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0、50、300、30萬.......
看似毫不相關的數字,是屬於新東方線上老師劉暢的獨家時光剪影。回頭重溫,劉暢依然記得每個數字背後的種種歷練,這些是記錄他職業生涯的刻度尺。
18年前,劉暢的同學不得不辭去新東方的教職,所以決定推薦他加入新東方。“這真是機緣巧合了。”劉暢説,自己也沒有想到,這份工作一幹就幹了18年。
10個小時,是剛到新東方的劉暢每天備課的時長。為了達到新東方老師的上崗要求,劉暢每天在空蕩蕩的教室裏對著空氣練習講課,回家又繼續對著鏡子、錄音機一遍遍打磨逐字稿。剛開始的兩三個月,他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
“沒辦法,我這個人説話不太有力,語調比較平,我怕給學生上課會變成催眠。”劉暢常常自嘲自己不是“表演型人格”,性格太溫和。剛開始教課時,他就很怕吸引不了學生,所以只得苦下功夫打磨內容。

50個班、每個班超過300人,逐漸成長為名師的劉暢,每年都在教授大量學生。他的英語課堂上,從哲學到詩歌,從歷史到藝術,融匯了不同領域的知識。也正是這些知識,讓他征服了越來越多學生,都投入聽課、背單詞、練作文的隊伍。
2020年疫情期間,劉暢在新東方線上開設了免費直播課,領取課程的學生達到了30萬。一名學生找到劉暢的微網志留言:“報上課了!以後跟著暢男神一起努力。”劉暢的“自來水”學生粉絲們回復他:“恭喜你,你發現了一個寶藏詩人。”
來,乾一碗“黑雞湯”
“詞彙量不一樣的兩個人不可能走在一起。”
“人生的意義在於背單詞。”
劉暢總能用這些口頭禪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一本正經的“胡説八道”也成為劉暢在學生心中的標簽之一。從線下到線上之後,劉暢這些個人風格鮮明的金句,又在新東方線上的直播間裏火了起來。
冷吐槽的畫風沒變,而劉暢的教學重點卻在慢慢調整。在新東方線上,劉暢的授課內容由之前的GRE、GMAT出國考試變成了四六級、考研英語,無論是課程重點還是學生需求都有很大的變化。
“大部分考研同學的英語基礎要稍微弱一點,所以不能一下把難度拔得太高,而是要做到差異化授課,對於不同水準的學生分層教學。”劉暢解釋,他以前會告訴學生們在課下自行背單詞,但現在劉暢在課堂上專門安排背單詞的環節,帶著同學們復習詞彙和重點,換著花樣讓同學們記住那些知識。
面對一些學生學習的誤區,劉暢往往會給出一些不太尋常的回答。
“老師,我要不要去背一本詞彙書?”每次遇到這個學生最常問的問題,劉暢就會“穩準狠”地吐槽:“其實抱著一本詞彙書死記硬背,往往是用來掩飾內心當中的懶惰,或者為不做題找到冠冕堂皇的藉口。”
吐槽過後,劉暢又溫和地點撥:“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實踐中使用,我建議你們還是刷題,在題目中可以見識到各種詞彙的使用方法,與其花十分精力去背書,不如花十分精力做做題。”

