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所需,太平所向,太平人壽作為中國太平旗下專業壽險子公司,在政企聯動、創新服務等方面不懈嘗試,積極推進精準扶貧,通過構建及優化“四大平臺”,達成社會責任與商業利益的有機結合。
太平人壽:逆勢增長 對標先進
3月29日下午,中國太平在香港發佈2018年全年業績,整體穩中向好、跑贏大市。集團羅熹董事長髮布的“1+6”中國太平新時代發展戰略,明確了“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化現代金融保險集團”的目標。
作為集團旗下專業的壽險子公司,太平人壽的主力作用愈發凸顯。2018年,太平人壽貢獻了整個集團76%以上的經營凈溢利,整體經營有六大亮點:一是原保險保費增速跑贏大市,同比增長8.5%;二是市場排名較2017年提升一位至第五位,實現爭先進位;三是個險新單期交保費實現正增長,增速位居行業前列;四是代理人隊伍在主要同業中增速最快,個險代理人數量逆勢攀升至51.3萬,大幅增長33.52%;五是獲得保險公司服務評價AA級,是僅有的3家獲得AA評級的人身險公司之一,連續3年獲保險公司經營評價A類;六是業務品質保持領先,個險和銀保渠道繼續率多年保持行業前列,惠譽國際連續三年給予“A+”評級。(以上數據為人民幣結算口徑)
精準扶貧:發揮專業 多措並舉
中國太平作為第一批參與國家定點扶貧工作單位,堅決肩負金融央企使命擔當,曾被國務院扶貧辦授予“全國定點扶貧工作先進集體”。
太平人壽作為中國太平旗下的專業壽險子公司,一直強調健康發展,同樣也把履行社會責任放在重要位置,並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扶貧思想和“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的重要指示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充分發揮金融保險優勢,幫助群眾脫貧致富,把優質經營帶來的整體利潤,留一部分投入民生保障、精準扶貧,協助政府做好社會管理。
太平人壽積極參與各類扶貧幫困捐贈活動,同時還在消費扶貧、智力扶貧、保險扶貧等非傳統方式上下真功夫。
消費扶貧方面,公司倡導員工購買定點扶貧地區特色農副産品,搭建面向各級機構和個人的網路銷售平臺,主動將公司福利或工會活動與扶貧消費相關聯,提升幫扶效率和效果。
智力扶貧方面,公司輸出太平人壽的優秀人才,派遣到貧困地區挂職,幫助當地脫貧攻堅。比如,新疆“訪惠聚”精準扶貧項目,是太平人壽的一項長期性幫扶工作。2016年至今,先後派遣6名駐村工作隊員和3名駐村幹部,與當地幹部一同建強基層組織、推動精準扶貧、服務當地百姓、提升治理水準。
保險扶貧方面,作為扶危濟困的保險人,太平人壽深刻認識到,保險和扶貧具有天然的內在聯繫,理應更大力度發揮保險獨特作用,例如向黑龍江、貴州等地的貧困人口捐贈保險産品,用保險産品的保障功能為貧困家庭托底。
從2014年開始,太平人壽陸續在廣西的北海、玉林、防城港三地開展大病保險服務,通過發揮保險主業優勢開展精準扶貧,五年來為當地近52萬貧困人口提供大病保障,幫助他們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
四大平臺:凝心聚力 雙贏互惠
企業常常會面臨月亮和六便士的選擇。企業要生存,那就一定要關注商業利益,但要能引領行業,更需要有一種超越自身利益的核心理念作指引。全力推進精準扶貧的過程,也促進太平人壽構建並優化了“四大平臺”。
一是央企勇擔社會責任的平臺。針對脫貧攻堅,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精準發力、務求實效”,並提出“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加大攻堅力度,提高脫貧品質”。國家所需、太平所向,太平人壽充分響應十九大報告精神,“注重扶貧同扶智相結合”,通過政府投保、保險讓利,讓貧困人群付錢少了、報銷多了,改變“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困境,通過發揮主業優勢,協助政府實現精準扶貧。
二是企業品牌形象宣傳的平臺。太平人壽認為,認真服務好每一位貧困客戶的同時,也在積極傳遞著公司“以客戶為中心”、對所有客戶一視同仁、為客戶提供極致服務的理念。與此同時,太平人壽與當地政府形成了良好的政企互動,從而更有機會參與及服務當地經濟建設。
三是培育潛在保險客戶的平臺。為貧困客戶解決好“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不僅有助於他們緩解當下的經濟壓力,也將促進他們在以後的生活中主動思考並完善自身的保障。
四是科技賦能優化管理的平臺。降本增效,向管理要效益,用科技手段減少成本支出,讓太平人壽有更多的能量投入扶貧、做好扶貧。太平人壽運用科技手段優化管理,控製成本,讓客戶獲得超出預期的體驗。現在很多賠案的理賠速度可以用“秒”來計算,運營效率和服務品質進一步提升。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也是中國太平成立的90週年,作為央企成員單位,太平人壽將更加毫不猶豫地承擔起央企的社會責任,充分發揮 “社會穩定器”與“經濟助推器”的重要功能,傾力服務於國家的扶貧攻堅,一以貫之地踐行“國家所需、太平所向”集團新時代新戰略。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