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開年,幾乎所有行業都遇到了倒春寒。尤其是餐飲行業,連西貝這樣的大戶都坦言現金流撐不過三個月。但有一部分行業卻逆勢上揚,不只是口罩企業,還有醫療企業。
由於大量的病人、疑似患者需要進行檢測,除了試劑盒、CT外,還需要抽血。為了避免氣溶膠傳播病毒,真空採血管已經成為各大醫院的標配。這個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是陽普醫療(300030.SZ)。但令人驚訝的是,公司卻業績平平。
平淡乏味的業績增幅
按理説,真空採血管行業是一個充滿機遇的行業。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程,體檢意識的增強,對醫療耗材的需求越來越強烈。
3月6日,陽普醫療發佈2019年年報,據披露,本報告期與上年同期相比實現扭虧為盈,實現營業收入5.75億元,凈利潤2613.81萬元。上年虧損的原因主要是2018年公司子公司未能達成業績原有預期,計提了大額商譽減值。本報告期內,公司聚焦主營産品的推廣和銷售,主營業務穩定增長,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56%。
報告期內,公司參股子公司深圳陽和生物醫藥産業投資有限公司發展勢頭良好,公司對該子公司計提投資收益為1235.61萬元。
從行業背景來看,陽普醫療的業績讓人有些莫名其妙。
據公司歷年財報顯示,2015年以來,公司的營收幾乎沒有變化,從5.45億元變化到5.75億元;凈利潤更是“貼地飛行”,甚至在2018年出現了“洗大澡”的情況,公司五年合計凈利潤虧損3400多萬元。
拆解公司的營收構成看,基本以真空採血管為主。奇怪的是,公司的所有業務近五年來增長非常緩慢。
年報顯示,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公司已形成了以華南沿海、上海、北京為中心,覆蓋全國絕大部分省市,遍佈全球一百多個國家與地區的行銷服務網路,為近萬家醫療機構提供産品、技術和服務。根據專業解決方案內容的差異,公司量身定制的專業解決方案通過直銷業務模式實現,公司標準化的專業解決方案通過分銷業務模式實現。為加強對終端的控制,無論直銷還是分銷,新客戶的開發和技術支援都由公司自主完成。
公司主要面向三甲醫院,新客戶自行開發,由於行銷能力有限,開發力度不足,導致公司營收徘徊不前。公司的銷售費用不增反降,考慮到近年來物價漲幅不低,所以公司的銷售費用其實是下降的。
由此可見,作為真空採血管的龍頭企業,公司卻奉行“佛係”開發客戶策略,錯過了市場的先發優勢。
大部分公司都在絞盡腦汁大踏步前進,為什麼陽普醫療會這樣?
年報中隱隱約約給出了答案。
研發投入和研發資本化
年報顯示,公司的研發人員不斷下降,從2017年的242人下降到了2019年的191人,研發投入也比上年同期有明顯下降,為3794萬元,佔應收比例6.6%。
在醫療行業中,公司的研發支出金額和佔營收比例都不算高,這也是公司無法進一步統治市場的重要原因。而醫療行業是A股市場研發投入最多的行業之一,高手競爭,不進則退。
需要額外留意的是,公司的研發支出資本化比例非常高,2019年超過了研發投入的一半。
一些財務處理比較霸氣的企業,會把研發支出全額費用化,比如恒瑞醫藥(600276.SH);也有些企業會一部分資本化,比如復星醫藥(600196.SH),大約30%左右。因此,研發資本化比例並沒有一個嚴格的標準,但一般認為,超過一半就有修飾利潤的嫌疑。
陽普醫療研發支出資本化率高達51.78%,這是一個過高的比例。
仔細看看公司業績,會發現研發支出的影響比較大,佔凈利潤的比重高達75.16%。如果按照恒瑞醫藥的處理方式,陽普醫療就又瀕臨虧損了,即便是按照行業平均水準進行資本化,公司的凈利潤也要差不多減少一半。
特殊的經營模式:融資租賃
2015年起,公司賬面就開始有“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産”,2019年年報上,該項目餘額為1.16億元。年報附注顯示,這部分資産為融資租賃資産。一年之外的融資租賃項目,放在了長期應收款,賬面餘額5432萬元,兩項合計接近1.7億元。
