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醒來的鄉野舒展筋骨,開啟又一天的勞作;日上三竿,勤勞的農人揩凈汗水,盤算著未來的收穫;晚霞滿天,五彩的燈光讓日落而息的鄉村別有風味。
同樣的一天,不同的色彩。從黃海之濱到黃河灘區、從僻壤偏村到物流名城、從聖人故里到牡丹之都,齊魯大地農業更有幹頭、農村更有看頭、農民更有奔頭,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
在菏澤市鄄城縣舊城鎮六合社區(三合村村臺),王莊村村民在展示自己的選房確認單(2020年9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破曉日新:幸福路越走越寬廣
18日清晨6點,第一縷陽光照進川道村,818路公交車就要發車了。
川道村位於濟南市南部山區柳埠街道最南端。之前,村裏人想出山要花近1個小時走上4公里多山路。
2018年12月,村裏第一次進了公交車。一天4班,票價2元,老年人免費乘車。
這好像打通了山村的“經脈”。山下的集市,來自川道村的山貨越來越多。
林果豐收時,村民每人一根扁擔、兩個果筐,扛著五六十斤山楂,坐公交車“運貨”到山下,每斤多賺兩三塊錢。
不只是這裡,濟南公交集團南部公司已相繼開通了10條“扶貧公交線”,越來越多的山裏人在家門口坐上了公交車,偏遠村莊和繁華城鎮走得更近了。
夢在前方,路在腳下。
當公交車翻山越嶺時,每天清晨5:53發車的7053次列車早已從濟南站發出。這趟火車以“慢速”聞名,沿途停靠十余個散落在山間的站點。近200公里的路程、不到12元的票價,仿佛為城裏人留住了一份舊時光。
這趟自1974年開通運作的列車,最初就是為山區群眾通勤服務。如今,列車上有了書店,還不定時舉辦農産品推介會。
品格獨特,讓它迎來更多遊客。近些年沿線生態農業快速發展,它所停靠的小站也吸引了更多目光。坐著小火車趕大集,品農家飯、買土特産,讓這趟“慢火車”換了一種活法。
時序更替,夢想前行。
灌溉難、吃水難、用電難、出行難、上學難、就醫難、安居難、娶親難,黃河灘區人,祖祖輩輩與“灘區八難”為伴,灘區房子陷入“淹沒—倒塌—重建—淹沒”的輪迴,群眾深陷三年墊臺、三年蓋房、三年還賬的“三三宿命”。
2017年,山東啟動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作,為60多萬灘區居民解決安居問題,給群眾一個穩穩的家。
近年來,圍繞破解鄉村振興“人、地、錢”難題,山東省制定了24條創新務實管用的措施,蹚出了特色鮮明的改革創新路徑。
拼版照片:上圖為即將要遷建的菏澤市鄄城縣舊城鎮王莊村(2020年9月20日攝,無人機照片);下圖為菏澤市鄄城縣舊城鎮王莊村即將要整體遷入的六合社區(三合村村臺)(2020年9月2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暖陽當空:三農經越念越時尚
正午暖陽照在紅紅的櫻桃上,厲家寨又一次迎來櫻桃的成熟期。採摘園裏,遊客歡聲笑語,品嘗著收穫的滋味。
“愚公移山,改造中國,厲家寨是一個好例。”這是當年毛澤東主席“點讚”過的地方。臨沂莒南縣坪上鎮厲家寨村,地處三山五嶺兩河之間,曾經山石密布、耕地稀薄。1950年起,厲家寨人硬是削平11個嶺頭、填平300道溝,整修出3000多畝良田。
如今,厲家寨村又闖出了一條時代新路。十幾年間,櫻桃成了厲家寨人和十里八村的“金果子”。2016年,厲家寨村還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評為“中國櫻桃第一村”,周圍18個村連片種植的櫻桃面積,超過2.6萬畝。
幸福生活是幹出來的。
2019年開通的魯南高鐵,“厲家寨站”成為沿線上唯一一個用村莊命名的高鐵站。
自從通了高鐵,這裡的新鮮櫻桃能快速送達沿途城市,城裏人實現當天抵達、採摘、返程;厲家寨人開始邀請網紅帶貨,琢磨起櫻桃酒、櫻桃汁、櫻桃果脯等新産品。
正在舉行的第二十二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上,“黑科技”空間電場栽培技術成為新亮點。它通過模擬自然界存在的正向大氣電場,增加植物光合作用,提高産量和品質。
壽光市稻田鎮農民崔江元説,智慧手機是“新農具”,一鍵遠端調控大棚種菜參數。
山東將現代高效農業納入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産業,農業勞動生産率三年提高62.7%。目前,山東擁有53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佔到全國四成,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和産業強鎮數量領跑全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山東積極推動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全力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山東2020年度農業總産值達到10190.6億元,連續數年領跑全國。
這是2020年5月6日拍攝的厲家寨村高鐵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孫運亮 攝)
華燈初上:精氣神越來越抖擻
夜幕降臨,迎著初夏的微風,文化聖城曲阜好不熱鬧。
在曲阜沂河公園,中華傳統家規家訓展、萬名孝星榜以及電子屏上播放的《孔府小故事》,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來往的人們。
“地接魯國多君子,身傍尼山近聖人。”地為紙,水為墨,在沂河公園文化廣場上,書法愛好者孫宜存走筆遊龍。他一邊寫字,一邊向圍觀群眾講述筆下字句的含義。
近年來,曲阜市創新文化載體,全力滿足群眾精神新需求,守正創新育新風,以文化潤民心,走出了一條文化惠民新路。
儒學講座、書香杏壇公益課堂、聖城少年講聖城故事、書香一縷傳家風等活動實現常態化、全覆蓋,讓聖城夜晚因文化亮起來,讓生活因文化更美好。
此時,臨沂市蘭陵縣“印象代村”古村鎮,正是一天中人氣最旺的時候。剛剛過去的假期,這裡升騰的煙火氣,讓村民們有了更“潮”的休閒去處。
“我這豆腐腦,用的是老手藝,讓你喝出兒時的味道。”店主李玉玉麻利地舀著豆腐腦。“五一”期間,這家小吃店一天能賣出500多碗豆腐腦。
“代村發展夜經濟,不僅在‘吃’上做文章,更突出‘遊’的內涵,比如村史館延長開放時間、‘燈光盛宴’等文藝演出,讓遊客體驗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蘭陵國家農業公園總經理劉雁濱説。
“要想讓劉土城村變得更好,就得發展産業,西瓜要推出去,不能光讓鎮裏人知道這瓜好吃,要讓全縣的人都知道。”黨員楊金義説。
夜幕低垂,菏澤單縣龍王廟鎮劉土城村圍繞“如何發展”,舉辦了一場60余名黨員、群眾參與的“鄉村夜話”。
趁夜坐在一起“拉呱説事”,是魯西南地區百姓的習慣。單縣發揚“鄉村夜話”傳統,由縣、鄉、村幹部組織村民,利用晚飯後的時間,共同商量具體村務,充分集民智、匯民力。
“惟希望也,故進取;惟進取也,故日新。”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這篇時代雄文正一筆一畫改變著齊魯大地百姓的生活。
這是2020年9月26日拍攝的曲阜孔廟(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責任編輯: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