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交上來的作文,我也很難分辨出是他們自己寫的,還是AI寫的。”3月30日,復旦附中語文特級教師王希明出席第八屆君子養成大會時,提出了人工智慧對語文教育提出的新挑戰。
人工智慧時代,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語文課?在由上海教育報刊總社、上海市寫作協會、上海市語文學會、上海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主辦,上海青浦未來教育研究院協辦的君子養成大會上,眾多特級校長、特級教師展開探討。
上海市跨學科課程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劉定一説:“AI時代,語文教育面臨著一場革命。”人的一生需要大量的閱讀,“在某種意義上來説,智力就是閱讀能力”。然而,AI人工智慧的閱讀量、閱讀能力卻能達到人類的無數倍。AI甚至可以24小時不間斷地自學,還可以對知識進行疊加、整合、運用、提煉,已經進化到有超強的自學能力,在這樣的對比之下,今天的語文課堂如果僅滿足於用僵化的知識“填喂”學生,無異於南轅北轍。
面對AI,語文教育的尊嚴何在?在復旦附中語文特級教師王希明看來,AI可以為學生給出完備的、甚至超越教師水準的答案,但是永遠都不能夠代替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情感和思維的體驗。語文具有工具性,也具有人文性,雖然語文的工具性是人工智慧可以達到的,但是作為人文教育最重要的一門學科,語文的人文性是人工智慧無法替代的。“學生從語文課堂上所獲得的溫情,是人工智慧永遠不可替代的。在未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一定是越來越重要的。”
理想的語文課堂是什麼樣的?在上海市寫作學會副會長、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樊陽看來,應該打開“語文”這扇門,帶領學生閱讀古今中外名著、開展讀書小組討論、走進山川名勝場館社區。融“讀探行思創”為一體,注重知行合一的行讀課程是樊陽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的探索。
“語文教育的關鍵是讀書。”上海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黃玉峰認為,語文課堂重在傳授知識、培養思維能力、提升審美素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師應引導學生擴展自己的閱讀範圍,紮實語文根基,進行獨立的思考。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