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2月18日訊(記者 裏豫 趙戎)12月13日,由中國證監會公佈的《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定》勢必會掀起一股A股公司分拆子公司上市的潮流。記者發現,于1996年上市的銅陵有色金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銅陵有色,000630.SZ)已經提前著手佈局,有跡象顯示要當第一批吃螃蟹的公司。
然而,銅陵有色本身一直處於高營收、低利潤的脆弱狀態,2018年的凈利潤率0.8%;經營狀況良好的子公司如果真的拆分上市成功,預計會使母公司凈利潤率進一步下滑。
拆分上市佈局進行中
11月份,銅陵有色公告稱,全資子公司安徽銅冠銅箔有限公司(下稱銅冠銅箔)擬增資擴股從外界引入一名戰略投資者。
根據披露資訊,銅冠銅箔本次將新增註冊資本2176.1658萬元人民幣,註冊資本由目前的60000萬元人民幣增加至62176.1658萬元人民幣。增資完成後,銅陵有色持股比例96.5%,新增投資方持股比例3.5%。
銅冠銅箔在銅陵有色及關聯公司體系內處於下游,主營業務是電子銅箔製造銷售及服務,銅材、銅合金、電磁線、電線製造銷售及服務,銅商品貿易等。公告顯示,其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1—7月份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92億元、12.53億元、14.05億元和14.8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0.72億元、1.95億元、1.65億元和0.83億元,整體經營狀況良好。
這樣“掙錢”的全資子公司,為什麼要讓外來資本“分一杯羹”?業內人士分析,這應該是銅陵有色在為子公司拆分上市做準備。
12月13日,證監會《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定》(下稱《若干規定》)正式發佈,8月份,《若干規定》的徵求意見稿已向社會發佈。雖然該規定在獨立性以及關聯交易、同業競爭和股東資金佔用方面仍有嚴格規定,但至少是對上市公司子公司拆分上市這件事松了綁。當即有一批整體上市多年的老牌公司對此表示了極大興趣。
地方政府的激勵也是影響因素之一。據了解,銅陵有色所屬的銅陵市為了激勵企業上市,政府給予了很高的獎勵。2017年11月28日,銅陵市披露的“企業上市(掛牌)和直接融資獎補政策”中,“對成功發行股票的企業,同級收益財政給予800萬元獎勵”。
還有多手準備
10月16日,銅陵有色公告稱,向全資子公司銅陵有色股份銅冠資訊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銅冠資訊”)增資,註冊資本由原本1500萬元增加至1億元。
資料顯示,2018年,銅冠資訊凈資産5,850.50萬元,實現營業收入4,166.30萬元,凈利潤811.26萬元。2019年上半年,銅冠資訊凈資産6,272.52萬元,實現營業收入2,482.96萬元,凈利潤422.02萬元。
對於此次增資的目的,銅陵有色公告稱是為滿足銅冠資訊經營業務發展需要,進一步提升銅冠資訊的綜合競爭力。
銅冠資訊主要經營範圍包括:自動化控制工程、電腦網路系統、軟體、儀器儀錶、電力設備、電視監控工程設計、開發、施工和服務;有色電視網的建設、運營;自營和代理各類商品及技術進出口業務;信源製作與整合;設計、製作、發佈國內各類廣告,代理上述廣告業務,企業形象策劃。
與其他子公司相比,銅冠資訊的業務獨立性相對較強,且規模有限,是比較合適的拆分上市對象。上市公司的增資行動應該是在做先期準備。增資同時,銅冠資訊還將更名為“安徽銅冠智慧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根據銅陵有色2018年合併報表,其營業收入845億元,凈利潤7.08億元,凈利率只有約0.8%。而這其中銅冠銅箔的凈利潤約佔23%,銅冠資訊的凈利潤約佔1.1%。如果分拆子公司上市的計劃成功,銅陵有色原本就顯脆弱的利潤率將進一步下滑。
污染問題將影響業績
記者在安徽省生態環境廳網站上查詢到,省生態環境廳正要求銅陵市生態環境局對銅陵有色下屬的金冠銅業分公司和金昌冶煉廠的環境污染問題進行掛牌督辦。其中金冠銅業的“雙閃”項目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處理銅精礦的工藝技術。該項目2012年投産,2013年首批陰極銅順利下線。遺憾的是,其固廢污染防治設施一直未通過驗收。
省生態環境廳指出,銅陵有色金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金冠銅業分公司硫酸車間産生的污酸經硫化處理後産生的砷濾餅屬危險廢物,其貯存倉庫周邊土壤被污染,對倉庫旁地下水取樣點採樣,水樣總砷濃度達0.398毫克/升,超過《地下水環境品質標準》V類水質標準的6.96倍。
金昌冶煉廠已于2017年4月停産,目前正在拆除廠房和設備,廠區內滲濾液匯入收集池,再通過水泵送至廢水處理站處理,該收集池底部無防滲措施,採樣檢測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砷、總鋅濃度分別達1400毫克/升、51.7毫克/升、1.133毫克/升、9.56毫克/升,超過《銅、鎳、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6倍、1.6 倍、1.3倍、1.4倍;廠區拆除過程産生的保溫材料等一般性工業固體廢物隨處堆放,廠區內大量黑砂未落實防揚塵措施。
目前,銅陵有色的污染問題還處在掛牌督辦過程中,如不能妥善解決,勢必影響上市公司業績。
中國網財經中心記者將繼續關注事件進展。
(責任編輯:楊濱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