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爆發的新型肺炎恰值春節假期,這給疫情防控帶來了較高難度,也不可避免的對經濟形勢、股市行情帶來一定擾動。對於疫情的影響,長城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向威達表示,與非典時期不同,此次疫情或對經濟影響更大,A股短期內也很可能會出現大幅波動,但不建議投資者輕易在恐慌引發市場震蕩的時候減倉。長期來看,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和半導體等三個領域的投資機會值得重點挖掘,面板、傳媒、汽車和造紙等部分行業的拐點正在接近,也值得投資者從戰略上逢低佈局。
向威達認為,此次疫情來勢兇猛,對中國經濟會造成一定的打擊。根據目前觀察的情況,疫情衝擊最大的領域主要是航空、旅遊包括出境遊和入境遊、餐飲、賓館、商業、娛樂等服務行業,其次是白酒食品飲料和快遞行業。此外,疫情對房地産的銷售、汽車的銷售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基建和房地産以及部分中小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的行業也可能會因為疫情推遲開工。
對於很多機構引用2003年的非典來分析此次疫情對經濟影響,向威達並不完全認同。他表示,經過十幾年的擴張和轉型,中國當前的經濟結構與2003年相比已經有很大的不同。當年中國經濟高速擴張,特別是房地産和固定資産投資在經濟中的比重較大,受非典影響的服務行業和消費在經濟中的比重較小。但目前消費和服務行業在經濟的中的比重已經開始超過投資的影響,而且這次疫情來勢比當年的非典兇猛,受衝擊的地區更多,這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可能會超過2003年非典的影響。
經濟上的影響必然會在股市上有所反饋。向威達表示,作為一個超級黑天鵝,武漢的疫情很可能還沒有到最嚴重的時候,A股短期內很可能出現大幅波動的情況,年前市場期待的春季行情可能已經夭折。
這種背景下投資者要不要減倉?基金要不要贖回?向威達明確表示不建議投資者在恐慌引發市場震蕩的時候減倉,並給出了三點邏輯。
首先,疫情影響的主要是一季度經濟增長和一季度上市公司的業績,而一季度在宏觀經濟中的比重和大部分上市公司業績的比重都是最小;其次,受衝擊最大的航空、旅遊和餐飲行業上市公司少,規模小,在A股市值中的比重較小,因而對A股的影響也比較小;第三,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大部分行業和企業生産和經營到了3、4月份很可能會慢慢恢復正常。只有餐飲旅遊等少數行業可能需要到二季度5月份左右慢慢恢複元氣。
“尤其是從長期看,從70年代末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歷經考驗,但每次都能迅速恢復,韌性十足。經歷了2015年的大股災和2018年的超級大熊市後,A股的投資者也變得更加成熟。許多人可能會説目前中國經濟所處的階段與國際環境和過去都有很大的不同。我們也估計這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可能會超過2003年非典,但是,實踐證明,只要中國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科技創新和産業升級,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就不會因為疫情的衝擊而崩潰。相反,經歷這次衝擊,許多行業的産業組織結構又會因此再次得到清洗和淘汰,活下來的企業其市場地位和盈利能力再次得到加強”。
向威達進一步補充表示,從這幾天有關部門公佈的數據看,湖北以外的新增確診病例已經連續兩天下降,全國新增疑似病例也開始減少,雖然未來的數據即疫情可能還會有反覆,但疫情防控的曙光已經出現。雖然部分上市公司一季度的業績會受到疫情的影響,但從目前2206家上市公司已經披露的資訊看,大多數上市公司2019年的業績比2018年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其中農林牧漁、電氣設備、電子、國防軍工、家電、非銀金融、交通運輸、輕工和電腦增幅都超過1倍,通信和傳媒及整個創業板也都有60~70%左右的增長。另外,當前A股的估值雖然不如2019年一季度有優勢,但我們認為當前A股的估值風險並不大。特別是,經歷疫情對一季度的衝擊,中國政府穩增長的力度很可能進一步加大,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環境有可能更加寬鬆。
綜合上面的分析,向威達指出,雖然市場在短期內受到疫情的衝擊,但我們依然建議投資者對疫情的衝擊保持淡定,不要輕易在短期恐慌引發的震蕩中減倉。短期內上海綜合指數經歷衝擊後反彈的空間可能也不大,但銀行、龍頭地産和鋼鐵煤炭等週期股的估值並不高,大盤持續深度波動的風險並不大,而科技股結構性的機會仍然值得高度重視。以5G和生命科學為主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應該説才剛剛開始,其影響將十分深遠,而中國自主創新的決心也不會因為疫情的衝擊而停止,建議投資者從戰略的高度,重點從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和半導體等三個領域和電腦板塊挖掘投資機會,面板、傳媒、汽車和造紙等部分行業的拐點正在接近,也值得從戰略上逢低佈局。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