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聯控股債券違約又起連鎖反應。
2020年3月9日,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下稱“東方金誠”)發佈公告,將新華聯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新華聯控股)主體信用等級由A+下調至C。
3月6日,新華聯控股因不能按期足額兌付其發行的“15新華聯控MTN001”10億元債券,已構成實質性違約。
資金危局之下,新華聯控股不得不以低於持股成本價格拋出籌碼。公開資訊顯示,3月10日新華聯控股以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北京銀行(601169.SH)2.6億股,減持價為5.34元。一次性回籠資金近14億元。
一個月前,新華聯控股還有一批北京銀行可交換債券被可債券持有人換股,此次新華聯控股賬面持股減少5.9億股。
截至此次大宗交易後,新華聯控股持有北京銀行的股份數下降為9.57億股,佔後者總股本的4.53%,且均被質押。
新華聯控股于2016年下半年開始買入北京銀行股份,2017年持股比例曾一度達到9.88%,超過北京市國資經營公司,成為北京銀行次於INGBANK的第二大股東。經測算,新華聯控股用於增持北京銀行股份的資金超過150億元,平均每股持股成本約為8.8元左右。
2019年,新華聯控股在整個集團的資金調動方面出現困局,4月和9月,分別兩次發行可交換債券,合計套現資金46億元。4月發行的第一期可交換債券,已于2月14日到期並被債券持有人換股。
有資深市場人士分析稱,對於一家民營企業,拿到北京銀行股權這樣的優質資産,確實頗有助益。“2018年,北京銀行凈利潤200億元,佔股10%的話,就能分享20個億凈利潤,當然是塊肥肉。”
不過以負債取得股權這種方式,如能投資成功,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一旦所持資産估值下跌,所持資金估值不能覆蓋負債,則面臨股權被債權人強制抵償債務的局面。第一財經記者統計,截至發稿前一日收盤價,大盤銀行股,如建設銀行(601939.SH)、工商銀行(601398。SH)、招商銀行(600036.SH)均已超過了2015年年中市場大震蕩之前的股價(前複權價格),但北京銀行的股價則遠低於彼時高峰時股價。
目前,新華聯控股旗下控制四家上市公司:新華聯、剛登錄A股的東嶽硅材,以及港股的東嶽集團(00189.HK)和新絲路文旅(00472.HK)。新華聯控股還是賽輪輪胎(601058.SH)第一大股東,另外還持有科達潔能(600499.SH)、北京銀行(600169.SH)等上市公司股權。
2月,新華聯控股還以略微虧損的價格,出清其持有的遼寧成大5.18%股權,回籠資金13.4億元。遼寧成大也被看作是持有醫藥和金融業務優資資産的一家上市公司。
債務危機始於去年。2019年年末,新華聯控股被湖南出版財務公司提起訴訟,稱其旗下財務公司未按時償還同業拆借3億元本金及利息。一個多月後,民生信託又申請強制執行新華聯控股握有的多家上市公司股權。
今年2月,新華聯控股與前述兩家公司達成和解。
2014年起,新華聯控股多次發行私募債、公司債、一般中期票據和超短期融資債券。2019年末,公司資産負債率達72%。旗下最重要的上市公司新華聯2019年三季報資産負債率達83.86%。
根據大公國際資信評估公司統計數據, 2020年,新華聯控股面臨31.6億元債券到期和5億元債券回售。其中,3至4月到期金額合計20.10億元。此外,旗下上市公司新華聯2020年4月將面臨13億元債券回售。短期償債壓力集中。
(責任編輯:趙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