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18日,今年商業銀行累計發行二永債(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14870.5億元,顯著超過去年全年的發行規模,銀行資本補充需求的旺盛程度由此可見一斑。近年來,隨著商業銀行減費讓利力度不斷加大,凈息差有所收窄,利潤增速逐步放緩,內源性資本補充的能力受限,需要通過外源性融資渠道補充資本。
從國有大行來看,記者日前從多家銀行了解到,國有大行資本補充工作正在加快推進。業內人士預計,特別國債將於今年底或明年一季度落地,發行規模不少於1萬億元。“目前我行正在積極研究核心一級資本補充的方案,也與相關部門保持密切溝通,將在監管部門和股東的統籌安排下,推進落實資本補充工作。”一位國有大行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
相較于國有大行,中小銀行在資本補充方面,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資産收益率下行壓力增大,大型銀行客戶下沉,市場競爭加劇;上市之路異常艱難,不少中小銀行IPO申請半途而廢;永續債和優先股發行門檻較高,難以普及到絕大多數銀行;二級資本債信用風險溢價上升較為明顯,市場接受度有所下降……中小銀行內源性資本補充能力不足和外源性融資渠道狹窄的諸多問題待解。
商業銀行“補血”提速
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8日,今年以來,商業銀行已發行二永債14870.5億元,超過了去年全年11157.9億元的發行規模。其中,二級資本債發行規模8718.5億元,同比增長13.8%;永續債發行規模6152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161.8%。
在資本補充的具體渠道上,我國商業銀行主要依靠內源性與外源性兩大途徑。內源性資本補充主要依賴於將經營利潤轉化為資本的方式。而外源性融資渠道更為多樣,涵蓋IPO、配股、定向增發、可轉債、永續債、優先股、二級資本債等。
“今年以來,銀行業在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持續提供信貸資金支援,為保持穩健經營、滿足監管要求,商業銀行需要不斷增厚資本金,以支撐信貸投放規模的有效擴張。同時,在凈息差持續收窄的壓力下,商業銀行盈利水準承壓,導致通過利潤轉增方式進行內源性資本補充的能力受限,需要通過發行二永債等方式實現外源性資本補充,以彌補資本金缺口。”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告訴記者。
在商業銀行二永債發行提速的同時,補充國有大行核心一級資本的特別國債發行情況也備受關注。
此前,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介紹,發行特別國債支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工作已經啟動,財政部已會同有關金融管理部門成立了跨部門工作機制,為各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加快完成相關工作提供高效服務。
就目前來看,國有大行資本充足率均高於監管要求。根據各行2024年三季報數據,截至9月末,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3.95%、11.42%、12.23%、14.10%、10.29%、9.42%。
國信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劍認為,六家國有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未來支援實體經濟的能力,即這幾家銀行未來的風險加權資産增速或持續超過資本內生速度,因此有必要提前補充資本。
“近幾年大型商業銀行作為銀行業資産投放主力軍,資産增速一直快於行業整體水準。在凈息差持續收窄的背景下,大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下降、資本內生補充速度減緩,制約長期資産增速。若後續核心一級資本得到補充,未來大型商業銀行資産增速將在行業中保持領先地位,繼續擔當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王劍説。
中小銀行陷入資本補充困局
相較于國有大型銀行,在內源性資本補充能力不足和外源性融資渠道狹窄的雙重壓力下,部分區域性城商行、農商行、村鎮銀行等中小銀行資本補充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
長期以來,中小銀行在資本充足率方面承受著較大壓力。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中小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明顯低於大型商業銀行,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8.31%、13.61%、12.71%、13.08%。
