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華虹公司正式開啟申購,發行價為52元/股,發行市盈率為34.71倍,預計募集資金總額達212億元,主要投向華虹製造(無錫)項目、8英寸廠優化升級項目、特色工藝技術創新研發項目等領域。
作為科創板新股,華虹公司若發行成功,將以超200億元的募資額成為年內科創板最大規模的IPO項目,也是年內A股最大規模的IPO項目。同時,該項目將成為科創板第三大IPO項目,僅次於中芯國際與百濟神州,也將是科創板第八個百億元級IPO項目。
華虹公司IPO規模
或位列科創板第三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7月25日,546家科創板公司IPO募資總額8591億元,平均每家公司募集資金約16億元。
從規模大小來看,中芯國際(532億元)、百濟神州(222億元)、中芯整合(111億元)、聯影醫療(110億元)、海光資訊(108億元)、中國通號(105億元)、晶科能源(100億元)等7家公司IPO募資規模超過100億元,合計1288億元,佔科創板IPO總額的15%。可以看出,若華虹公司發行成功,將以212億元的金額躋身科創板百億級IPO項目榜單,位居第三位。
北京數規科技中心副主任、研究員陳治衡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科創企業需要大量的資金用於技術研發、産業升級和創新能力提升,而科創板滿足了相關企業的融資需求。在科創板,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科創企業不斷集聚、持續壯大,在滿足國內市場多元化需求的同時,也有利於提升我國科創企業的全球競爭力。
上述7家百億元級IPO科創板公司均是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領軍企業,其中不乏千億元市值龍頭企業。相關數據顯示,截至7月25日,7家公司的總市值達5769億元,平均每家市值824億元,顯著高於科創板公司平均市值117億元。其中,海光資訊(國産處理器龍頭)、晶科能源(光伏龍頭)、聯影醫療(醫學影像設備龍頭)等3家市值均超千億元。
“對於科創企業來説,通過上市來募集資金,是成本較低、可行性高、補充資金量大的方式。”沙利文大中華區合夥人兼董事總經理賈龐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於千億元級市值的龍頭企業,需要大量資金來支援公司發展,從而提高市場競爭力、加快技術研發與産品迭代、探索新業務。利用募集資金,企業能夠較快擴大規模,增強産品與服務的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得到更好發展。此外,也有利於改善企業的資産負債情況。
科創板紅籌企業
將增至7家
華虹公司上市後,將成為科創板第七家紅籌企業,同時也是第四家多地上市的紅籌企業。
目前,共有6家紅籌企業成功登陸科創板,既包括中芯國際、百濟神州、諾誠健華等3家多地上市的紅籌企業,也包括華潤微、九號公司、格科微等3家僅在科創板上市的紅籌企業。
科創板上市條件多元包容,率先打通紅籌企業回A股融資道路。2020年2月27日,華潤微正式登陸科創板,也成為首家在A股上市的紅籌企業。自此之後,中芯國際、九號公司等5家紅籌企業先後登陸科創板。
陳治衡表示,科創板定位於“硬科技”,更專注于高科技、高成長性和高附加值的企業。紅籌企業通常來自於戰略性新興産業,具備較高的技術含量和創新能力。在科創板上市,紅籌企業能夠更好地展示其科技實力和技術優勢,吸引更多投資者關注。
目前,紅籌企業“回A”路徑越發清晰。尤其是今年全面註冊制實施後,將紅籌企業在科創板上市的明確適用標準平移複製適用於主機板,符合創新試點政策的紅籌企業,可適用 “市值+收入”標準。
“全面註冊制實施後,對於已在境外上市紅籌企業和尚未在境外上市紅籌企業在A股主機板、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分別提供了多套上市標準。”賈龐表示,隨著紅籌企業回A股上市的制度逐漸完善,基於國內資本市場更高的流動性、更便利的溝通交流渠道等,紅籌企業回歸之風有望興起。
北京陽光天泓資産管理公司總經理王維嘉認為,隨著資本市場服務科創板企業融資能力增強,疊加A股市場活躍度高、流動性高等特點,以及一系列科技創新支援政策有望出臺,未來將有更多紅籌企業回到A股。
陳治衡建議,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市場制度,通過制度設計為紅籌企業營造更良好的環境,為其“回A”夯實政策基礎。同時,加強宣傳,引導融資需求和投資需求達到動態平衡。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