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華海藥業公告稱,控股股東一致行動人翁震宇擬在約未來6個月內進行清倉減持,即減持其所持有的全部1701.42萬股股份,佔公司股份總數的1.29%。
眼看快要走出纈沙坦原料藥“有毒雜質”事件的陰影,全球主要普利類、沙坦類原料藥供應商浙江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海藥業”)的業績和股價在今年逐漸回溫,卻又在年底最後幾天,遭遇了股東擬清倉減持的消息。
12月24日,華海藥業公告稱,控股股東一致行動人翁震宇擬在約未來6個月內進行清倉減持,即減持其所持有的全部1701.42萬股股份,佔公司股份總數的1.29%。公告還顯示,翁震宇減持理由係個人資金需求,減持計劃尚存在不確定性。如減持的股價能保持在17元/股左右,那麼翁震宇減持完成後,粗略計算可套現約3億元。
消息發佈當日,華海藥業低開,最終報收17.39元/股,下跌1.64%。
正走出纈沙坦事件影響
自2019年初至今,華海藥業股價整體呈上漲趨勢,12月24日報收17.39元,與2018年12月28日收盤時的11.06元相比,累計上漲逾57%,還曾站上近20元的高點。
這或許能顯示出,華海藥業正逐步走出去年纈沙坦事件帶來的不良影響。
2018年7月7日,華海藥業公告稱,其纈沙坦原料藥未知雜質中發現極微量基因毒性雜質,決定暫停出口纈沙坦原料藥。
隨後,EDQM(歐洲藥品品質管理局)暫停華海藥業纈沙坦原料藥CEP(歐洲藥典適應性證書)證書。
這起重大事件直接造成了華海藥業2018年業績下滑,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08億元,同比下滑83.1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扣非凈利潤1.15億元,同比下滑81.05%。華海藥業對該事件引致的召回損失、存貨減值損失、補償損失等累計計提損失約4.14億元。
直到2019年12月18日,華海藥業發佈關於纈沙坦原料藥恢復歐洲藥典適應性(CEP)證書公告,這標誌著纈沙坦原料藥CEP證書暫停事件告終。雖然時至今日,華海藥業在美國的銷售還未解禁,但華海藥業此前公開表示正積極與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保持溝通,等待FDA現場檢查。
而2019年的業績回升,似乎也在證實華海藥業正走出陰霾,其前三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5.12億元,同比上漲100.4%。對於業績回溫,華海藥業稱,除同期受纈沙坦雜質事件影響公司有計提損失之外,本期部分産品售價提升、技術服務收入增加,也使公司利潤增加。
“4+7”最大贏家面臨挑戰
華海藥業創立於1989年,2003年于上交所上市,是全球主要普利類、沙坦類原料藥供應商,同時還有心腦血管類、神經系統類、抗病毒類等製劑産品。2018年,華海藥業成品藥銷售28.84億元,佔56.85%;原材料及中間體銷售20.1億元,佔39.62%;二者合計佔96%以上,毛利率分別達65.84%、54.38%。此外,國外銷售31.72億元,佔比達62.53%。
今年9月24日,國家醫藥總局根據“4+7”帶量採購運作經驗,決定全面推開試點,又稱集採擴面。華海藥業中選7個品種,再次成為中標數量最多企業。
華海藥業靠什麼稱霸“4+7”?
據業內人士分析,華海藥業作為仿製藥龍頭,近年來在仿製藥市場表現活躍且成績顯著,獲得ANDA(新藥申請)數量呈加速態勢,目前逐步從申報期進入收穫期。由於成本優勢明顯,帶量採購的大舉中標,將進一步激勵華海藥業國內業務。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儘管華海藥業當前是“4+7”最大贏家,但隨著外資藥企尤其是印度藥企加入,仿製藥市場競爭加劇,企業生存壓力會增加。渤海證券認為,此前有傳聞稱印度仿製藥巨頭有意開拓中國市場,此次入圍格局又印證了這一事實,為本就薄利難銷的國內仿製藥市場再添不確定因素。
國元證券則認為,除了印度企業或逐步加入戰局,非唯一中標規則下,原研藥企重新贏得機會,或難以放棄中國市場,部分企業已開始戰略性應對帶量採購。輝瑞、諾華已分別成立普強、山德士,戰略性重啟在中國的普藥運作,本土企業將面臨更加嚴峻的仿製藥挑戰。
仿製藥成“雙刃劍”
讓華海藥業犯難的,不僅是纈沙坦事件影響和國內的仿製藥市場競爭,其拳頭産品仿製藥或許本就是把“雙刃劍”。
2019年中報顯示,華海藥業期內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3.35億元,同比增長45.9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扣非凈利潤2.65億元,同比增長30.21%。
在評價自身業績時,華海藥業曾提及,國內製劑“4+7”帶量採購中標産品銷售數量大幅增長,但價格相對較低,收入增幅較小。
有業內人士表示,仿製藥盈利能力有限,卻是重資産項目。隨著內地帶量採購鋪開,藥企如持續擴大産能,便也意味著需負債經營。
自2016年至2019年第三季度,華海藥業資産負債率不斷上漲,達31.95%、38.85%、59.43%、51.51%,負債合計21.49億元、32.12億元、61.61億元、60.77億元,流動負債合計15.14億元、28.35億元、47.66億元、50.73億元。
此前,華海藥業還曾非公開發行7153.23萬股,募集資金總額9.85億元,用於生物園區制藥及研發中心項目、智慧製造系統整合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等。
如此局面下,華海藥業也在加快生物藥和新藥研發。華海藥業表示,公司在生物藥方面圍繞腫瘤和免疫疾病治療領域穩步推進,新藥方面也在全面梳理在研項目,合理有效分配資源。目前,公司在研新藥11個,其中2個新藥已進入臨床研究階段。
那麼,華海藥業逐年攀升的資産負債率該如何解決,未來是否會向創新藥企轉型?對於這些問題,截至記者發稿前,華海藥業尚未作出回復。
(責任編輯:趙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