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就醫感受 患者門診等候時間將不超30分鐘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3-08-07 10:39:19 編輯:珍珍

原標題:重慶市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主題活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發佈

患者門診等候時間將不超30分鐘

8月3日,市衛生健康委發佈《重慶市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主題活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醫療機構通過提供取號、繳費等智慧便捷服務,縮短患者門診等候時間,到2025年底,力爭患者門診等候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內。

2023年底,二級醫療機構預約診療率力爭達到40%以上

《方案》提出,我市力爭用3年時間,整體提升醫療服務的舒適化、智慧化、數字化水準,建成“以病人為中心”的現代化醫療服務模式,推動形成流程更科學、模式更連續、服務更高效、環境更舒適、態度更體貼的中國式現代化醫療服務模式,進一步增強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提升患者診前體驗方面,全市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全面建立預約掛號診療制度,並利用人工智慧、移動網際網路等手段,提供多樣化預約診療服務,三級醫療機構提供分時段預約服務。到2023年底,二級醫療機構預約診療率力爭達到40%以上,三級醫療機構需達到60%以上;到2025年底,二級醫療機構預約診療率力爭達到50%以上,三級醫療機構力爭達到80%以上,預約後平均等待時長控制在30分鐘以內。

我市將探索復診患者“預就診”模式,即對於診斷明確且因相同疾病就診的復診患者,引導其通過網際網路診療平臺或預約診療平臺,完成檢查檢驗等預約,並根據檢查檢驗結果時間匹配復診號源。

此外,推進“預住院”模式,即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對診斷明確、病情相對穩定,經評估符合住院指徵、行擇期手術的患者,在保障醫療品質安全的前提下,在患者入院前完成術前檢查檢驗,縮短入院後術前等待時間。

探索開設彈性門診,滿足上班、上學等人群就診需求

為方便患者門診就醫,《方案》提出,醫療機構要為患者提供取號、繳費、報告取閱等智慧便捷服務,縮短患者門診等候時間,到2025年底,力爭患者門診等候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內。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將探索推行“先診療後付費”“一次就診一次付費”,鼓勵有條件的區縣或醫療機構先行先試。

《方案》還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通過加強醫務人員出診管理,結合號源使用情況,動態調整出診單元及人數,開設午間、夜間、週末和節假日門診,滿足上班、上學等人群的就診需求。

2025年底,120急救電話10秒內接聽比例達到95%以上

如何讓急診急救服務更暢通?《方案》也提出了相關要求。比如健全全市120調度指揮資訊系統,2025年底,120急救電話10秒內接聽比例達到95%以上,3分鐘內出車率達到95%以上;每家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應配置1輛“120”救護車,逐步實現中心城區和其他區縣城市地區服務半徑不超過3.5公里、農村地區服務半徑不超過10公里。

同時,探索“三通三聯”一體化救治模式,形成救護車直通導管室、手術室及重症監護室的流程,聯通院前醫療急救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醫院之間的搶救綠色通道。

據市衛生健康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到2023年底,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全部能夠提供線上支付,並做好資訊化適老服務,簡化預約診療和網際網路診療頁面,設置智慧語音和助老服務模組,通過自動撥號、志願者遠端協助等方式,方便老年患者獲得線上診療服務。(記者 李珩)