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2月9日訊 (記者 趙戎)第三方支付企業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科融通)最近命途多舛。繼翠微股份(603123.SH)因發佈收購海科融通計劃而被上交所發問詢函連提17個問題之後,證監會又發佈公告表示,海科融通的股東、副總經理吳靜在新力金融(600318.SH)終止收購海科融通過程中,違法進行內幕交易,被安徽證監局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罰款。更關鍵的問題是,作為海科融通公司核心價值的第三方支付牌照2021年底即將到期,在屢次被監管部門處罰並多次重組不成的情況下,到期之後牌照是否還能再續展?
監管部門的態度可能源於海科融通的“不良歷史記錄”。據接近央行支付管理部門的人士對本網記者介紹説,支付公司如果有重大違規記錄,牌照可能被登出或到期不再續展。
根據證監會公告,此次內幕交易案所涉及金額並不大,僅沒收吳靜違法所得29,792.26元,並處罰款50,000元。事情發生在2016年9月,此時發佈內幕交易處罰公告,再聯繫此前上交所發佈的問詢函,監管部門對翠微股份並購海科融通事宜的態度已經表露無遺。
兩次並購都未成 預承諾業績不達標
此前海科融通曾兩次面臨並購機會。
2015年12月,融鈺集團(002622.SZ)前身永大集團擬以29.69億元收購海科融通100%的股份,其中向海科融通股東以股份支付交易對價26.64億元,支付現金3.06億元。海科融通業績補償義務人承諾2016-2018年凈利潤分別不低於2億元、2.6億元、3.4億元。不過停牌五個多月後終止重組,原因是“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發展面臨著監管政策的重大不確定性”。
2016年9月,新力金融公告正式披露重組預案,擬以股份支付18.13億元,並支付現金5.66億元,合計作價23.79億元收購海科融通100%股權。彼時,海科融通業績承諾為,2016-2019年凈利潤不低於1億元、1.95億元、2.7億元和3.35億元。
根據翠微股份公告披露,海科融通2017年凈利潤9,356.31萬元;2018年凈利潤14,468.43萬元;2019年1-10月凈利潤15,701.88萬元。也就是説,即使此前兩次並購成功,海科融通也是完不成業績承諾的。 對此,上交所在問詢函中也提出了相應問題。
天眼查顯示,海科融通成立於2001年4月,法定代表人孟立新,註冊資本2.558億元人民幣,北京海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海淀科技)持股35%。海淀科技與翠微股份實控每人平均為北京市海澱區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此次翠微股份收購海科融通構成關聯交易。公開資料顯示,翠微股份近年業績持續下滑,有開拓新業務的需求;海科融通雖然營業收入保持增長,但負債也大幅增長並且賬面現金呈逐年減少狀態。
多次被監管部門處罰 牌照續展存疑
作為第三方支付公司,海科融通此前多次被監管機構處罰。2014至2016年,公司因違規移機、交易資訊不真實、交易監測不到位等問題每年均有被罰記錄,違規分支機構遍佈濟南、北京、長沙等地。自2016年至今,海科融通曾因違反銀行卡收單業務相關規定、支付結算業務規定遭央行9次處罰。
目前市場上支付牌照價格已經嚴重萎縮。據2019年6月媒體報道,一張支付牌照的價格從2016年的高峰期至2019年已經縮水了60%。當時支付牌照最高可叫價30億元的價格。如今除了業務範圍包含網際網路支付和移動支付的牌照價值仍然受業內關注以外,其他業務範圍的支付牌照均成昨日黃花。較近的一次支付牌照收購案例顯示:6月份深圳市七分錢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獲央行批准,收購了銀信聯(北京)支付有限公司100%股權。知情人士證實的收購價格是“2500萬元左右”。
另一方面,央行在2016年開始暫停支付牌照發放,一段時期內原則上不再批設新機構。同時在金融嚴監管背景下,已發放被登出的支付牌照名單累計已達33家。
2011年12月,海科融通作為第三批企業獲得央行頒發的支付牌照,其業務範圍是全國範圍內的銀行卡收單,不包括熱門的網際網路支付和移動支付。根據相關規定,2021年12月海科融通的支付牌照將到期,鋻於該公司多次被監管機構處罰的紀錄和此次證監會系統對其進入資本市場的態度,到期之後是否能再續展令人存疑。
(責任編輯:趙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