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華珠寶上市以來的表現,讓投資者感嘆“現實太骨感”。
公開資料顯示,公司上市後,在資本的助力下,不僅經營業績沒有實現騰飛,遠低於上市前的水準,原本計劃兩年建設完成的募投項目也是一改再改,一拖再拖。截至2018年末,公司首發募集的4.08億元中,變更用途的就有3.81億元,佔到募集資金總額的93.30%。上市近五年累計投入的資金僅有1.85億元,還不及募集資金總額的一半,且所投資開設店舖的大部分實際收益都也遠低於預期水準。萃華珠寶4月24日晚間披露的2018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經營收入26.93億元,同比減少1.9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961.21萬元,同比減少52.67%,再創新低。
“能看到的數據,公司上市之前,2011年利潤最低時也有0.77億元,上市這麼多年,現在的利潤水準還不及當時的四成,萃華珠寶這是怎麼了?”對公司披露的財報,有投資者質疑業績“卸粧”。
“上市時披露的材料看起來都是‘白富美’,上市後的實際情況卻完全是兩個樣。”上述投資者報怨道,“融資上市時‘餅’畫的很圓,仿佛萬事俱備,就差資金到位這場東風。拿到錢後卻一直捂著投不下去,經營也不見起色,越來越差,著實讓人看不懂。”
作為一家從事珠寶飾品設計、加工、批發和零售的“中華老字號”企業,萃華珠寶上市前的經營業績可謂是標準的增長模型。數據顯示,2011年到2013年期間,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從24.31億元、0.77億元增長到36.79億元和1.11億元。然而在2014年下半年成功上市,獲得更好的發展條件之後,公司披露的經營數據卻顯露頹勢。萃華珠寶上市後首份年報顯示,201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3.08億元,同比下降10.09%,實現凈利潤0.98億元,同比下降11.38% ,自此公司經營開始走入下坡,到2016年時,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已分別下滑到22.18億元和0.58億元。
2017年,萃華珠寶經營業績止跌回升,2018年重新陷入了下滑通道。截至目前,上市近5年來,公司歷年的營業收入再也無法企及上市前2013年的歷史最好水準,凈利潤也是越降越低。統計數據顯示,公司首發上市的募資凈額為4.08億元,而公司上市以來五年累計實現的凈利潤卻僅有3.09億元。
根據萃華珠寶當時披露的資金使用計劃,增設直營店項目的總投資為4.09億元,建設期為兩年,運營期的第二年,即整體的第三年預期可以實現營業收入5.02億元,利潤總額3943萬元,運營期的第四年起,募投項目涉及的全部直營店建成並達到正常營業水準後,理論上預計將每年新增營業收入9.47億元,新增營業利潤1.22億元。但是,截至2018年底,公司實際投入募集資金1.85億元,僅佔募集資金承諾投資總額的45.17%,所投資的19個店舖中,除了鐵西百貨和金源燕莎MALL兩家店中店達到預期效益,其他17家店舖收益均不及預期。
年報顯示,17家未及預期的店舖中,刨除截至2018年底尚未開業和已關停的共3個項目,14個店舖2018年度的預期收益應為2104.62萬元,實際收益僅有396.64萬元,達標率還不及兩成。
對於這些募投項目收益情況的未及預期,萃華珠寶把問題歸咎於“市場競爭激烈、所處商圈正在形成當中、公司産品在該區域尚未形成品牌效應、市場尚在培育期”等等各種緣由。
《證券日報》記者關注到,萃華珠寶確定的募投項目距公司正式上市時間並不遠。公開資訊顯示,2014年4月份公司召開的相關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對“增設直營店項目”的選址根據市場情況和公司的考量進行了調整和增設。而這最新確立的投資計劃距募集資金全額到賬只有半年的時間。《證券日報》記者留意到,在公司去年籌劃再融資時,監管機構的一次反饋意見就對公司首發募集資金使用效率不高和募集資金的必要性問題提出了質疑。
“個別企業需要融資時就把市場前景講得天花亂墜,經營不好時又都歸於市場大環境,短時期內就對週邊環境有著截然不同的判斷。”有證券業內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表示,“市場不是企業的鍋,想甩就甩,企業更應在自身經營上多下功夫,多做實事。”
該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情況下,上市的進程有時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募投項目在長時間的拖延下,市場情況和預期發生改變,無法實施而進行變更也是無可厚非。但也有一些企業,就是根據自身情況預估募資規模,再根據募資規模隨意的去編制項目,這樣的行為就應該警惕。”
“個別企業並沒有募資的必要性,就是為了圈錢‘編’項目去融資,錢到賬上遲遲投不下去,或挪作他用,這是對社會資源的一種浪費。”該人士強調,“編制募投項目是一個嚴謹嚴肅的事情,不能隨意。”
(責任編輯:李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