“中小銀行凈息差下降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在當前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以及允許中小微企業貸款階段性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導向下,中小銀行資産收益率下行壓力增大;另一方面,大型銀行客戶不斷下沉,導致中小銀行原有市場競爭加劇。”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告訴記者。
“與大型銀行相比,部分中小銀行缺乏獲取非利息收入所需要的業務牌照,例如理財、投資銀行等,這意味著凈息差收窄對收入結構單一的中小銀行造成的負面影響更大。從長期來看,利潤留存形成的內源性資本補充是銀行資本最具可持續性的來源,但在經營挑戰加大、盈利能力下降的背景下,中小銀行內源性資本積累能力持續減弱。”曾剛表示。
在此背景下,中小銀行紛紛通過外源性融資渠道加強資本補充,但就目前的各種外源性融資工具來看,中小銀行仍面臨一些約束,融資規模相對有限。
“在IPO方面,排隊上市的中小銀行數量較多,但上市前景並不明朗,不少銀行在多年等待之後,因市場環境、監管政策以及自身業務發展狀況變化等原因不得不半途而廢;在發債方面,二永債發行門檻較高,部分中小銀行由於自身綜合實力較弱,難以滿足發債要求。由於自身評級不高,多數中小銀行發行的債券利率要高於大型銀行,即使發債成功,後續也會因實力及品牌效應較弱,難以形成良性迴圈。”江浙地區某城商行一位副行長告訴記者。
記者梳理髮現,今年以來,先後有亳州藥都農商行、江蘇海安農商行、安徽馬鞍山農商行3家銀行主動撤回上市申請,結束了上市進程。
“2023年全面註冊制落地之後,資本市場更傾向於支援業績穩定、模式成熟、規模較大、具有行業代表性的優質企業尤其是科技和創新型企業上市。資産規模較小、資産品質一般、業務模式傳統的農村中小銀行上市的不確定性增大。”上海農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業內人士分析,作為金融機構,銀行的上市過程受到更為嚴格的監管。監管部門對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資産品質、風險管理等有嚴格要求。
提升資本補充工具適用性
商業銀行增強資本實力,可更好地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維護金融穩定的作用。未來,政策制定部門及商業銀行需在深化金融改革、推動業務創新、加強風險管理等方面持續發力,探索多元化、差異化資本補充渠道。
今年以來,多家中小銀行多管齊下,積極探索“補血”渠道,應對資本充足率下行壓力,增強風險抵禦能力。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今年已有超60家中小銀行獲准通過增資擴股和定向募股的方式進行資本補充。其中,泰安銀行、四川天府銀行、濟寧銀行等10余家銀行的增資擴股方案已獲得監管批復,河北雞澤農商行、日照滬農商村鎮銀行等50余家銀行的定向募股方案獲批。
業內人士認為,相關部門需進一步探索多元化資本補充渠道,並結合中小銀行的業務特點和風險特徵,提升資本補充工具的適用性,實施差異化的資本補充工具監管要求,為緩解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壓力、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創造更為良好的條件。
在政策層面,上述上海農商行相關負責人認為,目前,補充銀行資本的工具種類較多,但對財務指標和監管指標要求較高,建議加強符合我國中小銀行實際的資本補充工具創新,在各項權重和條款方面進行差異化設計,以提升農村中小銀行資本補充的多樣性和適用性。
同時,要細化分類和實施差異化資本補充工具發行要求。“當前,農村中小銀行數量眾多,要根據監管評級、監管指標和資産負債等標準對其進行進一步分類。在此基礎上,對同一資本補充工具採取不同的審批標準、準入條件和發行要求,以此提升資本補充工具的適用性。”上述上海農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曾剛認為,應不斷優化政策和市場環境,拓寬符合條件的中小銀行資本補充渠道,完善資本市場政策,支援符合條件的中小銀行上市融資;繼續擴大銀行資本工具的投資人範圍,引入更多合格投資主體,例如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可優先考慮機構投資者,以及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私人銀行客戶等,充實銀行資本債券的投資人群體。
對金融機構而言,多位業內人士認為,中小銀行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資本規劃,通過發揮資本的約束和資源配置作用,促進資本使用和回報有效平衡,提升資本內生增長能力;同時,加強風險控制,提升資産品質,持續強化風險管控,持續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提升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