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禁止手工補息、存款掛牌利率下調的影響下,今年上半年,42家A股上市銀行的存款合計增長6.73萬億元,同比少增9.67萬億元。具體來看,國有大行存款規模增勢明顯回落,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存款流失、增長疲乏現象明顯;區域性銀行則表現不一,長三角地區的6家城農商行存款增速在10%以上。
業內人士表示,當下,銀行業存款整體面臨流出壓力,存款領域延續激烈競爭態勢。此種背景下,銀行業面臨存款定期化等新趨勢下的攬儲新課題。
“存款搬家”程度不一
上半年,在“存款搬家”的影響下,上市銀行存款規模整體增速放緩。其中,股份行存款流失的現象較為明顯,民生銀行、光大銀行的存款規模均出現負增長,分別較上年末下降5.10%和4.27%。例外的是,華夏銀行和浦發銀行分別微增0.37%和0.23%。
對於存款規模下降的原因,民生銀行副行長石傑解釋道,主要是對公存款方面:一是在存款利率不斷下行的趨勢下,部分客戶將資金從存款轉向理財等其他産品;二是部分客戶選擇將資金用於提前還貸,以降低負債規模及成本。
廈門銀行截至6月末的存款餘額較上年末減少1.1%。廈門銀行在業績説明會上表示,後續負債端將通過增加活期存款佔比、審慎安排高成本、長久期存款的吸收來優化存款結構、提升負債品質。
不過,長三角地區的城農商行存款增速依舊亮眼。寧波銀行、蘇州銀行、常熟銀行、江蘇銀行、杭州銀行、瑞豐銀行等6家銀行的存款規模上半年增幅達10%以上。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對此表示:一方面是由於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存款基數較大,另一方面是由於部分城農商行重視區域存款拓展,在屬地化經營路徑中更具優勢。
對公存款流失明顯
一直以來,得益於龐大的規模體量、業務網路和客群基礎,國有大行在存款規模上具有壓倒性優勢,也向來更重視吸收存款,進而支援貸款投放。2023年末六大行存款總規模達135.5萬億元,增長12.09%。
進入今年上半年,六大行的存款增速放緩了腳步。中金公司研報顯示,今年二季度存款增速為4.4%,相比一季度下滑3.3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大行下行4.6個百分點。具體來看,郵儲銀行增速為6.51%,是六大行中唯一一家存款規模環比上升的。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增幅分別為3.8%和3.16%,農業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增幅分別為1.9%、1.7%和1.16%。而回看一季度,農業銀行的存款增速高達7.48%。
對公存款的流失是主要原因,國有行和股份行均面臨這一壓力。截至6月末,工商銀行公司存款減少3300多億元,其中定存減少2867億元;中國銀行公司存款總額增加了約332億元,但是公司活期存款減少約3870億元,農業銀行公司活期存款減少2323億元。
再來看股份行——民生銀行的公司存款與個人定期存款明顯縮減,其中公司存款減少2960億元;光大銀行存款減少1748億元,主要流失的是企業客戶存款、零售客戶定期存款和保證金存款;浙商銀行公司活期存款也減少超過2300億元。
“穩存款”還需出新招
當前,居民儲蓄意願較為強烈,銀行選擇壓降高成本存款,但存款降息的結果卻是對公存款的大幅流失。存款的減少,也將牽制資産端的貸款投放。
在業內人士看來,存款增長主要受貨幣政策、經濟形勢及市場利率等影響。短期來看,銀行業負債端仍將承壓,存款依舊面臨定期化趨勢。
廣發證券銀行研究團隊的研究結果表明,上半年42家上市銀行存款合計增長6.73萬億元,同比少增9.67萬億元,其中個人定期貢獻了72%的增量,對公定期貢獻了22%的增量,定期存款合計貢獻增量101%,活期存款上半年負增長,主要為信貸需求偏弱和手工補息整改導致對公活期存款大規模凈流出。
面對存款定期化趨勢和息差收窄的雙重壓力,部分銀行已做好應對規劃,具體包括加強客戶拓展、優化存款結構、豐富理財産品等。例如,招商銀行在半年報中表示,為了推動存款高品質增長,該行將加強客戶拓面,夯實存款增長基礎,優化存款結構,通過結算服務、財富管理、産品創新等方式拓展低成本存款,加強高成本存款管控,將存款成本率保持在合意水準。
中信銀行業務總監陸金根在業績説明會上表示,中信銀行採取一系列措施進行“穩存款”,包括與中信集團的金融子公司合作,推出多款貨幣類和“固收+”類産品,滿足客戶流動性和收益性需求的同時,穩定了存量資金,拓展了外部新增資金。
眼下,“存款搬家”的趨勢仍在延續,銀行理財市場倒是從中受益。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發佈的2024年上半年《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顯示,截至6月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達28.52萬億元,同比增加12.55%。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