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貨運費險初衷是為緩解網購過程中因退換貨而産生運費糾紛,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本身是個好事兒。然而,隨著競爭加劇,平臺為了吸引消費者,將退貨運費險逐漸變成了強制性要求,大大增加了商家的經營壓力。
原標題:運費險登上電商大促風口浪尖背後:“商家忙了個寂寞”
“退貨運費險初衷是為緩解網購過程中因退換貨而産生運費糾紛,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本身是個好事兒。然而,隨著競爭加劇,平臺為了吸引消費者,將退貨運費險逐漸變成了強制性要求,大大增加了商家的經營壓力。”正值6·18電商大促銷活動期間,女裝品牌茵曼母公司廣州匯美時尚集團創始人方建華近日在其個人公眾號上發表的《呼籲有關部門介入打擊“強制運費險”》使得運費險再次受到關注。
中國證券報記者調研了解到,強制開通運費險使得商家的退貨率增加,退貨率增加又推高運費險成本,商家運營成本有所增加。運費險的規則漏洞也催生出一些“羊毛黨”,通過賺取運費險實際賠付金額與退貨運費金額的差價來“薅羊毛”,並形成産業鏈。
強制運費險帶來退貨率上升
退貨運費險是在買賣雙方産生退貨請求時,根據合同約定對發生退貨時的單程退貨運費承擔賠付責任的保險。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當前退貨運費險分為賣家退貨運費險和買家退貨運費險兩類,賣家退貨運費險一般由商家購買後贈送給消費者,買家退貨運費險則需要由消費者自費購買。
自2010年華泰保險推出退貨運費險以來,退貨運費險的承保主體不斷擴容,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已有華泰保險、眾安線上、泰康線上、國泰財險等多家公司推出退貨運費險。從部分保險公司披露的數據來看,退貨運費險業務保費收入近幾年實現較快發展。比如,眾安線上2023年年報顯示,2023年,眾安線上的退貨運費險實現保險服務收入64.68億元,較2022年增長超30%。
退貨運費險的推出改善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也成為平臺及商家吸引消費者的一大賣點。今年6·18期間,部分電商平臺推出“取消預售”“跨店滿減”“官方立減”等活動,同時支援全程價保、免費提供運費險等吸引消費者。不過,記者調研了解到,多家商家表示,平臺強制要求商家開通運費險,導致退貨率上升,退貨率的上升又進一步推高商家運費險成本,增加商家運營成本。
一位賣飾品的商家趙女士告訴記者,以前平臺搞大促銷活動,商家可以自行選擇是否提供運費險,但是近兩年隨著競爭加劇,不少平臺強制賣家開通運費險,這一規定讓商家陷入兩難境地。“商家必須開通運費險才能參加大促活動,當然商家也可以不參加。參加大促導致退貨率上升,增加運營成本,但是不參加活動又少了流量。”趙女士説。
趙女士算了一筆賬,“小飾品的客單價很低,我的運費險成本為每單1.8元,6·18期間打五折為0.9元,再加上包郵運費、包裝耗材等成本,每單成本達到5-6元。”
另一位賣醫療器械和美粧個護的商家陳先生告訴記者,強制運費險導致退貨率上漲。陳先生根據店舖後臺數據統計,他店舖的醫療器械類産品退貨率從10%增長到30%,美護類産品退貨率從15%增長到40%。“退貨率上漲後,運費險成本也會隨之增加,有的商品運費險成本從1元漲到了2元,有的從2元漲到了3元。”
電商平臺的這一強制要求是否合理?中國精算師協會創始會員徐昱琛告訴記者,根據相關規定,除了強制保險之外,其他保險都應該是基於自願原則購買。電商平臺強制要求商家購買保險可能涉嫌違反相關規定。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盧鼎亮表示,運費險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網購過程中因退換貨而産生的運費糾紛,以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但是運費險不應該成為平臺的強制性要求。平臺應該優化規則,對是否投保運費險賦予商家選擇權。