這兩個項目也揭開了公司的一項創新業務:融資租賃。
公司旗下有一家叫做深圳希潤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子公司,陽普醫療持股75%,陽普實業持股25%,核心業務是從事醫療器械的融資租賃。
陽普醫療生産醫療檢測儀器,但這種儀器非常昂貴,為了便於醫療機構採購,公司通過融資租賃的方式,以租代售進行出租,租期達到一定年限後,産權再轉讓給醫療機構。這是價值較高的設備常用的一种經營方式,能夠緩解採購方的資金週轉壓力。
但是這種業務將資金壓力轉移到了銷售(出租)方,並存在著壞賬風險,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融資租賃業務壞賬超過240萬元。
資金週轉壓力較大的背後
公司賬面短期銀行借款約1.36億元,同比有較大幅度的增加,一年內需要償還的債券達到了3.09億元。
公司于2017年發行了3億元的債券,比較奇葩的是,當時發行債券的原因是為了償還2億元的銀行貸款,還完貸款後,過了不到兩年,如今銀行貸款又開始逼近2億元。
事實上公司並不是非常有必要發債還賬,它在2019年還購買了3.46億元的結構性存款,由此獲得了200多萬元的投資收益。
但另一方面,2019年,因為銀行貸款和債券産生的利息高達2947萬元,甚至超出了凈利潤,這説明公司的資金使用成本非常高昂。
一邊是較大額的負債,一邊是把錢拿去理財,看起來有點“存貸雙高”的嫌疑。仔細分析年報,主要是公司旗下子公司比較多,總公司的資金統籌能力不太好,還沒有做到集團統籌使用資金,實際上造成了資金成本的攀升。
股權質押率的真相
Wind顯示,公司實控人鄧冠華持有公司23.43%的股份,但被全部質押。
質押股權是一種簡便易行的融資手段,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上市公司股東都採用了股權質押的方式融資。但是股權質押的比例非常關鍵,當超過60%的股權都被質押的時候,會説明兩個問題,一是大股東可能比較缺錢,其他融資手段用的差不多了,才會使用這麼高比例的股權融資;二是大股東存在著跑路的風險,極有可能會通過上市公司進行利益輸送。
天眼查顯示,鄧冠華除了擔任陽普醫療的董事長,還投資了武漢五心養老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杭州龍鑫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同時,鄧冠華也質押了自己投資的絕大部分公司的股份。
據天眼查,武漢五心養老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東是武大創新,後者的實控人是武漢大學,而鄧冠華正是原武漢大學化工化學研究所所長。從這個角度看,也許鄧冠華正在配合母校投入巨大的精力、財力進行養老科技的研發?
Wind顯示,鄧冠華開始大規模股權質押始於2015年,天眼查顯示其投資這些公司的時間點,也恰好集中在2015年、2016年前後。
可以説,正是從2015年起,陽普醫療的實控人鄧冠華通過各種方式籌集資金,從事外部企業的投資和經營。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也就忽略了上市公司的經營,導致業績如此“佛係”發展。在公司專業化程度尚未達到一定規模之前,大股東過早的開展多元化的投資,收效並不好,也影響了上市公司的成長性。
還需要警惕的一點是,這7家公司大多數與醫療行業有關,將來發展壯大後,極有可能會和上市公司發生較大規模的關聯交易。
在高速成長的醫療産業,公司的發展越來越落後於同行,此次疫情期間,公司産品銷量增加了一倍,迎來了難得的機遇,如果公司決策層能積極把握好機會,處理好股權質押、對外投資等問題,專心投入經營和發展,在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的未來,會充滿新的希望;但如果繼續維持現狀,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難免被新來者搶佔市場。
(責任編輯:趙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