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全國兩會帶來五份提案後,2022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蘇寧環球集團董事長張桂平再次向大會提交了四份提案,分別對防範化解返貧風險、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構建誠信社會、推動見義勇為事業高品質發展等重點民生議題,給予關注,建言獻策。
全國政協委員、蘇寧環球集團董事長 張桂平
加強動態監測和幫扶 防範化解返貧風險
2021年,在迎來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的重要時刻,我國雖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然而,打贏脫貧攻堅戰並不意味著貧困治理的徹底成功,當前仍有許多脫貧群眾處於脫貧與返貧的邊緣,面臨諸多返貧風險。
要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有效防範化解返貧風險,需從根本上轉變以往扶貧對象的確定及幫扶機制,堅持動態監測與及時干預幫扶相結合,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
張桂平委員認為,要想有效防範化解返貧風險,應從以下三方面採取有力措施:一、樹牢風險防控底線思維,健全防止返貧的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二、運用大數據系統分析和研判返貧風險,及時發佈返貧預警資訊;三、構建短、中、長期相結合的風險干預機制,阻斷返貧風險生成。
他認為,政府部門要設立符合當地實際的系統返貧風險監測指標,採用網際網路資訊技術和入戶走訪調研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對易返貧、致貧對象進行動態監測。
同時從長遠看,要統籌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兩大戰略有機銜接,加強農村人力資本投入,加快構建囊括骨幹型、引領型、專業型和實用型四類人才的鄉村智力體系,築牢防範化解返貧風險的基石。
進一步提升法治化水準 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完備的智慧財産權法律法規體系,是強化智慧財産權保護的重要保障,在智慧財産權保護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當前我國智慧財産權保護還存在法治化水準不高,對侵權行為認定不清、管控不嚴,一些新興領域的智慧財産權保護制度不完善,企業對商業機密等重要智慧財産權重視程度不夠、保護能力不足,尤其是中小型科技創新企業缺乏足夠能力保護自身智慧財産權等問題。
為此,張桂平建議,應根據時代條件變化,加快完善智慧財産權相關法律法規,增強法律之間的協調性。同時建設智慧財産權涉外風險防控體系,完善跨境司法協作安排,形成高效的國際智慧財産權風險預警和應急機制。此外,還應加大專業智慧財産權人才的培養,不斷增強企業自身完善建設智慧財産權保護體系的意識和能力。
進一步完善誠信體系 構建誠信社會
近些年來,加強誠信建設已成為全社會共識,取得了積極進展和長足進步。同時也要看到,當前我國社會的誠信建設水準與人民群眾期望還有差距,與經濟社會發展水準還不相適應,全覆蓋的社會信用體系尚未完全形成,誠信建設在法律法規、制度規劃、社會氛圍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誠信缺失仍然是經濟社會發展中一個突出問題,誠信體系建設體制機制亟待健全和完善。
為此,張桂平建議,政府部門要帶頭講誠信、守契約,要全面糾正並堅決杜絕政策朝令夕改、承諾不予兌現、債務隨意拖欠、新官不理舊賬等政務失信行為。有關部門要加強對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從業人員及居民個人的誠信管理,提高社會組織誠信自律水準,引導社會組織加強誠信自律。
同時,還要抓緊建立與誠信建設相適應的法律法規體系,制定專門的法律和規章,規範信用各相關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依法實施失信確認和信用修復,形成明確有效的導向機制和約束機制。
推進新時代見義勇為事業高品質發展
見義勇為事業是一項光榮的社會公益事業,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弘揚見義勇為精神,發展見義勇為事業中還存在地方政府責任主體意識依然比較淡薄、推進不平衡、部門履職不充分、綜合保障不夠有力等問題短板和薄弱環節。
為此,張桂平建議,應從國家層面進行立法,通過國家立法,構建科學、規範、高效的見義勇為全國統一認定、救助、表彰制度。政府作為見義勇為工作的責任主體的意識必須明確和統一。從完善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把弘揚見義勇為精神、發展見義勇為事業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總體規劃。
同時,媒體也要加強見義勇為事跡的宣傳,積極報道見義勇為先進事跡以及保護和獎勵見義勇為人員的相關政策,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見義勇為的宣傳教育、志願服務、捐贈資助等活動,在全社會營造學習見義勇為事跡、尊崇見義勇為英雄的濃厚氛圍。
(以上圖片為蘇寧環球提供,授權中國網財經使用)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