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備已久的中糧資本上市計劃正式收尾。
原上市公司中原特鋼(002423.SZ)10月8日發佈公告稱:“經公司申請,並經深圳證券交易所核準,公司證券簡稱自2019年10月8日起由‘中原特鋼’變更為‘中糧資本’,公司股票代碼保持不變。”
在此之前,相關資産重組已然落地,中糧資本管理層也已正式進駐中原特鋼,日前中原特鋼股東大會也審議通過了變更經營範圍的相關議案。
“鋼鐵換金融”
根據新近更名的中糧資本公告,這一次名稱變更正象徵著此前備受關注的“鋼鐵換金融”資産重組收官——“公司重大資産重組完成後,中糧資本投資有限公司已成為公司全資子公司,其下屬的信託、保險、期貨、銀行等金融業務亦已成為公司的主營業務,而公司原有的金屬材料的機械加工與産品製造等業務已被剝離。基於上述資産、業務的變化,公司已對公司名稱進行變更。”公司就變更證券簡稱的原因如此提及。
實際上,早在2015年中糧旗下金融資産的整合工作就被提出。彼時媒體報道稱:“中糧掌門人希望從管理整合的角度,將原有期貨、信託、銀行等分散的股權關係,通過內部整合的方式得以統一,集中針對各地金融業務進行重組”。當年10月,中糧資本成立,以期實現中糧集團旗下金融業務達成股權關係、管理關係雙重統一。在中糧資本成立後,頻頻傳出“上市”計劃,借殼方案和獨立IPO都曾有所傳聞,最終,確立了與中原特鋼的重組方案。
目前,完成重組後,中糧資本在A股非銀金融板塊的上市公司中,營收體量排名居前。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申銀萬國非銀金融板塊下共計79家上市公司,中糧資本營業總收入排名在26位,超過浙江東方(600120.SH)、國投資本(600061.SH)、越秀金控(000987.SZ)。
“A股金控標的較為稀少,加上之前重組資産體量,(對中糧資本)市場關注度一直很高。”一位長期關注重組投資機會的市場人士提及。
截至2019年上半年的數據,中糧資本旗下期貨板塊實現營業收入5763萬元、保險板塊實現營業收入1034萬元、信託板塊實現營業收入858萬元。這三個板塊佔營業收入百分比分別為28.61%、5.13%和4.26%。
目前中糧資本持有中糧期貨(國際)有限公司、中糧資本(香港)有限公司、中糧資本投資有限公司等100%股權,分別持有中糧信託有限責任公司、中糧農業産業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中英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等機構76.01%、50.2%、50%股權。此外參股中英益利資産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龍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富悅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企業41%、20%、40%股權。
也就是説,從業務和參控股企業來看,中糧資本已擁有較為豐富的金融資源。其中包括保險、信託、期貨、銀行、産業基金、私募基金、資管平臺等等。目前這些相關佈局帶來的業務收入佔據總營收的權重排名為期貨、保險、信託,均為傳統金融業務。
利用多牌照優勢,中糧資本提出:“增進各業務板塊之間的協同效應,進而促進公司整體經營業績提升。各金融業務通過有效的戰略合作,能夠實現客戶共用、交叉銷售,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實現業務協同發展。”
依託中糧集團“産融結合”
此前傳聞中糧資本上市時,市場曾分析認為,上市對其融資渠道、股權激勵、制度完善、品牌效應等方面均將起到關鍵作用。更名之後,中糧資本將如何依靠這塊“上市招牌”繼續推進發展?
中糧資本借殼成功,被媒體稱作國內“農業金融第一股”正式出海。考慮到中糧資本絕對控股股東為有著深厚農業及食品行業産業背景的中糧集團,“能夠實現金融與産業資源的有效對接,同時有助於拓寬業務合作渠道、豐富業務模式,並通過整合平臺內的資源、客戶和服務渠道,為客戶提供全面和優質的金融服務,打造以農業金融為特色的投資控股平臺。”中糧資本進一步提到,依託中糧集團産業鏈,擴充金融服務種類,在業務專業化發展的基礎上,通過消費金融等方式,整合資産管理和財富管理資源,促進産融協同,實現服務三農,最終實現差異化可持續發展。並且,在注入上市公司後,中糧資本可充分利用上市平臺的融資渠道多元化和激勵機制靈活性,有效激發公司的增長潛力。
回顧中糧資本的整合、發展,上述以農業金融為突破口的“産融”發展規劃其實是較為長期的核心戰略。2015年上文提及的整合工作不斷推進,明確了幾大核心牌照即期貨、保險、信託和參股的銀行。在2016年到2018年間,為進一步優化業務結構,突出主營業務,中糧資本先後剝離了與主營業務關聯性較低的前海中糧、數字健康,以及尚未取得“一行兩會”牌照的萬德豐、深圳明誠、本富基金公司、深圳中糧商貿,以期集中資源、力量發揮核心牌照下的業務優勢。
就今年上半年公司的動作來看,中糧資本一直在加大金融與産業生態圈方面的“雙圈”佈局。“公司加強金融科技業務的佈局,積極在農業金融業務領域開展創新。公司通過對數字化轉型進行不斷探索,有效運用金融科技工具,力求實現上下游中間交易的不間斷資訊化。同時,公司積極構建業務生態體系,通過整合中糧集團各産業鏈,實現金融與産業生態圈的高效內嵌,努力打造開放性的産融結合雙圈模式。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57.33億元、歸母凈利潤5.49億元。”
(責任編輯:趙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