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訊方舟(000687)收到深交所監管函,全資子公司南京華訊方舟通信設備有限公司(下稱“南京華訊”)債務逾期披露不及時。
南京華訊是華訊方舟開展軍用通訊業務的重要子公司。2月21日下午,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致電南京華訊詢問債務逾期及被法院強制執行情況,行政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公司2月20日剛剛復工,具體情況也不太清楚。
當前,華訊集團正在轉讓華訊方舟控股權,早前對接的是深圳國資委旗下的遠致投資,近期出現了新接盤方仁東集團。仁東集團還控制了另一家上市公司仁東控股,實際控制人霍東在2018年2月入主該公司,一年半後即籌劃將控制權轉讓給了北京海澱區國資下屬的海科金,相關協議已于2019年11月正式生效。仁東控股重要股東曾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霍東讓仁東控股脫胎換骨。當前面臨困境的華訊方舟與霍東入主前的仁東控股有諸多相似之處,霍東的到來能否起到積極作用?
重要子公司債務逾期
華訊方舟2月19日公告,南京華訊因資金緊張出現部分債務逾期,逾期本金1億元,債權人是江蘇銀行南京北京西路支行,貸款時間2018年12月27日,逾期時間2019年12月26日。華訊方舟繫上述債務擔保人,承擔連帶擔保責任,逾期貸款本金1億元佔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産的10.06%。華訊方舟表示,目前公司正在積極協商和解決。
2月20日,深交所監管函稱,南京華訊貸款逾期時間為2019年12月26日,而公司遲至2020年2月19日才披露上述公告,違反相關規定。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通過天眼查發現,1月2日~2月20日,南京華訊46次因未按時履行法律義務而被法院強制執行,執行標的最大的一筆為16萬元,最小的一筆僅1236元,合計157萬元。南京華訊行政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公司並不是沒有錢償還債務了,請以公告為準,不要惡意揣測。
天眼查數據還顯示,南京華訊2月份以來有多起經濟補償金糾紛案件,上訴人為7名自然人,疑似為勞務糾紛。南京華訊是華訊方舟重要子公司,是上市公司開展軍用通訊業務的重要主體。
2014年11月,中國恒天、恒天纖維與華訊集團簽署《股份轉讓協議》,前兩者將所持恒天天鵝(時名,即現在的“華訊方舟”)29.8%股份轉讓給華訊集團,轉讓總價13.4億元。交易完成後,華訊集團成為恒天天鵝的控股股東,吳光勝成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當時,華訊集團承諾,將擇機向上市公司注入優質資産。2015年7月,恒天天鵝重大資産置換交易實施,上市公司將傳統的化纖業務置出,置入華訊集團所持南京華訊100%股權、成都國蓉100%股權。此番交易完成後,恒天天鵝開始涉足軍事通信及配套業務,並在2015年10月正式更名為華訊方舟。
在此次交易中,南京華訊100%股權評估值為16.34億元,增值率達到1320%,由此形成商譽逾10億元。當時,華訊集團承諾,南京華訊2015~2017年度凈利潤為1.62億元、1.87億元、2.17億元。2015年,南京華訊僅實現凈利潤8290萬元,未能完成業績承諾,華訊集團因此補償上市公司7671萬元。2016年度、2017年度,南京華訊順利完成了業績承諾。
2018年度,華訊方舟對南京華訊計提3.06億元的商譽減值準備,是導致上市公司當期虧損的重要原因。2019年度,華訊方舟預計虧損10億元~15億元,預計期末凈資産-5億元~1000萬元,造成該種局面的原因之一便是上市公司對南京華訊的經營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判斷公司因收購南京華訊的商譽存在減值風險,預計將會全額計提商譽減值準備,金額約為8.62億元。
控制權轉讓待決
華訊集團退出華訊方舟之意由來已久,但進展不太順利。
