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7日訊(記者 王擎宇)記者獲悉,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郵政局普遍服務司司長馬旭林今年提交了關於在城市規劃中預留快遞末端作業場所的提案。
近年來,快遞行業快速發展,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等國家發展大局中的戰略支撐作用不斷發揮。當前,我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郵政快遞網路,快遞業務量超千億件,連續9年穩居世界第一。最高日處理能力超過7億件,年每人平均快件量接近80件,快遞業務收入超萬億元。
馬旭林在提案中指出,當前我國快件末端投遞仍存在三個問題。
(一)末端投遞難。快遞業務量增速遠超從業人員數量增速,使得末端投遞“人少件多”的壓力愈加突出。尤其是在“618”“雙十一”等大型電商促銷活動期間,激增的快件量和短期大量末端用工缺口之間的矛盾,極易出現派送時效延長、快件積壓滯留等問題,引發輿論關注,降低用戶寄遞服務體驗。
(二)場地設置難。穩定的場地是末端網點能夠正常實施分揀、投遞作業的基礎。然而現實中,快遞企業出於成本、覆蓋範圍、作業便利程度的考慮,往往很難找到合適的末端作業場地。尤其是在快遞末端投遞需求大的一些城市,實體商鋪的昂貴租金往往遠超快遞企業承受能力,加之各類整改整治等政策管制迫使網點搬遷導致的客戶流失、延誤罰款等都極大地拉高了經營成本,快遞網點“安家難”問題異常嚴峻。
(三)服務提質難。快遞作為一項民生工程,已然成為越來越多城鄉居民日常生活的剛需。然而,快遞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在很多地區與快遞行業的發展規模、服務能力、社會責任不相匹配。當前,快遞末端場所納入城市統一規劃的少之又少,由此産生的路邊分揀、末端投遞“擺地攤”、投遞服務不及時等已經成為制約快遞行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瓶頸。
馬旭林表示,目前從全國整體看,快遞行業基礎設施在地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公共服務設施相關規劃仍顯不足。
對此他建議,各有關部門應加強對快遞公共屬性的研究,指導各地發展改革、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在國土空間利用、城市發展、公共服務設施等各項規劃政策中合理安排快遞場所、便民服務網點等末端基礎設施,明確規定:在新建住宅小區、商業樓宇、高等院校等單位時,應當同步規劃設置快遞末端服務設施及建設場地;在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時,也應當對小區內快遞末端服務設施的建設和改造給予場地等支援,與改造項目有效對接,同步推進建設。
(責任編輯: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