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年報披露收官後,滬深北交易所下發的年報問詢函逐漸增多。據上海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12日,滬深北交易所已向逾130家上市公司發出年報問詢函。
河北經貿大學會計學院副教授邸叢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新“國九條”的落實,嚴厲打擊造假等違法違規行為成為監管重點。因此,今年的年報問詢函更關注財務問題,從商業模式、行業、供應商、客戶等多個角度持續跟蹤追問是否存在造假風險。
同時,記者梳理髮現,年報問詢函還折射一些新特點、新動向:問詢內容更具體詳細,多維度追問財務真實性,更注重對仲介機構問詢,以及更關注海外業務、研發情況等。
多維度追問財務真實性
今年,交易所在年報問詢函中對上市公司提出的問詢條數明顯更多、更細,其中財務真實性成問詢焦點。
據記者統計顯示,逾30份年報問詢函提出的問題條數超過10條。其中,最多的是*ST紅相、*ST圍海,所列問題條數高達20條。
詳細來看,深交所下發的年報問詢函顯示,從會計差錯更正及追溯調整、營業收入、管理費用、銷售費用、毛利率、前十大客戶、海外銷售、實際業績較預計金額差異較大、一季度業績下降、重大合同、應收賬款、商譽、存貨、政府補助等20多個財務事項,要求*ST紅相結合公司經營模式、銷售量、同行業可比公司情況等,分別説明出現較大變動或趨勢是否相匹配的原因及合理性。
而去年*ST紅相收到的2022年年報問詢函中僅有8個方面問題,沒有關於海外銷售、一季度業績等問詢,內容也較為寬泛。
再看*ST圍海,今年問詢函中“造假”“真實性存疑”“潛在舞弊風險”等關鍵詞不斷出現,而上期年報問詢函以公司財務指標的常規問詢居多。
ST長康、新錦動力等收到的年報問詢函中的問題條數均超過15條。
除以上問詢問題較多的公司外,多家公司今年收到的年報問詢函中的問題也明顯多於去年。以新元科技為例,深交所對公司2023年年報的問詢包括營收、重大合同、在建工程、應收賬款等共計9個問題,而去年問詢公司2022年年報只有5個問題。
仲介機構成關注重點
較往年明顯不同的是,今年的年報問詢函對註冊會計師等仲介機構提出了回復的要求。
在*ST正邦收到的年報問詢函中,交易所明確要求年審會計師説明認定*ST正邦2022年度審計報告中非標意見涉及事項的影響已消除的合理性,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論證説明2023年度出具審計意見所依據的審計證據是否充分、恰當,是否審慎發表審計意見。
作為“北交所轉板科創板第一股”,觀典防務登陸科創板第二年,就遇到年報“非標”,2023年度財報被出具帶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財報內部控制則被出具了帶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繼4月30日收到問詢函後,觀典防務5月5日再度收到上交所下發的問詢函,針對公司財報中的多項問題,上交所均進行了追問。
記者發現,問詢函中多處對年審會計師重點提問。
例如,關於貨幣資金,上交所要求觀典防務列示年審會計師對期初、期末貨幣資金執行的主要審計程式及獲取的審計證據,説明是否充分、有效,並核實公司貨幣資金是否存在其他潛在的資金用途安排或為其他方融資進行擔保等受限情形。關於無人機飛行服務於數據處理業務方面,要求公司結合年審會計師近兩年執行的審計程式、取得的審計證據及有效性,説明相關固定資産變動是否真實。
對此,邸叢枝表示,當前監管部門更注重壓實仲介責任,切實發揮仲介機構看門人的責任。因此,年報問詢加大了對註冊會計師回復的要求,也更加關注審計程式和審計證據,關注註冊會計師的審計品質。
多家公司上市次年即被問詢
多家上市公司攜亮眼“成績單”順利IPO,但上市次年就因業績“變臉”等問題引起高度關注,陸續收到年報問詢函。
記者統計顯示,截至目前,有10家公司上市次年即收到年報問詢函。以智信精密為例,公司在關於對深交所2023年年報問詢函回復公告中,針對公司前五大客戶與供應商變動、存貨跌價準備計提是否充分、募投項目的投資進度與投資計劃是否存在差異等問題進行了詳細説明。
作為蘋果産業鏈公司,智信精密申報IPO時,曾因營收主要來自蘋果産品,公司業績的持續性和成長性已被監管部門關注。而後,智信精密于2023年7月成功登陸創業板。
頭頂“新能源園林機械第一股”的光環,格力博因財務表現在上市前後經歷了“過山車”,2023年年報也被深交所問詢。
深交所對於格力博出現大幅虧損的合理性發出追問,要求公司對比同行業公司的收入、成本等變動情況,分析公司發生大額虧損的合理性,是否存在跨期確認收入、成本、費用、減值損失的情況。還要求公司進一步説明促銷扣款比例較以前年度大幅增加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高價庫存是否仍將影響公司2024年經營,並充分提示經營風險。
此外,對於科創板公司,上交所更加注重研發方面的問題。目前已有10家科創板公司收到年報問詢函,其中3家公司涉及研發支出相關內容。
如英諾特2023年研發投入為5311.18萬元,佔營業收入比例為11.11%。交易所要求公司補充披露公司報告期內從事的研發項目和研發投入的主要構成,並結合同行業可比公司情況,説明公司研發投入金額大幅下滑的原因。
在邸叢枝看來,隨著數字化監管水準的提升,監管部門基於數據分析篩選出風險較高的項目進行問詢,能更具針對性和指向性,精準的年報問詢也將更好地發揮問詢的效力,更好地保護投資者權益。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