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出所料,立訊精密7月22日盤後超大規模的大宗交易,出自公司控股股東立訊有限之手。
立訊精密7月22日晚公告顯示,公司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及其一致行動人王來勝(立訊精密實際控制人之一)當日通過大宗交易系統減持公司股份共計12964.37萬股,佔公司總股本1.85%,減持所得資金擬主要用於償還立訊有限銀行借款及支援立訊精密相關資金需求。
儘管立訊精密在公告中刻意淡化減持價格和股東套現規模,但深交所披露的交易細節顯示,公司控股股東陣營此番減持套現金額接近70億元。
據深交所披露數據,立訊精密在7月22日共成交53筆大宗交易,合計成交股份規模為12983.65萬股,對應成交額為69.08億元。由於成交筆數太多,上述大宗交易在網站上需分3頁才能完整呈現。
進一步來看,除了一筆交易是以每股56元成交19.28萬股、賣方是機構專用席位,其餘52筆交易價格均為53.2元/股,且是分4個營業部席位拋出的股份。對比公告可知,上述四大營業部正是立訊有限及王來勝的減持通道。
其中,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廣州臨江大道證券營業部交易筆數雖少,但成交規模最大。通過該營業部,立訊有限方面拋出7105.92萬股,對應成交額37.80億元。
此外,立訊有限及王來勝還通過廣發證券深圳高新南一道證券營業部、平安證券深圳金田路證券營業部,分別套現17.78億元和12.15億元;另通過光大證券深圳海秀路證券營業部套現1.24億元。
事實上,細心的投資者也能從“蛛絲馬跡”中找到幕後減持方。
結合立訊精密今年一季報股東持股明細,僅以中信證券廣州臨江大道證券營業部通道所賣出股份規模來看,股東榜單中滿足7105.92萬股賣出規模的股東並不多,且除了大股東立訊有限,其餘投資機構通過券商營業部大筆賣出的可能性很低。
上海證券報記者注意到,立訊有限曾在今年1月初大舉拋售立訊精密股權,僅以1月21日的交易為例,當日立訊有限通過大宗交易拋售了1200萬股上市公司股份,用於其償還銀行借款,降低股票質押率。
結合交易所提供數據,彼時交易的模式與昨日類似,也是立訊有限通過多個營業部、多筆交易實現。
立訊有限彼時的賣出通道,便包含本次再度露面的中信證券廣州臨江大道證券營業部和廣發證券深圳高新南一道證券營業部。
基於此,通過賣出股份規模及賣方營業部席位,便可提前判定此次近70億元大宗交易的實施主角正是立訊有限。
“由於立訊有限所需套現金額實在太大,出於方便尋找買家等考慮,將大宗持股拆散賣出比較現實。此外可以看到,買方中有大量的機構專用席位。由於立訊精密是市場中的大白馬,很多投資機構都有配置需求,通過大宗交易定向購買也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機構的交易成本,提高了效率。一方有套現需求,一方有配置願望,於是一拍即合,進行了籌碼的交換。”市場人士稱。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