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濟南消息 日前,主營生化診斷試劑産品的九強生物(300406.SZ)以18億元的價格收購邁新生物65.55%的股權。據了解,評估機構給邁新生物開出了27.57億元的評估價,相對於3.99億元的賬面價值,評估增值率達六倍。
公開資訊顯示,邁新生物成立於1993年1月7日,主營體外診斷試劑的生産。在本次交易中,九強生物擬與國藥投資共同採用支付現金方式購買德福二期、GL、杭州鼎暉等合計持有的邁新生物95.55%的股權。其中,九強生物擬受讓65.55%,國藥投資擬受讓30%。同時,本次重大資産購買的實施與國藥投資參股權收購的實施互為前提,九強生物需為65.55%股權支付18.03億元,交易完成後,邁新生物將成為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對於該交易定價,九強生物在公告中稱,中聯評估對邁新生物分別採用收益法和市場法進行了評估,並最終選取了收益法的評估結果。邁新生物在評估基準日合併口徑歸母所有者權益價值賬面值為3.99億元,經收益法評估後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全部權益資本價值為27.57億元,評估增值23.58億元,增值率591.51%。
6月18日,深交所下發了問詢函,連續問出有關定價依據、業績承諾等14項問題。據了解,在2017年4月份,邁新生物進行股權轉讓時,當時的價格以整體估值12億元為基礎確定。按此計算,邁新生物的估值短短三年時間就由之前的12億元增加至了27.57億元。對此,深交所要求結合邁新生物歷史業績情況等,説明本次評估報告的預測期營業收入、毛利率等關鍵參數是否與2017 年4 月引入外部投資人的評估報告存在差異。
在本次交易中,關於盈利預測補償方面,報告提到若未完成承諾業績,補償義務人應當就業績差額承擔現金補償義務,補償義務人同意,對上市公司的業績補償義務按照其在第二次股權交割中,也就是共計42.55%的股權,分別向上市公司轉讓的標的股權的相對股權比例承擔責任。以18億元現金受讓了65.55%的股權,卻只讓轉讓方承擔42.55%股權比例的補償義務。對此,深交所要求九強生物結合前述業績補償僅考慮邁新生物42.55%股權、具體補償金額計算方式存在差異的情形,説明是否存在補償義務不能得到充分覆蓋的風險及應對措施,業績補償方案是否損害上市公司或中小股東權益。
此外,相關報道顯示,前身為集體所有制企業的邁新生物在歷史上存在整體轉讓是否獲批未知、改制流程是否合規無法查證、增資過程出資不實等諸多合規問題,這些是否會對交易造成影響存疑。昨日,記者致電九強生物對相關問題進行採訪,但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復。山東商報·速豹新聞記者 黃壽賡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