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往年相比,今年的“3•15”有些特殊。疫情期間,部分金融騙術也“披上”居家防疫的“外衣”。對此,浦發銀行北京分行積極踐行疫情期間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線上+線下聯動宣傳,織密金融安全“防護網”。
線上線下齊發力 織密金融安全“防護網”
線上,浦發銀行採用了新媒體渠道,利用圖文形式,將《國務院辦公司廳關於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指導意見》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中消費者權益的相關內容生動展現,通俗易懂,更適宜讀者接受。
此外,該行還特別推出防範電信網路詐騙小測試,通過H5的形式將金融消費者的基本權利、電信網路詐騙常見手法等資訊融合進題目中,激發客戶參與熱情,有效宣傳防範網路詐騙的小知識。
線下,浦發銀行北京分行強化網點宣傳工作,積極開展業務培訓,提升營業網點員工的金融風險防範意識。同時,還給轄區內營業網點統一配發“3.15”銀行業和保險業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海報,並且懸挂橫幅或在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周活動標語及活動口號。
警惕“四類”騙局 牢記“六不”原則
“您想申請政府疫情專項貸款嗎?”“您想為疫區獻愛心嗎?”“您想宅家理財坐享高收益嗎?”隨著疫情的出現,電信詐騙手段也出現了新花樣。
在加大消費者保護宣傳力度的同時,浦發銀行北京分行還結合國家反詐中心公佈的有關利用疫情實施電信網路詐騙案件的情況發現,有“四類”騙局尤其要提醒消費者注意。
一類是以“獻愛心”的形式實施的詐騙。一些不法分子會通過網路、通訊工具等多種方式,冒用紅十字會或民政等部門的名義,向用戶發送防控新冠狀肺炎“獻愛心”的虛假資訊,利用群眾的同情心理進行詐騙。
二類是以推銷“特效藥”實施的詐騙。不法分子假冒政府部門、防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部門、藥物研究(醫療)機構,以撥打電話、發送短信等方式進行推銷,謊稱有“特效藥”,或是增強抵抗力的“祖傳秘方”,誘導受害者前往釣魚連結購買,從而獲取個人銀行資訊進行盜取資金。
三類是以提供防護用品等為名實施的詐騙。不法分子謊稱可以代購或出售口罩、護目鏡、消毒水等防護用品,當受害人付費購買後,不法分子找各種理由拒不發貨或拉黑。
四類是冒充熟人實施的詐騙。不法分子潛入QQ、微信群,以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為由,冒充群內成員騙取錢財。
就此,浦發銀行北京分行呼籲廣大金融消費者一定要擦亮雙眼,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保證好自身財産安全。面對新型金融詐騙,牢記“六不”原則,即不輕信陌生人提供的資訊、不向陌生賬戶匯款、不透露個人資訊、不隨意掃碼、不點擊來源不明的連結、不接聽陌生號碼的電話。如果發現被騙,一定要及時撥打110或到就近公安機關報案處理。
(責任編輯:趙雅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