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股份又要發債了。
6月7日晚間,牧原股份發佈公告稱,本次發行短期公司債券規模不超過人民幣30億元,可在獲得相關監管機構批准後,以一次或分期形式在中國境內公開發行。
中新經緯客戶端注意到,今年以來,牧原股份已經發行了7筆債券,合計為34億元。其債務規模在近年來也不斷上升,據統計,上市以來,牧原股份的總負債規模已經翻了近14倍。
債務規模連年上升 短債為主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牧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牧原集團”)旗下子公司。牧原集團始建於1992年,總部位於河南省南陽市,主營業務生豬養殖,兼有飼料加工、生豬育種、生豬屠宰等業務協同主業發展。
2014年,牧原股份在深交所上市。截至2020年3月末,牧原集團持有公司15.24%的股權,合計持有公司51.87%的股權對應的表決權,為公司的控股股東;牧原股份董事長秦英林和錢瑛夫婦合計持有公司56.53%的股權,其中直接持有公司41.29%的股權,通過牧原集團間接持有公司15.24%的股權,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上市以後,牧原股份便開啟了高速擴張之路。財務數據顯示,2014年,牧原股份的總負債為21.71億元,到今年一季度,這一數字已經膨脹至300.56億元,總負債規模翻了近14倍。同期,其總資産規模從41.19億元上升至709.73億元,翻了17倍。
進入2020年,牧原股份發債節奏明顯加快。在不到半年時間內,牧原股份已經在債券市場發行了7筆債券,合計為34億元,其中有四筆為超短期融資券,期限不超過270天。
事實上,縱觀牧原股份近年來的債券融資,也以超短期融資券居多。2020年一季報顯示,在300.56億元的總負債中,流動負債高達252.67億元,流動負債率達84.07%,高於行業可比公司新希望和溫氏股份等。這也就意味著短期內公司需要償還的債務較多,企業面臨的經營風險和資金壓力也較大。
截至一季度,公司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與帶息債務比例為0.28,説明公司自身的“造血能力”還不足以償還其背負的有息債務,未來仍面臨較大的融資缺口。
有債券市場從業人士向中新經緯客戶端分析稱,從其債務結構來看,説明投資者不看好公司長期發展,只願意投短期的,因此公司只能靠連續發超短期融資券這種“滾動操作”來維持流動性。
中誠信國際的評級報告也指出,隨著牧原股份産能擴張計劃的推進,公司債務規模不斷上升,且以短期債務為主,債務結構有待調整。此外,上述評級報告還指出,公司與控股股東保持較高關聯程度,其信用惡化對股東信譽影響很大,因此控股股東對公司支援意願極強。但由於控股股東對當地政府和金融機構等資源協調能力有限,且其所持公司股份質押比例較高,對公司支援能力較弱。
“豬週期”下業績波動如過山車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這句話用在豬週期下的養殖企業再貼切不過。
受豬週期和非洲豬瘟疫情等影響,2019年以來生豬價格顯著回升,生豬養殖企業業績迎來了大爆發,“二師兄”概念股在二級市場一飛沖天。Wind數據顯示,牧原股份的股價自2019年年初至今漲幅超過300%,公司的市值也一度在3月下旬達到2694億元,登上中小板市值一哥的寶座。
在順週期下債務擴張帶來的壓力是被掩蓋的,但一旦週期發生逆轉呢?
從牧原股份歷年財報來看,業績受豬週期影響頗深。上市以來,牧原股份的營收穩步增長,但凈利潤卻隨著豬週期呈現大幅波動狀態。凈利潤高的年份高達61.14億元,低的年份卻只有0.8億元。2017-2019年,牧原股份的凈利潤分別為23.66億元、5.28億元和63.36億元。中誠信國際報告也指出,公司所處生豬養殖行業價格週期性波動特徵明顯,對盈利能力穩定性造成一定的影響。
多家機構報告指出,本輪豬週期或將在今年下半開啟持續下降通道。牧原股份在5月27日接受機構調研時也指出,未來豬價大趨勢還是逐步向下的,5月份的下跌更多的是短期波動影響。短期的豬價波動並不會對公司長期的發展戰略造成較大影響。但如果未來豬價發生劇烈波動,對現金流造成較大影響,公司會迅速調整建設速度。
如何破解豬週期的怪圈?從牧原股份的公告來看,答案或許是規模化。
6月7日晚間,牧原股份公告以自有資金出資設立在北京房山等地設立14家子公司;子公司牧原肉食以自有資金出資設立開魯肉食、上蔡肉食、潁上肉食。上述17家公司擬定註冊資本金共5.8億元。公司還擬對49家子公司進行增資,增資金額合計約52.08億元。而此前牧原股份還聯手華能信託投資210億元,擴大生豬養豬規模。
不過,瞄準養豬規模化這樁生意的不止牧原股份。新希望集團、溫氏集團等大型農牧企業也紛紛擴大養豬規模,此外更有地産企業跨界殺入。在這一背景下,牧原股份破解豬週期怪圈又有多少勝算呢?
(責任編輯: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