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保護網路文學智慧財産權”的相關話題再一次成為熱點。
“隨著網路文學、有聲、動漫、影視、遊戲等行業的多元發展,數字文化産業已經成為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力量。相較于智慧財産權保護已取得顯著成果的音樂、影視、遊戲等下游領域,作為重要IP源頭的網路文學依舊面臨著複雜的盜版侵權形勢。”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吳義勤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多方合力打擊盜版仍存難點
根據去年5月份中國版權協會發佈的《2021年中國網路文學版權保護與發展報告》,2021年盜版造成的損失規模達62億元,同比上升2.8%,約佔網路文學市場規模的17.3%;多數網路文學平臺每年超過80%的作品會被盜版;高達82.6%的創作者深受盜版侵害。
去年5月26日,中國版權協會、20地省級網路作協、12家網文平臺與唐家三少、蝴蝶藍、貓膩等522名網文作家聯手共同發起反盜版倡議,這也是網路文學行業誕生以來最大規模集體倡議。
儘管多方發聲,但盜版行為難以根治。對於形成盜版網路文學産業鏈的原因,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張偉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是消費者的版權保護意識薄弱,沒有形成付費閱讀的版權意識;二是隨著網際網路技術進步,盜版的技術手段也越發高超、隱蔽;三是盜版形成了一套産業鏈,並非一個主體單方作戰。
此外,網路文學的智慧財産權維權難也是一種普遍現象,張偉君進一步表示,一方面,盜版平臺數量龐大,形成此起彼伏“打不盡”的情況;另一方面,盜版平臺往往採用了一些規避風險的手段,借助一些殼或者境外的公司來實施盜版行為,對維權産生障礙。
委員紛紛發聲打擊盜版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吳義勤提交了《關於鞏固網路文學盜版治理成果 促進數字文化産業繁榮發展》的提案。
吳義勤表示,在盜版侵蝕下,作家的創作熱情受到打擊,諸如現實題材、科幻題材等一批創新題材發展受阻,對整個數字文化産業造成不利影響。盜版平臺還存在大量違規內容,文學審美和價值導向出現偏差,更有甚者為了獲利還成為釣魚網站的廣告渠道,危害用戶特別是青少年群體的身心健康和資訊安全。
對此,吳義勤建議,第一,審慎調整網路侵權案件的管轄規則,避免增加權利人維權成本;第二,加強搜索引擎/瀏覽器等網路服務商的主動過濾義務,遮罩盜版網站搜索顯示;第三,壓實應用市場的審核義務,加大對盜版小説App的處置力度;第四,加強科技反盜,建立高效的監管與司法聯動體系。
同時,在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閻晶明提交了《關於加強網路文學版權保護 提升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競爭力》的提案。
閻晶明表示,“當前,相關法律對網路文學盜版侵權行為的刑罰力度相對較低。2021年揚州的一起判例顯示,被告人通過複製網路小説侵權牟利80多萬元,最終因犯侵犯著作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5萬元。非法所得與罰金存在巨大懸殊,難以對侵權人産生震懾效果。即使根據國家版權局頒布的《使用文字作品支付報酬辦法》,原創作品的基本稿酬標準和計算方法也僅僅為每千字80元至300元,與作者本身的投入相差甚遠。”
閻晶明建議,第一,推動落實“黑白名單”制度,定期公示侵權盜版網路服務商“黑名單”; 第二,充分認識網路文學的産業價值,提高盜版打擊和懲賠力度;第三,提供專業力量,支援中國網路文學企業跨境維權。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