規則漏洞招來“羊毛黨”
根據退貨運費險的相關規則,若買家在一定時間內退換貨,可按照保險公司的理賠標準給予消費者一定賠付。多家平臺在退換貨方面,提供到府取件、自行寄回等不同方式。記者調研了解到,有些不法分子通過下單再退貨的方式,利用運費險的漏洞“薅羊毛”,賺取退貨快遞費與運費險賠償的差價,甚至形成了一條産業鏈。
做“薅羊毛”生意的李先生告訴記者,他目前在跟一些願意“薅羊毛”的買家合作,買家通過自己的電商平臺賬號進行購物、申請退款等操作,他本人進行快遞的代收貨、代退貨工作,可以共同賺取快遞費和實際賠付金額之間的差價。據李先生透露,他跟當地的快遞公司有合作,批量進行快遞發貨的成本比買家自己發快遞的成本更低。
在分成上,李先生介紹,會根據每個訂單實際賠付金額向買家收取快遞費用。“比如,一單運費險賠付了10元,我收取6元的快遞費,但是我的快遞發貨成本低於6元,我賺6元和快遞成本之間的差價,買家能賺到的差價是4元。”李先生説,運費險能賠付的金額越高,向買家收取的費用就越高,同時雙方能賺取的差價越多。
一些淘寶商家也關注到了運費險“薅羊毛”的現象。據陳先生介紹,以淘寶平臺為例,退貨運費險目前是只賠付買家退貨快遞的首重部分,金額為10元至12元,但是很多小商品不會超首重,有部分買家就靠這個漏洞非法獲利。他們與當地快遞公司合作,進行批量退貨,從快遞站點寄出這樣的一單快遞只需要兩三元,相當於商家批量發貨的快遞成本,買家退貨後運費險會返還10-12元,一單就能獲利7-10元。
陳先生説,現在網際網路技術發達,有人開發了軟體進行自動化批量操作,自動下單、自動申請退貨。
不過,對於消費者來説,“薅羊毛”並非完全沒有風險。李先生介紹,電商平臺會記錄買家的消費行為,包括下單次數、退貨次數、退貨率等數據,如果系統識別到某一個賬號在一段時間內頻繁下單、退貨,會判定這個賬號有問題。後續買家在購買商品時可能不被贈送運費險,更嚴重一些的,會被封賬號。
對於這一現象,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運費險的賠付機制不夠完善,導致一些消費者利用這一機制騙取賠款。中國保險學會法律專業委員會委員、蘭臺律師事務所高級顧問王德明認為,這種“薅羊毛”行為利用了退貨險的規則漏洞,本質上違背了保險法的最大誠信原則,屬於詐騙。保險公司應當完善承保及理賠規則,對於保險欺詐行為應該嚴厲打擊。
探索更合理的運營模式
業內人士認為,為推動運費險更好地發展,需要進一步推進精細化管理,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費率的動態調整;探索更合理的運費險模式,實現消費者、商家和平臺的共贏。
業內人士認為,實現運費險的合理定價是運費險可持續發展的一大關鍵要素。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表示,如果運費險費用過高,會降低消費者和商家的購買意願。需要對運費險進行合理定價,既能保證保險公司利益,又不給消費者和商家造成過大負擔。
知名戰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諮詢創始人詹軍豪認為,後續可進一步優化保費定價機制,根據商家和商品的實際情況更加精準定價;簡化理賠流程,提高效率和用戶體驗;加強與物流等相關行業的協同合作,更好地適應不同場景需求;不斷完善規則,堵住漏洞,防止惡意利用行為。
平臺方亦需要發揮相關作用。上文提到的商家陳先生表示,電商平臺作為提供交易媒介的第三方,推出利好消費者的政策,作為商家也是喜聞樂見的,因為可以增強買家的購買意願。但是對於平臺來説,需要在滿足消費者利益和維護商家利益之間進行平衡。
對於防範“薅羊毛”行為,盧鼎亮認為,應當進一步優化保險賠付機制,例如根據實際發生的退貨頻率和成本調整保費,減少固定保費的濫用;強化風險控制,保險公司可以與電商平臺合作,利用大數據分析,識別異常退貨行為,對高風險用戶採取限制措施;提升消費者教育,通過教育消費者了解運費險的真實價值,避免濫用與惡意騙保;加強對退換貨流程的監管,確保消費者通過正規渠道進行退換貨。
(責任編輯:孟茜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