遇到“懶癌患者”型的學生,劉暢也有自己的一套辦法。他從來不給學生打雞血,而是灌上一碗黑色幽默的“黑雞湯”。
“我這麼差勁,努力也沒救了啊。”看到學生喪氣的留言,劉暢淡定地“懟”了回去:“你覺得你很差是嗎?其實大部人考試水準都很差。沒有最差,只有更差。”
在18年的教學中,劉暢教過的“差生”確實太多了,有的學生交上來的作文甚至全篇都是語法錯誤。但劉暢認為,所謂“差生”是沒有被看到優勢,因此他總會想辦法讓他們拋棄自卑和膽怯。
“作文的內容還可以,結構還可以,你就是語言錯誤稍微多了一點,下次注意就好了。”劉暢每次批改完作文,都會給學生留下一句話,或鼓勵或點撥。他希望自己的小鼓勵,能讓學生慢慢喜歡上自己,進而喜歡上考研英語。
“能夠在相對苦的復習中,讓他們找到一些精神和心靈上的慰藉,其實也是作為老師功德無量的一件事。”劉暢説。
寶藏詩人也“吃雞”
教書18年,劉暢已經從當年的“小鮮肉”變成兩個孩子的父親,常常開玩笑説自己已經是一名“中年男子”。但遇到“00後”的學生們,劉暢從來不擔心年齡差異,反而有説不完的話題。
男生們流傳著“暢男神收藏幾十雙AJ球鞋”的傳説,劉暢在接受採訪時笑著承認了這個愛好:“我也沒想到,當年收集球鞋的愛好,現在成了全民風潮。”
聊到玩遊戲,劉暢也是隱藏的大神。從“初代網紅”星際爭霸、紅色警戒,到當下最火的“王者”和“吃雞”,這些遊戲劉暢一個不落玩了個遍。
“上課吸引人的方法也需要一些新的東西,不能總是用一些老梗吧。”劉暢開玩笑説,遊戲不只是給自己放鬆,有時候也是跟住年輕人的捷徑。遊戲填滿了年齡上的代溝,但同時作為一名老師和一名大男孩,劉暢對遊戲的體會更深刻了些。
“遊戲除了是小男生對未來的期待和對世界的想像,
中二少年暗藏心底的隱秘身份和秘密基地,
更是無數成年人在日復一日柴米油鹽的現實生活中,
一場場未能邁步踏上的冒險旅程的遊歷……
以及,一個個在現實世界裏無法放手實踐的沙雕行跡。”
愛寫詩的劉暢寫下這段話,因為他理解備考學生的痛苦和壓力。遊戲對於長期備考的學生們來説並不是逃避學習,而是一種獨特的陪伴。“我希望自己不僅僅在專業上是老師,我也是從那個階段過來的,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就是比他們更懂自己。”
讓題目背後的意義自己“跳出來”
除了上課時的口才,劉暢也是一名出色的演講師,多次參加共青團中央“夢想之旅”“相信未來”等全國巡講。他希望能在傳授知識之外,用對故事、熱情和嚮往觸動學生。
大禮堂、報告廳、體育場,都是劉暢的演講臺。數千人的場地裏,他一般看不清台下學生們的表情,但他可以聽到現場學生們的笑聲和掌聲。

(圖為劉暢老師演講現場)
“梵谷對色彩的掌控無與倫比,他把生活中遭受的苦痛和磨難轉化成畫布中激情洋溢的美,揉合熱情和痛苦來表現人世間的喜悅、激情、壯麗,前無古人,也許也後無來者,但他跑得太快了。”劉暢在臺上説,“我想到GRE的一道題:思想超越時代的人,他們的觀點難以被時代所認同,但必為後代人所稱頌。同學們,當你們越欣賞梵谷的天真,其實越不應該對身邊的社會失望。”
從一道題到一個道理,題目的答案印在課本上,但題目背後的意義已經從卷子上跳了出來。
説到這裡,劉暢又回到了老師的角色:“老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教授他們生活的道理,要給學生一種正確看待生活和世界的方式,備考是一場馬拉松,多一些心靈上的依託會更好。”
每到課程結束的時候,劉暢總會反覆修改最後一張PPT,他不再講解任何單詞、知識點、考試技巧,而是為每一屆學生寫一首臨贈言。在2020年課程結束後,劉暢送給學生們這樣一段話:
“每個人的手中都握有打開奇跡之門的鑰匙,
只是能覺察到這把鑰匙的人少之又少,
所以改變命運這樣了不起的奇跡很難發生,
但只要你想去改變,
併為之一步一步的去努力,
總有一天,奇跡之門會為你敞開。”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把知識忘掉以後,剩下的或許才是教育真正的任務。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