2019年7月30日,華訊方舟控股股東華訊集團、公司實際控制人吳光勝與遠致投資簽署了《框架協議》,華訊集團擬將其所持華訊方舟18.94%的股份轉讓給遠致投資,交易總價8.62億元。此次交易若能實施,遠致投資將成為華訊方舟第一大股東,恒天集團持股比例14.94%仍為第二大股東,華訊集團持股比例降低至10.52%位列第三大股東,上市公司無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遠致投資是深圳國資委全資子公司,華訊集團總部亦位於深圳。但華訊集團與遠致投資的《框架協議》遲遲未見實質性進展,華訊方舟2019年10月底披露的當年三季報顯示,該事項目前處於項目盡職調查階段。然而到了2020年,華訊方舟控制權變更交易又有新變化,仁東集團入局。
1月21日,華訊集團、吳光勝與仁東集團簽署《框架協議》,仁東集團擬通過增資華訊集團、受讓華訊集團股權等方式取得其51%股權,達到控股地位。與此同時,吳光勝將其名下所持華訊集團33.86%股權委託仁東集團管理,並協調華訊集團其他股東將所持不低於17.14%股權委託仁東集團管理,合計委託股權比例不低於51%,期限自正式股權託管協議生效之日起至仁東集團取得華訊集團的股權達到控股的比例時止。
華訊方舟對此表示,若後續各方能簽署正式的股權託管協議,未來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可能變更為霍東,持有仁東集團99.9%的股權。後續公告顯示,目前華訊集團存在部分股東股權受限和部分事宜未協商一致的情況。吳光勝為華訊集團的創始人,擔任董事長職務,直接持股比例為33.86%。華訊集團還有其他13名股東,類型包括基金公司、生産電源材料的公司、通訊産品公司、私募股權合夥企業、融資租賃公司、投資公司等,確實略顯複雜。
對此,華訊方舟收到了深交所的關注函。華訊方舟回復深交所,華訊集團與遠致投資簽署的《框架協議》僅為交易各方意向合作的原則性約定,截至目前各方尚未就最終方案和交易條件達成一致。
仁東集團接盤何為?
華訊集團持有的華訊方舟股份已遭凍結,對於凍結原因,公告中有這麼一段話:2018年發生“中美貿易戰”以來,美國相關方面對華訊集團高度關注,從金融、客戶、供應鏈、行業監管及媒體等多方面進行了靶向絞殺,正常業務開展受到很大影響。
這樣一個被多方“靶向絞殺”的華訊集團,仁東集團是否有足夠的接盤實力呢?
公告顯示,仁東集團註冊資本20億元,旗下北京仁東資訊技術有限公司、仁東(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分別持有仁東控股(002647)24.66%和5.27%的股份。仁東集團2018年2月才入主民盛金科,2019年7月就籌劃了控制權變更事項,具有國資背景的北京海淀科技金融資本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科金”)將通過受讓表決權方式成為新的控股股東。
仁東集團方面與海科金簽署的託管協議顯示,此次權益變動完成後,海科金通過股份託管的方式持有仁東控股1.19億股股份對應的表決權,佔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1.27%。同時,海科金及其一致行動人將合計控制仁東控股28.94%的股份表決權。在託管期限內,海科金對受託股份享有同等條件下的優先購買權。
市場對仁東集團脫手仁東控股的交易也頗多質疑,認為新東家海科金不僅分文未花,反而將獲得2000萬元/年的管理費。對此,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早前曾採訪了仁東控股重要的自然人股東景華,其表示霍東受命于危難之際,他的到來使仁東控股脫胎換骨重獲新生。景華説,霍東入主後連續增持,在擔任董事長的一年多時間裏讓仁東控股甩掉了多年未能豁免的非標年報,並令公司前期收購的廣東合利資産組可收回金額高於賬面價值,未發生商譽減值。景華認為,國資受託表決權獲取上市公司控股權是一種符合現代潮流的探索,海科金與仁東控股業務相近、合作順利,未來雙方還有很多業務領域可以合作共贏、資源共用。
2019年11月初,仁東控股曾公告,擬在12個月內向海科金借款不超過10億元,借款年利率不超過7.5%,主要用於公司經營、週轉使用,支援公司對外投資項目,推進産業轉型升級,提升核心競爭力。但是目前,仁東控股資金仍然非常緊張,2016年收購廣東合利金融科技服務有限公司90%股權的交易尾款1.56億元,仍未支付給交易對手張軍紅。
霍東此番要入主的華訊集團,同樣處於危難之際,資金緊張、業務下滑,所持上市公司華訊方舟的股份也遭司法凍結。後續,華訊集團、仁東集團會如何推進交易,如何支援上市公司健康穩健發展,值得關注。
(責任編輯:張倩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