握好IPO“入口關”的同時,科創板也在加強“出口關”管理,實現兩者之間的良性互動,加速板塊“新陳代謝”。5月31日晚,*ST紫晶、*ST澤達相繼發佈公告稱,收到上交所出具的股票終止上市決定書,預計最後交易日期為6月30日。首批兩家科創板企業即將退市。
“這標誌著科創板邁出常態化退市的重要一步。”華夏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軒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彰顯監管機構依法全面從嚴監管、嚴厲打擊證券違法行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立場和決心;另一方面,也對其他科創板上市公司起到警示和約束作用。
科創板隊伍不斷擴大
交易所綜合服務能力亟須提高
在“硬科技”定位指引下,科創板融資支援及價值發現功能也將不斷強化,疊加多元化上市條件及愈加嚴格退市機制共同打造的良好生態,科創板充滿了活力與魅力,未來將吸引更多優秀企業登陸發展。
上交所官網顯示,目前已有過百家科創企業“蓄勢待發”。從科創板IPO項目審核狀態來看,9家已提交註冊,7家獲上市委會議通過或暫緩審議,處於中止及財報更新、已問詢、已受理等狀態的還有90家,合計106家科創企業排隊候場。
科創板隊伍不斷擴容,對板塊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雲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全面註冊制下,科創板相關基礎制度逐步優化,IPO、再融資等制度已較為完善,做市商制度也已落地,未來可以繼續優化交易機制、完善股權激勵制度、創新衍生産品,繼續提高科創板包容性和市場化程度,提升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繼續大力支援科技創新企業發展。
談及如何利用科創板支援科技創新,構建科技創新良好生態,上交所理事長邱勇日前在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上透露了:首先,提升科技創新綜合服務、精準服務能力。發揮綜合服務體系,突出科創板硬科技特色,嚴把上市“入口關”,凸顯仲介機構“看門人”職責,持續打造“硬科技”企業上市首選地。其次,支援科技創新制度體系。強化市場約束和法治約束,提高投融資便利性,優化市場資源配置。以全面註冊制為牽引,優化股權激勵資訊披露等制度,提升再融資和並購重組效率,支援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擁有原創引領技術的企業上市發展,助力戰略新興産業集聚集群發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同時,增強服務科技創新活力。堅持“三開門”,開門辦審核、開門辦服務、開門辦監管,以公開促公正,進一步凝聚開門的共識。推動産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發展,打通從科技強到企業強、産業強、經濟強的通道,形成推動科技創新的不竭動力。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